分享

葛仙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临床观察

 昵称mt5Lu 2013-08-19

葛仙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临床观察

作者:郑晨果 金 纯 叶乐驰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 温州 325027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内蕴 葛仙汤 中医药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和黏液血便,病变较局限,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常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及终身复发性,发病年龄日趋降低。笔者应用导师金定国独创的葛仙汤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型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门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3.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6.5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7岁,平均44.5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6.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0例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2000年成都研讨会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1]。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诊断参考“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证候表现:腹痛而泻,泻下如注,血便臭秽;或泻下水样便及脓血便,腹胀肠鸣,肛门灼热疼痛;或伴寒战,心烦不宁,口干不欲饮,纳呆不振,尿赤短少,苔黄腻,脉滑濡数。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葛仙汤,组方:葛根20g,仙鹤草10g,白花蛇舌草20g,乌梅、白及、诃子各10g,黄芪、薏苡仁各20g,甘草10g。1天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片1g,1天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复查。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呈轻度充血、水肿,并可见少许糜烂溃疡灶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无变化。

  3.2 结 果

  治疗组30例中,治愈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该病的中医分型有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寒热错杂证,其中以湿热证候较多见。由于患者脾胃不足,脾运失司,水湿内停或湿阻困脾,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所致。湿热下移大肠,致传导功能失常,湿热互结,壅阻肠胃,气机不利,则腹痛腹泻;热重湿蕴,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脂膜腐蚀而便下,赤白黏冻甚则血便随下;病急暴注下迫,见肛门灼痛,下利赤白黏冻或伴里急后重;湿热之邪损伤正气,伤在血分则便血,伤在气分则便脓,气血两伤,则脓血并见。湿为阴邪,其性黏腻,可兼有身重疲困,不思饮食等症。热盛津伤则口干,湿邪不去则口干不欲饮。泄泻津伤,化源不足则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乃湿热内盛之征[2]。导师金定国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用“葛根、仙鹤草、白花蛇舌草、乌梅、白及、诃子、黄芪、薏苡仁、甘草”为基本方治疗炎性肠病,临床疗效满意。方中葛根升阳解肌,透邪止泻;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乌梅止泻痢,止血,涩肠;黄芪补气固表;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共奏清热利湿、涩肠止泻之功。尤适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湿热内蕴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236239.

  \[2\] 江月斐,黄志新,劳绍贤.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证治研究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1):116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