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南曹氏简介

 曹国书馆 2013-08-19

一、淮南曹氏简介

 

1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连塘村、田家庵区舜耕镇曹嘴孜村、

  潘集区祁集、潘集区高皇镇曹尹村、

  凤台县焦岗乡曹集村、凤台县丁集乡曹楼村、凤台县曹刘村曹氏

 

 郡望:定陶

定陶郡: 汉景帝中元6年(公元前144年)从梁国分出,始为济阴国,明年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更名为定陶郡,后复为济阴郡。辖定陶、冤句、吕都、葭密、成阳、鄄城、句阳、、乘氏9县。相当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辖区南至定陶、北至濮城。

据《曹氏宗谱·曹氏郡堂来源考证》云:曹氏自帝封国姓至西汉末,固居山东定陶,所以郡号称定陶。

 

 堂号:复汉堂

 复汉堂:据《曹氏宗谱·曹氏郡堂来源考证》云:西汉末,丞相曹操矢志不移,以扶复汉室江山为己任,为纪念先祖功绩,淮南曹氏以“复汉”做为家族的堂号。

 

  2001年第二次修《曹氏宗谱·曹氏宗族家谱概述》云: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先祖曹普敬奉旨徙迁,从山西太原府闻喜县黄龙岭赵屯迁至安徽寿(县)东曹庵落户,后移居淮河之滨祁集定居。生二子:大公曹皋;二公曹茂。……二世祖二公曹茂生四子:大公曹嘉宾、二公曹嘉善、三公曹嘉炎、四公曹嘉模。因人口增多,同在一处生存有困难,一世祖曹普敬率二世祖大公曹皋夫妇携长孙曹嘉宾再迁曹庵,定居十八连塘。一世祖曹普敬归天后葬于曹庵。根据一世祖生前遗嘱:二世祖大公曹皋;二公曹茂归天后葬于祁集(今曹氏陵园),二世祖大公女祖葬于十八连塘天落相。……三世祖二公曹嘉善之子曹盘迁徙曹集太古路定居。三世祖四公曹嘉模妻女祖贺氏带尧、舜、禹、汤四子全迁焦岗湖定居。清初期,九世祖三公曹天扬迁徙金皇寺定居。……历经沧桑621年,至今已发展到25代人。

淮河地区曹氏主要分布在祁集地区的曹岗、曹大郢、方庄孜、淮滨、祁集、许圩;曹集地区的曹集村、元新村、塘沿村;曹嘴地区的曹嘴、马岗头;曹尹地区的曹尹、涧口、拐集。以及曹楼、曹刘、十八连塘等处。近四千户,一万五千多人。

 

字辈:

 

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连塘村

十八世——二十五世

养(年)元(昌)家(科)在(善)振光祖中

 

淮南市潘集区祁集:

十九世——二十五世

家传(祥、玉)锦(维、兴、云、学、政)多(登、桂)怀广中

 

凤台县焦岗乡曹集村:

十九世——二十五世

永(凤)效(新)学克长(光)孟贤

 

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曹尹村:

二十世——二十五世

家维(国)启承德新

 

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镇曹嘴孜村

十七世——二十五世

廷守士宏金振光(亚)祖宗

 

凤台县丁集乡曹楼村:

十六世——二十五世

文冠正开凤学明青洁银

 

凤台县曹刘村:

十九世——二十五世

凤玉文福瑞多续

 

新续派字

二十六世——六十五世

仁义为本、圣礼浩然。

荣华昌杰、甘露润田。

昆鹏展威,引航霄汉。

科宇荟翠、超凡之灿。

昭穆有序、世代渊缘

 

 

 

2、寿县瓦埠区小甸集曹氏

 

郡望:不详

堂号:不详

与淮南曹氏同宗。始祖曹普敬公,自今潘集区祁集迁入。据说祖上生有二子,各传后代。长子后裔住在东边,人称为东曹;次子后裔住在西边,人称为西曹。由于房份不同,字辈也不相同,

 

原字辈:不详

 

新续派字

二十六世——六十五世

群英辉耀、东升向阳。

齐家立业、治国安邦。

诗书俊美、龙凤呈祥。

积善多庆、福寿永康。

陆铎之系、源远流长。

 

寿县瓦埠区小甸集曹氏在近代史上,为人民民主革命事业献身者甚多。如:中共寿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曹蕴真;北伐英雄曹渊;安徽工委书记曹云露;中共寿县县委书记、瓦埠暴动主要领导人曹鼎;共和国开国将军曹广化等。

 

 

3、九龙岗曹店曹氏

郡望、堂号不详。

字辈:

守维

 

 

4、凤台钱庙曹氏

郡望、堂号不详。

字辈:

文廷士国,新齐良宇。


二、曹氏名人

 

 曹蕴真,原名曹定怀,1901年生,安徽寿县小甸人。五四运动期间,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1921年底,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寿县,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被选为特支书记,受上海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19235月,和其他乡友在芜湖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发起并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等进步青年团体,研究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是年秋,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回到寿县,在小甸集小学以教员的身份从事革命运动。1923年寒假期间,参与组建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任特支书记,直属党中央领导。19245月,考入黄埔军校,后留校任政治部宣传科员。1925年回寿县从事农民运动,创办寿县五区农民协会。1926年夏,奔赴武汉参加北伐。1927年秋,党中央拟派曹蕴真到莫斯科学习,由于患病未能前往。是年10月,终因病情加重不幸逝世。

 

 

 一门三烈士——曹渊、曹云露、曹少修。

 曹渊(19021926),原名新宽,别字溥泉,安徽寿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寿县小甸集曹家岗人。幼年曾随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张树侯读书,受革命思想启蒙。五四运动后在芜湖读书,与薛卓汉等寿县青年学生组织“爱社”,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结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兵连党代表、国民革命军连长、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等职,他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平叛和北伐战争。战争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英勇机智,屡建战功。在攻打武昌战役中血染疆场,壮烈牺牲,年仅25 岁。

 曹云露(19101939)曹渊烈士大哥曹兴宽的儿子1924年在淮上中学补习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寿县“瓦埠暴动”后诞生了一支工农红军。曹云露领导的游击队在与敌斗争中不断壮大,逐渐发展成为游击师。1937年春夏间,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1938年安徽工委成立,曹云露任工委书记,组建了皖北抗日游击队。1939年曹云露在湖北浠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

 曹少修(18861947),名正宽,曹渊烈士二哥。1908年投考安徽陆军小学,因视力不良未中,后在上海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参加淮上军,随军先后光复寿县、颖上、阜阳、太和等地。后回家设馆教书。19137月,奉安徽都督柏文蔚之命,联络地方千余人,参加讨袁斗争。失败后,遭军阀倪嗣冲的通缉。1923年赴沪,和胞弟曹渊在上海大学就读(旁听生),接触马列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瓦埠暴动失败后,寿东南一带白色恐怖,曹少修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七七”事变后,动员民众加入中共抗日武装。1940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武装在津浦路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曹被选为参议员。1946年,津浦路西新四军主力北撤,随赵凯一行80余人重返淮西,坚持敌后斗争。 1947930,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义前他在遗嘱中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中共寿六合霍工委根据他的遗愿和一贯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曹广化 (19052004) 又名曹苏民、曹伯英、赵屏东,安徽寿县小甸集附近的王岗子人。1921年入芜湖省立职业学校学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9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至年底因故休学。1926年春转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与崔筱斋等人到寿县东南乡和合肥北乡开展农运工作,组建了合肥北乡党支部,成立“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组建双河集、造甲店、瓦埠等农民协会。19275月,中共安徽省临委成立,决定组建了中共寿()临时县委,10月下旬任县委书记。19305月奉命赴上海参加中共中央举办的县委书记训练班学习。7月被派往阜阳中心县委巡视、检查工作,后被留任中心县委组织部长。 1931年底任寿县县委书记。1932年根据组织决定,率领20多游击队员随红二十五军进入大别山区。

 在红军部队里,任军参谋部书记,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担任科长、团政委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一分校政委、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军衔奖励部部长,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少将军衔。1958年后曹广化先后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防化兵政委、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军委纪检副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任中共十二届中央纪检委员。1985年离休。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荣誉功勋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曹鼎(19071931)安徽省寿县小旬集曹小郢人。童年在家乡随张树侯先生读书,深受民主思想熏陶。1922年到芜湖安徽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后转入南京新民中学,接触了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25年毕业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国民小学担任教员,以教书为掩护,经常在颍上、霍邱及寿县等地向农民宣传反封建剥削的道理。19265月,他受党的派遣,奔赴武汉,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在汉口成立中共寿县、凤台临时县委,他负责县委军事工作。不久,回到家乡,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共瓦埠区委员会(代号“燕生” ),担任区委书记。19296月,被选为中共寿县县委书记。与县委其他同志分头传达县委决议,掀起农民运动高潮,不断壮大农会组织,使全县农民协会由9个发展到近百个,人数发展到1000余人。19313月,根据寿(县)凤(台)阜(阳)三县县委负责干部会议决定,在瓦埠地区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并成立暴动行动委员会,曹鼎任暴动行动委员会书记。后将行动委员会改为游击大队,下设3个中队,任大队政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暴动。暴动失败后,随部分队员分散潜入地下。19317月,寿县红军游击大队成立,任红军游击大队队长。同年113,率游击大队在颖上县与凤台县交界处的黄家坝活动时,遭到地方反动武装红枪会、国民党凤台县自卫大队、省保安二团数千人的重兵包围,因流尽鲜血牺牲。与他同时战死的还有70余名同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