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bxg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近十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题汇编之《醉翁亭记》
2013-08-20 | 阅:  转:  |  分享 
  
近十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题汇编之《醉翁亭记》

2004南京市(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6.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C.缺乏D.穿过??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D.通“尔”??答:绝:发:而:??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9.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答:[甲]??二(45分)??6.(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7.(3分)A②D③B(每小题1分)??8.(3分)B??9.(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2004永州四、文言诗文阅读。(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5.“而”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日出而林霖开朝而往,暮而归??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26.本段的主要内容是写山间——的景色,结合全文理解,写景的目的是为了表现??25.表承接表修饰昏暗香花??26.朝暮和四时乐无穷(答“乐”也对).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饮少辄醉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宴酣之乐④射者中,弈者胜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2.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3分)

23.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19.①就②情趣③尽兴地喝酒④下棋

20.C

21.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爱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②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22.水落而石出。

23.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2004哈尔滨(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时陈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2.“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2分)1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和(2分)(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10.时:季节陈:陈列,摆开(各1分,共2分)1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2分)12.朝暮四时游玩之乐(2分)13.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2分)??

5.(8分)(每小题2分,答案超过4题的,按前4题评分,每小题错一字或漏一字扣1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2)落红不是无情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人比黄花瘦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二、(65分)

(一)(15分)

6.(3分)(每小题1分)

①霏:雾气②觥:酒杯③酣:尽兴地喝酒

7.C(3分)

8.(6分)

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发”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

②杂七杂八摆放(陈列)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啊。(“杂然”、“前陈”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

9.(3分)(每项1分)

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

2004广西??(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每题2分,共10分)??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而乐亦无穷也??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9、[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二、??8、D9、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0、(略)11、忧醉与乐12、先天……后天……[from:www.xk100.com]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性嗜酒()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三)19.(1)处所、地方(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就20..(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21.(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2005年中考《醉翁亭记》汇编





2005安徽省

[三](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前人之述备矣。(2)野芳发而幽香。

16.[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4分)

[甲]:[乙]:

17.[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

[三](15分)

14.(3分)(1)日光(2)景象(3)季节(每小题1分)

15.(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每小题2分)

16.(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每句2分)

17.(4分)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案不限于此。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

(15分)

2005玉溪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1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回复短信 D.回环往复



1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答案:D(共2分)

12.答案:(1)茂盛的样子 (2)就

(共2分。每小题1分)

13.答案:(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

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共2分。每小题1分)

14.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2005泰州

(一)(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遂书以名其亭焉()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2分)

(一)(10分)

14.(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5.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本题1分)

16.(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7.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2005河南[来源:中国学考频道www.xk100.com]

②其节见于艰危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①泉香而酒洌



②食之末必不佳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21.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18、①小孩子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19、A

20、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21、《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2006年中考《醉翁亭记》汇编



2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13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选自《醉翁亭记》)

18.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每题1分,共4分)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出而林霏开:

(4)佳木秀而繁阴:

19.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甲)(乙)

20.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21.(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3分)

18.(每小题1分,共4分)(1)日光(2)景象(3)散(或“散开”)(4)发荣滋长

19.(每个1分,共2分)(甲):“浩浩汤汤”或“气象。万千”(乙):“水落石出”

20.(每题2分,共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21.①(甲)文是写水景,(乙)文是写山景};

②(甲)文写了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对1点给1.5分,答对2点给满分)



2006安徽芜湖

(三)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2.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2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2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0.①滋长②命名21.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22.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23.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24.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2006安徽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悉:

(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16.(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06辽宁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9——12题。(16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意思。(2分)

陈:谓: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12.选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共10分。

9.陈:摆开,陈列,1分,谓:是,为,1分,计2分。

10.(1)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2)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每个小题2分,错漏一处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计4分。

11.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错漏一处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计1分。

12.与民同乐。计2分。



2006衡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饮少辄醉。辄: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

20.翻译下面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21、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19.①就②象鸟展开翅膀的样子

评分标准:2分。②题的“翼”是名词作状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否则不给分。

参考答案:20,远望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

评分标准:3分。“蔚然”和“深秀”是主要计分点。翻译正确各计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

参考答案:21.D



2006百色市

(二)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选段),回答22—26题。(13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2.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23.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负者歌于途负:②杂然前陈者陈:

③觥筹交错觥:④山肴野蔌蔌: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6.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2.B23.背摆放酒杯蔬菜24.①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②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25.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6.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006广西贵港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14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觥筹交错觥筹:。

(2)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11、你是如何理解“醉翁”的“醉”的?(2分)





(一)

8、((1)酒杯和酒筹②醉醺醺的样子

9.①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②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10.描绘了男女老幼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的场景,构成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出游图。

11.作者醉心于山水,醉心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醉心于与民同乐。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2006莱西(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8、9小题。【本题满分8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

9.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环 ? ? ? 翼然 ? ? ? 8.B(2分)

9.(共6分,字词解释各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出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例句各0.5分,出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译句各1.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环 环绕,围绕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四面环山)。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2006上海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

6。第①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三)(7分)4.(2分)北宋(宋)欧阳修5.(2分)来到溪边钓(捕)鱼,溪水深而鱼儿肥6.(3分)乐亦无穷



2007年中考《醉翁亭记》汇编

2007遵义市

(三)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伛偻提携④觥筹交错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三)16、①情趣②昏暗③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④交互错杂。(答对一词给1分,共4分)17、①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对一句给2分。共4分)18、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意思接近即可。共4分)



2007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本文作者欧阳修是代的文学家。(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0、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







1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1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1分)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





(甲)

8、宋(北宋)(1分)

9、(1)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2)离开(共2分,每小题1分)

10、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2分)

1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

1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乙)

13、多次(1分)

14、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15、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2007沈阳市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一lO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壑:(2)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9.概括选文画横线部分的内容。(2分)





10.下面是欧阳修《泷冈阡表》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8分)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

‘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

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生:出生。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

决心守寡,不再嫁人。④俾(bǐ):使。⑤毋:勿要;不可.累:牵累。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②毋以是为我累!



(3)从太夫人的话中,你能看出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7.(1)山谷(2)情趣(各1分)

8.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峰回路转”1分,“翼然”1分,判断句式1分)

9.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及周围的景色)

10.(1)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各1分)

(2)欧阳修(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成了孤儿。不要因为这些(财物)使我受累。(“孤”、句子疏通各1分;“以是”、句子疏通各1分)

(3)为官清廉、乐善好施的人。(“清廉”、“乐善好施”各1分)



2007厦门市“五校联考”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7-11题。(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

①太守谓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进亦忧,退亦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颁奖词颁奖词颁奖词颁奖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08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13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野芳发而幽香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答:

1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答案:6.(1)围绕(环绕)(2)情趣(意趣、兴趣)(3)开放(开)

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8.琅琊(山)酿泉

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0.《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2008临沂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6—10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D);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答案:6.(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7.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

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9.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2008芜湖市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余至扶风之明年()

(3)既而弥月不雨()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答案:17.(3分)(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各1分)

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2008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6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

6.第①段节选文字描写了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在欣赏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

(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北宋欧阳修5.(2分)来到溪边钓(捕)鱼,溪水深而鱼儿肥6.(2分)快乐



2008兰州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11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其西南诸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有亭翼然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故自号醉翁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饮少辄醉辄:(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11.本段写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上下构成了一幅山水画。请简要描述画的构图。(4分)

9.B思路分析:A项中“其”分别指的“滁州城”和“太守”;B项中“于”都译为“在”;C项中第一个“之”是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亭子”;D项中第一个“故”译为“所以”,第二个“故”译为“原来”。

【点评】本题考查有助于对词语的掌握。

10.(1)就。(2)寄托。(3)情趣。(4)茂盛的样子。思路分析:这些实词有的词古今意义不同,如“意”现代汉语中指“意思、意义”,文中指“情趣”,而“寓”“辄”的意义跟现在差别不大,所以要结合语境来解释词的意思。

11.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间出,林深路曲,亭临泉上;林映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趣。彼此辉映生色,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思路分析:作者采用了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缩短头”手法,由“群山一西南诸峰一琅琊山一泉一亭”,这些优美景色构成生动画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要点明山林、泉、亭的关系。三、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1分)

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四时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9.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错愕良久B铸成大错

C承蒙错爱D错落有致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2)云归而岩穴暝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2.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本文通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抒发了作者思想情感。(3分)

9.D“觥筹交错”中“错”的意思是“错杂”。A项“错”意为“仓促”;项“错”意为“错误”;C项“错爱”是谦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关心爱护;D项“错”意为“错杂”。

10.(1)像鸟张开的翅膀。(2)聚拢。11.(1)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2)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12.北宋欧阳修与民同乐12—15题。(共10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树林阴翳????翳:

(2)太守谓谁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3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2.(1)翳:遮盖(2)谓:为,是

13.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14.与民同乐。

15.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010广东省佛山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第10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选出下列句子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名之者谁(命名)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7.选出句中“而”字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一鼓作气,再而衰

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广起,夺而杀尉

D.云归而岩穴暝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B.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C.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D.觥筹交错(大家交换着酒杯喝酒)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10.选出对文章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B.本文每句话都用“也”字作结,起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

C.本文语句凝练,言简意深,片语传神。

D.本文写太守之乐是为了突出游人之乐。

【答案】6.C7.B8.D9.A10.D



201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9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树林阴翳 翳:

(2)太守谓谁 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2.(1)翳:遮盖 (2)谓:为,是

评分标准:(2分)每题1分。

13.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完整即可。

14.与民同乐。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2010:

2010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暝:(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而或长烟一空一:(4)把酒临风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4分)

(1)幽暗,昏暗???(2)花???(3)全???(4)执,拿

16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每小题2分,共4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18根据选文,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3分)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10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树林阴翳翳:

(2)太守谓谁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3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10分)

12.(1)翳:遮盖

(2)谓:为,是

评分标准:(2分)每题1分。

13.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一句一分。

14.与民同乐。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

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23.(2010·福建省三明市,10—13.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②:均为姓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⑶志喜也()⑷甲子又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名之者谁?/则以名物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底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农夫相与忭于野.

13.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⑴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喜雨亭:

⑵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⑴情趣⑵离开⑶记⑷下雨

11.C

12.⑴有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⑵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13.⑴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⑵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35.(2010·广东省佛山市,6-10,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第10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全品中考网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选出下列句子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名之者谁(命名)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7.选出句中“而”字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一鼓作气,再而衰

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广起,夺而杀尉

D.云归而岩穴暝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B.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全品中考网

C.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D.觥筹交错(大家交换着酒杯喝酒)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10.选出对文章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B.本文每句话都用“也”字作结,起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

C.本文语句凝练,言简意深,片语传神。

D.本文写太守之乐是为了突出游人之乐。

【答案】6.C7.B8.D9.A10.D



2011:

宿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D.射者中,弈者胜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

7.(3分)B.离开(A.断绝/极;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分)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5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分,“丝”“竹”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10.(3分)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日照(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春和景明景:②四时之景不同景:

③而或长烟一空或:④把酒临风把: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悲 春和景明 山间之四时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13.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评分:本题2分。只答相同点不得分。

(2011真题)盐城1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环滁皆山也环:▲

⑵林壑尤美尤:▲

⑶山行六七里山:▲

⑷饮少辄醉辄:▲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⑵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⑴环绕⑵特别(尤其)⑶在山上(沿着山路)⑷就

11.⑴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⑵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宿迁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D.射者中,弈者胜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



7.(3分)B.离开(A.断绝/极;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分)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5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分,“丝”“竹”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10.(3分)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十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1.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22.《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19.(3分)代词,滁州城,趣,情趣。(每小1分。)20.(3分)示例一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在泉水边上的,是醉亭,示例二山势回环,路跟着拐弯,有一座像鸟儿展飞翔似的亭子坐落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给分应扣住峰回路三个要点,分。)21.(3分)不正确的是B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与山水的乐趣(3分)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哪怕位关注社会、关注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个时代的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人生态度”或“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芡④,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竹森然以高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为陂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7.(1)情趣(2)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3)长(4)把

(4分。解释对一个词语得1分。)

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4分。每句2分,第二句的翻译意思对即可。)

9.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0.A江湖B山林(2分)

11.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分。意近即可。)

厦门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分)





6.(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临:靠近(高踞)。②意:情趣(乐趣)。

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④诚:确实(果真;实在)。

7.D(2分)

8.(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9.读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献花(0)
+1
(本文系bx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