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bxg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小石潭记
2013-08-20 | 阅:  转:  |  分享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如鸣珮环【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心乐之【(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伐竹取道【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全石以为底【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树翠蔓【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蒙络摇缀【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日光下澈【阳光直照到水底】,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俶尔远逝【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翕忽【往来很快】,似与游者相乐【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潭西南而望【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斗折蛇行【小溪曲曲折折】,明灭可见【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可知其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主要运用了?比喻。

????坐潭上【坐在小石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寥无人【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神寒骨【不禁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悄怆幽邃【令人感到悲哀幽凉】。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久居【不可以久留】,乃记之而去【就题字离去】。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

?????同游者吴武陵、龚右,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作者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寓情于景也)

???品味文章写景手法

移步换景: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正面与侧面: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动、静相结合(情景交融)

???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总结全文

?小石潭——幽深冷寂:寂寥无人

????如此佳景,却无人赏识,真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而寂寞让她如此美丽!柳宗元探山访水,“寻寻觅觅”,觅得如此佳境,却发现她是如此“冷冷清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遭遇,更不免“凄凄惨惨戚戚”了!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不期然地流露出来。

????被弃的小石潭:寂寥凄清?????被贬的柳宗元:忧伤愤懑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主旨:《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重点词语

【篁竹】竹丛。篁,竹林,竹田。【珮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清澈的样子。【以为】作为。【卷】弯曲。【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凹凸不平的石头。【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拂动,吹拂。【可】大约。【许】左右。

【依】依靠。【布】散布,铺开。【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逝】去,离开。

【翕忽】迅疾的样子。【明灭】或隐或现。【势】姿态。【差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怆】忧伤、寂寞。【幽邃】幽深。邃,深。【境】环境。【过】过于,太。

【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一词多义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之(???????)

【以】全石以为底(把?)??????卷石底以出(而?)??以其境过清(因为?)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能)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古今异义

【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

常见题型

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潭中景物第三段写小石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突出了小石潭幽静、凄清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源流??→???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气氛→感受)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课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凉的心境。作者运用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2.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3.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侧面衬托水的清。

14.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6.“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珮环。?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

17、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动静结合。如写鱼:“怡然不动??,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在发现小石潭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凄神寒骨”,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因被贬失意,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0、久坐潭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1、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因被贬失意,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3.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4.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献花(0)
+1
(本文系bx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