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襄--行书《安道帖》(致安道侍郎书)等

 鸿墨轩3dec 2013-08-20

宋-蔡襄--行书《安道帖》(致安道侍郎书)等 

01-1.jpg

说明.jpg

宋 蔡襄 大研帖(致彦猷书) 行书

01-1.jpg

说明.jpg

宋 蔡襄 远蒙帖(致彦猷侍读书) 行书

01-1.jpg

说明.jpg

宋 蔡襄 谢郎帖(服药帖 春初帖) 行书 01-1.jpg

说明.jpg

宋 蔡襄 暑热帖(致公谨书) 行书

01-1.jpg

说明.jpg

宋-蔡襄--致杜君长官尺牍(离都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草宋 蔡襄 致杜君长官尺牍副本.jpg册 纸本 纵:29.2公分 横:46.8公分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蔡襄(公元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北宋四家”,誉满书苑。

  此帖又名「离都帖」,乃蔡襄即将渡长江“南归”途中所书,追述离都(开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长子。友人来信慰问,襄作此书答谢。书法丰腴厚重处似颜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选自「宋四家墨宝」卌。

  释文:襄启。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为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凄恻。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启为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于递中。驰信报之。

 

宋 蔡襄 致郎中尊兄手札 行书

致郎中尊兄书帖.jpg

0.jpg

1.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致郎中尊兄手札》,是蔡襄于宋初皇佑三年(1051年)八月二十三日在宿州写的。
  经考,此信札是蔡襄在宿州写给其内兄葛宫的,葛宫也是北宋时一代名臣,当时正从京都开封携眷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就任。1048年,蔡襄36岁在福建任路转运使时,是年其父去世,他服丧解任在家;1050年服丧期满,十一月携寡母及妻儿从福建启程赴京城开封服阙。整个行程大约花了十个月时间。1051年八月下旬,“行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虹县即今安徽省泗县,是当时隋汴从河扬州通往宿州、开封的必经之地,在古代水路舟行,平缓舒适,较少颠簸,是最便捷的交通选择,但由于汴河断流,加之离朝廷给假的日期只剩下四十天,蔡襄只好选择“……作陆计,至宿州”,可以看出那时从泗县到宿州陆路行程要一天的时间,然而由于路途颠簸难行,蔡襄感慨“道途劳顿,不可胜言”。
  此札横42.3厘米,纵31.3厘米,凡十三行,计178字,纸本,行书,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目前可以确认的蔡氏弥足珍贵的墨宝之一,史称《致郎中尊兄帖》,释文如下:
      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甚慰!行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余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有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至都乃有期耳。闽吴大屏皆新除,想当磐留少时,久处京尘无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诚可防虞,民饥鲜食,流移东方,然在处州县,须假卫送,老幼皆平善。秋凉,伏维爱重,不宣,襄顿首。郎中尊兄足下,谨空。八月二十三日,宿州。
     通篇仅只有短短的百余字,细读却发现,其艺术价值之高,蕴涵之丰富,已决定了它不可低估的艺术和文献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