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 !

 青菁 2013-08-20
 
 
《视界

》:埃及,残酷青春

埃及年轻人是世上最激昂的人,他们主导革命,推翻了独裁者穆巴拉克,又推翻了民选总统穆尔西;埃及年轻人是世上最受伤的人,他们抛洒热血铺就道路,却不知路在何方。编辑:徐松 肖慕漪

《视界

》:埃及,残酷青春

穆巴拉克执政三十年,埃及全国人口翻了一番,成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30岁以下年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三分之二,迟来的经济增长无法解决人口构成带来的问题。埃及失业率高企,在15到30岁年龄段,失业率更高达20%——失业青年成为困扰埃及多年的社会难题。图为开罗街头,几名男孩对一名女子进行骚扰。AP Photo/Ahmed Abdelatif, El Shorouk Newspaper

《视界

》:埃及,残酷青春

2010年6月6日,亚历山大港,28岁的大学毕业生萨伊德在一家咖啡厅上网时被警察带走打死。而据萨伊德家人称,他掌握着警方涉毒交易的证据。之后,萨伊德血肉模糊的照片在网上疯传,顿时引起了网民的愤怒。一个名为“我们都是萨伊德”的悼念页面更是在几天内吸引了数十万粉丝。图为2012年6月,萨义德死亡两周年纪念日,网民举行悼念活动。REUTERS/Amr Abdallah Dalsh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阿拉伯世界政局动荡。2011年1月14日,邻国突尼斯独裁总统被民众赶下了台。埃及一个名为“四月六日青年运动”(April 6 Youth Movement)的组织号召民众上街游行;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我们都是萨伊德”则同时发出邀请:1月25日走上街头!——就这样,埃及1?25革命拉开了序幕。图为2011年,开罗,两名参加示威游行的男孩。/Chris Hondros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瓦伊尔?高尼姆(Wael Ghonim),谷歌的地区销售经理,同时也是一名致力于改变当前社会的埃及年轻人。革命展开后的第二天,他被秘密警察带走,2月7日才重获自由。当晚,他通过美国一家电视台公布了自己是“我们都是萨伊德”ID的主人,并讲述了12天来被蒙住双眼,即看不见也听不到的日子。自此,他被民众视作英雄,更多人加入了抗议的队伍。图为高尼姆。REUTERS/Dylan Martinez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经过10多天的抗议斗争后,2011年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宣布,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1·25”革命后,年轻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图为2011年7月13日,高尼姆与“革命青年”们。/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在21世纪的埃及,年轻人用推特、手机短信、脸书等新通讯手段召唤民众起来改朝换代,使一场网络青年的革命,演变成埃及青年人的革命,继而发展成整个埃及的革命。革命胜利之后,年轻人更是通过网络发布重要信息,互通有无。图为2011年2月7日,几名不到20岁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发布游行视频。/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1·25”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年轻人,许多人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一些公益社团也开展了扶贫助残、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的活动。图为2011年2月12日,开罗解放广场,穆巴拉克下台的庆祝活动后,大学生们自发清理留下的垃圾。/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2011年11月,为敦促过渡军政府尽快放权,以穆兄会为主的势力发起了抗议,并与军方发生了冲突。许多年轻人成为冲突的一线力量。图为2011年11月22日,解放广场,18岁的Hana El-Rakhawi(左)和21岁的Omar Shamy牵着手走向冲突前线。 /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玛丽亚姆,20岁,她与朋友们在解放广场上扎营数日,后被军方驱逐。图为2012年11月24日,玛丽亚姆在展示背伤。/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穆罕默德·基马尔,20岁,他在一次抗议中被警方的钢珠子弹打中脸部导致双目失明。图为2011年12月,父亲在卧室内看望穆罕默德。/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一名叫瓦尔的21岁年轻人甚至为这次选举付出了生命,他在抗议中遭警察射杀致死。年轻人的激烈抗争再一次取得胜利,军政府作出了最大让步——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埃及进行人民议会选举。图为2011年11月27日,竞选前夜的解放广场,几名年轻人在大雨中悼念瓦尔。/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图为2011年12月16日,开罗解放广场,一名年轻人用沾满血的手比出胜利的手势。REUTERS/Amr Abdallah Dalsh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革命青年在扩展人数的同时,内部的自我整合从未停止。“1·25”革命时,前穆巴拉克政府“余孽”被率先清除出队。图为2011年11月25日民主选举前夕,开罗,两名男孩撕毁候选人艾哈迈德·曼苏尔的竞选海报。据了解,艾哈迈德·曼苏尔与穆巴拉克政权有较深渊源。2012年6月,穆兄会候选人穆尔西最终赢得总统选举。/Ed O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有媒体评论说,埃及革命青年是占人口半数的追求民主、自由和世俗的年轻人。穆尔西上台后,青年们认为伊斯兰势力篡夺了革命成果,遂将后者剔除出去,并暂时吸纳了穆巴拉克的支持者,合力对付穆兄会。穆兄会致力于整个埃及的宗教化,经济成绩一塌糊涂,引起民众极大的不满。图为2013年3月22日,开罗,一名男孩举着面包抗议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不作为。AP Photo/Amr Nabil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进入2013年以来,埃及境内平均每月发生示威1140次,且大多伴随着封路、打砸店铺、袭击车辆行人,乃至于强奸等破坏行为。图为2013年1月24日,抗议者抱着一名受伤的男孩逃离警察的攻击。REUTERS/Mohamed Abd El Ghany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随着针对政府的抗议活动的展开,穆尔西的支持者与抗议者之间的冲突也在升级。图为2013年4月19日,开罗,一名男孩面对汹涌而来的“对手”。AP Photo/Mostafa Darwish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那些在革命和冲突中死去的年轻人被尊为“烈士”。图为2013年3月7日,开罗解放广场,人们摆放出“烈士”的肖像进行悼念。/Hong Wu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第二次革命即将来临,而新的青年领袖也产生了。2013年5月,28岁的记者马哈茂德·巴德尔与另外两名年轻人发起了名为“造反”的签名收集活动,并于6月底声称集齐了2200万个反对者签名,超过穆尔西当选总统时的票数。在巴德尔的组织号召下,各地在6月30日穆尔西就职一周年之际爆发了数百万人的反政府游行。图为2013年6月2日,开罗,一位年轻女性在街头征集签名。AP Photo/Hassan Ammar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图为2013年7月3日,巴德尔赶往埃及军队情报总部,他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塞西说:“埃及人民要求你立即满足他们的愿望,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数百万人在外面等着,我没法跟人民说不!”之后,军方发动政变将总统赶下台,塞西的声明完全满足了巴德尔的要求。回想起这段经历,巴德尔说:“两个28岁的记者和一个23岁的学生,我们三人为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定下了政治路线图,这感觉太棒了。”AP Photo/ Amr Nabil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革命青年们的胜利对于穆尔西的支持者们来说则是晴天霹雳。有媒体称,青年们被穆巴拉克的残余势力利用了。图为2013年7月3日,一名反对穆尔西的你年轻人遭穆尔西支持者围殴。AP Photo/Hamada Elrasam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图为2013年7月7日,开罗,一名男孩在亲人葬礼上哭泣。他的亲人是穆尔西支持者,在一次冲突中死亡。EUTERS/Suhaib Salem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经历了两年多的动乱,埃及久久未能走上正轨。动荡的局势让大多数年轻人沉浸在革命的浪漫中,成天无所事事;还有一大批人整日站在街头打发时间,打斗成了他们的职业。图为2013年8月13日,开罗街头的年轻人。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埃及“1·25”革命中,年轻人肩负的使命是实现——面包、自由、社会正义和人的尊严。 两年多过去,力大无穷的年轻人扳倒了两届政府,获得了自由,其它目标却似乎越来越远。一位埃及评论家所说:“埃及像一个被锁了60年的房子,革命打破了所有的门窗,难以忍受的臭气散发了出来。但是,我们对此不屈不挠。”正如这位评论家所说,在真正的成熟到来前,年轻的人们需要在迷茫和阵痛中多一些耐心和自省。

《视界》:埃及,残酷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