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之运行与保养

 aten 2013-08-20
体经络十二时辰之运行与保养

人的身体有病主要不是遗传,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顺应身体自然规律,顺应天时的自然规律。人的经络运行是有规律的,顺应经络运行规律生活,就能使身体健康。
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戊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一)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此时肺经得令,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然则,有肺病者此时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哮喘、早醒、出大汗等;同样,有肺病者此时若醒了,则可乘此时机服用养肺物品,效果也最佳。补肺的饮食有:燕窝、银耳、罗汉果等,在清晨醒来,尚未开口时服用最佳。
总之,肺经是相傅之官,肺主气,寅时最好是进入深度睡眠,以便肺完成分配。时脉搏最弱,尤其是有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更要在此时休养生息,若心的气血分配不足,则易造成心梗。故而,劝老人要慢起床,少早练,正是此理 。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症: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灵枢·经脉》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语译: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 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  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

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

天府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

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

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

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

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二)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此时,大肠经当令,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故而,清晨起床后排便最佳。
而习惯于清晨拉肚子,则是命门火衰,无法提升而腹泻,易流失水份、口干舌燥、造成疲劳,可补充高热量 的饮料,以增强体力。而便秘导致大肠燥热,容易引起咳嗽或牙痛,最好吃清淡食物,多摄取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并顺时针按摩腹部,有助于大肠排泄。
总之,卯时大肠蠕动排毒,清晨起床后空腹喝水,有助于排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若排便有问题,则应从肺着手查找原因。排便时,若过于憋气或者用力太大太急,则会伤及心脏,甚至引发心脏病。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灵枢·经脉》原文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语译: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于足阳明胃经
 
【取穴位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
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
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
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
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
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寸观。
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
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
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
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三)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此时,胃经当令,最旺。从子时阳生,一直到辰时,阳气达到峰值,需要补充阴的东西,就是食物。故此时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且不易发胖。胃府主热量消化,负责一天体力供给,应以主食,五谷为主,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经常不吃早餐,容易得胃病,更严重的会导致胃癌。
另外,乳房肿胀与胃经有关,腿的前面的病也与胃经有关。膝盖很重要,古人坐的时候会有双手护住膝盖,手心的劳宫穴就会起到保护胃气作用。胃经的足三里穴是长寿穴,经常做些按摩,以促进胃之功能,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充足吸收养份,增强体力,强壮五脏六腑。胃经机能失调,会造成消化不良、胃滞,易引起喉咙痛、牙痛、心悸、胸闷、失眠、口臭、无食欲、胀气等。
人都爱面子,尤其是女人更爱惜自己的脸,胃经则是专主美容的经络。面部生痤疮是胃经的问题,是胃寒造成的,长期喝冷饮会形成燥火,表现就是痤疮。过于燥热的食品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
总之,养胃必须吃早餐,并可以在此时敲打胃经,以起到保健效果。面部胃经分布也较广,爱美的人们可以在此时按摩面部穴位,能起到美容效果,例如,黑眼圈。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灵枢·经脉》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语译: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髎),回出来挟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颈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脘),络于脾。
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挟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由此下行经关节(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小腿部支脉: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间,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取穴位置】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胃之经系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口角四分处,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近,下关合口有孔寻。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分。水突人迎气舍间,气舍突外寸五分。
缺盆锁骨上窝取,气户璇旁四寸平。库房华盖去四寸,屋翳库下一肋寻。
膺窗玉堂旁四寸,第四肋间乳中明。中庭旁边四寸许,乳下一肋是乳根
不容承满粱门穴,关门太乙滑肉门,六穴中横均二寸,巨阙旁下一寸匀。
天枢脐旁横二寸,阴交旁二是外陵。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存。
归来终极旁二寸,气冲曲骨二寸寻。髀关伏兔之上取,斜里去膝尺二平。
伏兔膝上六寸准,膝上三寸阴市存。粱丘膝上二寸定,犊鼻膝下骨陷寻。
膝眼三寸下三里,里下三寸上巨真。里下五寸条口论,里下六寸下巨明。
丰隆外踝上五寸,解溪鞋带窝中存。冲阳二三跖骨陷,陷谷二寸到内庭。
内庭中次趾间取,厉兑次趾外侧寻。

(四)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此时,脾经当令,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脾主肌肉,久坐伤肉,脾气虚弱,会软弱无力,重症肌无力是脾的问题,眼皮下垂也是脾的问题,孩子流口水是脾虚的表现。思虑过重会伤害脾气,这个时辰神经系统最活跃,精力最旺盛,最好从事创造、创新性的工作。故而,此时是人的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最高的时候。
此时,人体气血最旺,不宜食用燥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宜吃冰,最伤脾,影响发育以及生育。饮食方面则需五谷为主,辅以各色五味蔬果,七分饱即可,节制饮食以养脾。可以在此时辰多喝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尤其是在办公室不宜久坐,每隔一小时要起身走动为好。
总之,脾主运化,统血。辰时的丰盛早餐可为脾补充能量,此时工作学习等效率最佳,但不宜久坐,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可多喝水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保养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

《灵枢·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语译: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取穴位置】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大都称。本节之后太白穴,白后一寸是公孙

商丘内踝微前陷,三阴踝上三寸寻。再上三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真。

曲膝纹头阴陵泉血海膝上二寸寻。箕门血海上六寸,本云宜浅或禁针。

冲门曲开三寸半,府舍冲门上七分。腹结横下寸三是,孕妇不宜此穴针。

大横当脐外四寸,再上三寸腹哀平。食窦中庭旁六寸,乳旁二寸天溪存。

胸乡玉堂旁六寸,紫宫六寸是周荣大包腋下六寸取,脾经穴位已分明。


 
(五)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此时,心经当令,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阳气最旺,阴气初生。气血流注于心经,不宜剧烈运动,因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此时应适度休息。心气养好,能推动血液运行,达到养神、养气、养筋的效果,能使下午至晚上都精力充沛。午睡需要平躺,但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一个小时为佳,否则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阳虚者此时可午睡补阳 。午属马,马属火,心脏病者午时心跳最快,更需要休养。
总之,此时养生需睡觉以养心经,即使无法安睡,则闭目养神也对己身有助益。俗称“子午觉”最重要,能令人达到心肾相交,可使心火沉,肾水升。
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

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灵枢·经脉》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语译: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取穴位置】手太阴心经穴位分寸歌(9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心经穴起极泉中,腋窝前端动脉冲。
 
青灵少海上三寸,少海肘窝纹内通。
 
灵道腕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
 
阴郄通下五分地,神门手腕纹陷中。
 
少府握拳小四界,小指内侧是少冲

心经九穴终于此,惟有神门莫放松。


 
(六)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此时,小肠经当令,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为阴,小肠为阳,下午若有心脏有问题者,往往会在开始时表现为肚子痛,反映在小肠上,然后是胸闷心慌,或者脸红为心火外散,此时红光满面并非好事。小肠经的经脉循行经过颈肩部,有肩周炎或颈椎病的人最好在此时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久坐族也要在此时多做肩颈操。
总之,小肠主吸收分清浊,午餐吃得好,即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此后肠胃功能开始减弱。此时人体血液中营养最盛,还需要多喝水,以稀释血液保护血管,也有助于利尿排毒。
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灵枢·经脉》原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语译: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取穴位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分寸歌(19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小指外端为少泽,本节前陷前谷穴。节后陷中取后溪腕骨腕前歧骨侧。
 
阳谷腕背尺陷中,养老尺骨凸起宅。腕后五寸支正取,肘端五分小海别。
 
肩贞腋缝上一寸,臑俞肩胛骨端决。天宗肩胛中央是,三椎旁开秉风列。
 
肩胛上部曲垣取,外俞陶道三寸切。中俞大椎外二寸,天窗扶后一寸别。
 
天容天窗上一寸,颧髎颧骨陷中列。听宫耳柱前下陷,小肠左右十九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此时,膀胱经当令,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气化好,则能使肾水上升,满口唾液,反之则阳气不足,肾水不升,口唇干燥。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膀胱经是人体中阳气最盛的一条经络,从足小趾、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若足小趾或小腿疼,则是阳虚的表现。后脑疼、记忆力衰退等也与膀胱经有关,主阳气无法上升导致气血不够。(头疼要分清多种情况:两边痛,胆经;左边偏头痛,肝血;右边偏头痛,肺气;前额痛,胃经;后脑痛,膀胱经;里面的中空痛,肝经。)因阳气上脑,此时段记忆力好、头脑灵活的时辰,适合学习,温故早晨的知识,增强记忆,办事工作等效率也最高;反之,若感困顿,则也表面阳虚。
膀胱为肾之腑,病常由肾来。肾主水,熬夜、房事过度、女性生育和生理期都易消耗,肾水不足则无法收藏阳热。肾经与膀胱经经气在足部相接,所以可于同时按摩膀胱经和肾经,一阴一阳互为补充。可左右转动身体五六次,双脚自然地前后摆动数十次,将手掌搓热,置于背后膀胱经背俞穴上,上下摩擦,直至腰部发热为止,这一方法可补养五脏六腑
总之,膀胱经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经络,属水,应多补充水份有助于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如果患有肾结石者,在这个时段多喝水,利于结石排出体外。此时,不可憋尿。肾主骨,牙不好则肾气不佳,小便时咬住后槽牙,似咬非咬,行动和意念结合的咬,不可说话以免泄气,可以固肾经。

虚症:多表现为:背部异常、腰痛、脚神经异常、腿酸、痔疮尿频等。

实症:后颈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疼、流泪、流鼻血等。

《灵枢·经脉》原文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语译: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取穴位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寸歌(67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从头细数膀胱经,内眦一分起睛明。眉头即是攒竹穴,眉冲神庭旁五分。

曲差庭旁一寸五,五处寸半对上星。承光通天络却穴,相距俱是寸五分。

玉枕络却下四寸,脑户旁开寸三分。天柱哑门七分取,亦云此穴寸三分。

由此脊中开寸半,第一大杼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七论。

十一,在十二椎下寻。十三三焦十四,十五椎俞气海称。

大肠关元十六七,十八椎乃小肠名。膀胱俞穴寻十九,二十椎下中膂真。

白环俞穴二十一,八髎十八骶孔寻。会阳骶下外五取,脊开寸半穴分清。

脊开三寸背两旁,附分二椎第二行。神堂五,譩譆膈关六七藏。

魂门第九阳纲十,十一意舍胃仓。十三肓门志室,十九椎旁是胞肓

秩边穴对二一椎,背部二行已周详。承扶臀下纹中取,殷门扶下六寸量。

浮郄委阳上一寸,委中外寸是委阳。委中膝腘窝中是,合阳委下二寸详。

承筋穴在合承界,承山腓机分肉张。飞扬昆仑上七寸,昆上三寸是跗阳

昆仑外踝后侧陷,仑下寸半仆参详。申脉踝下五分处,金门申前五分藏。

京骨申前约三寸,束骨节后陷中央。通谷节前陷中取,至阴小趾外测当。

 
(八)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此时,肾经当令,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适合休息。
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元气藏于肾。肾主藏精,精能生物,若纵欲过度则伤精,易衰老。此时辰低烧,则肾精不足,高烧则气血不足。此时补肾,效果最为明显。盐能提肾气,但过咸会伤肾。可在晚餐多吃黑豆。
总之,肾为先天之根,五脏之首,藏精包元气非常重要,不宜消耗太大,需节制。

虚症:耳鸣、健忘、尿频、腿酸、性欲减退、便秘、元气不足、易疲劳、骨质疏松,天寒手脚冰冷、脚气等。

实症:耳鸣、月经不调、口干舌燥、血压异常、小便量少、色深、浑浊、性欲减退、神经衰弱、足发热发汗、生殖器病变等。
 

《灵枢·经脉》原文

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语译: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
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取穴位置】足少阴肾经穴位分寸歌(27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

足掌中央是涌泉然谷公孙后寸观。

太溪踝后五分对,息下五分大钟悬。
 
水泉息下一寸陷,照海踝尖下寸传。
 
复溜太息上二寸,溜前五分交信连。
 
息上五寸筑宾穴,阴谷膝纹之内端。

横赫气满注肓穴,六穴横五直寸焉。
 
商曲石关阴都并,通谷幽门五穴全。
 
上行俱是一寸取,中行各开五分观。
 
步廊神封灵墟位,神藏彧中俞府安。
 
上行寸六旁二寸,二十七穴仔细研。

 



(九)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此时,心包经当令,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血气流至心包经,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在中医来说,心包经主泻、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丰盛,易生亢热而致胸中烦闷、恶心。建议晚餐不宜过腻,餐后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为好。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如看书听音乐、做SPA、跳舞、耍太极等,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心包和督脉的膻中穴主高兴的,常按膻中穴相当于刺激胸腺。再加上拨心经的极泉穴(大臂内侧根部的一条大筋,用大拇指拨时会觉得手臂顶端的小手指会麻),对心脏会有好处。每天按压心包经几个大穴,或者用手敲打手臂内侧,长期坚持必有好处。用力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六次来调节手部气血。当用力握拳时,可起到按摩掌心劳宫穴的作用,劳宫穴为心包经火穴,有清心火的功效。这时心脑颅神经器官系统最活跃,头脑清醒,记忆力也很好。
总之,心脏不好首先从心包经上体现,心脏不好者此时敲打心包经,效果最好。此时,阳气将尽,阴气正盛,喜乐出焉,故而应该娱乐、交流,如此才能保持心情愉快。可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放松心情,排解压力,但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失眠。

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

实症:心包发炎、胸闷、心痛、上脘异常、喜欢睡、心血管病变、易头昏、头痛等。
 

《灵枢·经脉》原文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语译: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分寸歌(9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

心包络起天池间,乳横一寸陷中安。

天泉腋缝下二寸,曲泽肘窝正中参。
 
郄门腕后五寸地,
间使陵上三寸观。
 
内关距掌后二寸,大陵手腕横纹间。
 
劳宫握全掌心取,中指之末中冲端。
 
(十)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此时,三焦经得令,最旺。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肾,三焦经是贯通五脏之间联系的组织的经络,在手臂外侧,和心包经相背。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特别是人体上肢,以及排水的肾脏均属三焦经掌管范畴。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有时得熬夜工作,如果已有明显肝胆不畅症状,但又不得不熬夜工作,可在晚上11点前小睡,待气血运行过肝经后再工作,必定精神百倍;另外,这时人体进入男女阴阳和合时期,是夫妻性生活的最佳时期。
总之,此时阴盛,需安五脏以利睡眠,亥时入睡最能养阴。注意睡觉时候不要刻意压迫某条手臂,容易水肿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且此时要保持心情平静,不宜大喜大悲或者生气。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灵枢·经脉》原文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 ,前交颊,至目锐眦。

语译: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取穴位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分寸歌(23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关冲四指外侧端,液门四五指缝间。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手腕背面传。

外关腕后二寸取,池上三寸支沟言。会宗沟外一寸取,沟上一寸三阳堪。

四渎阳池上五寸,天井肘上一寸探。天井再上一寸地,举臂可取清冷渊

消泺肘间上四五,臑会肩后三寸连。肩髎肩膊关节处,天髎肩井后寸边。

天牖乳突后下部,翳风耳垂后面探。瘈脉翳风上一寸,颅息瘈上一寸端。

角孙卷耳当尖处,耳门耳前上缺间。禾髎耳前锐发部,丝竹空在眉外端。


(十一)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此时,胆经当令,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总之,子时天地磁场最强,阳气开始发生,胆经引导人体阳气下降入于肾,故早睡养阳气。若常熬夜,胆火上逆则病难免,肝肾也会发病。常吃宵夜,则容易有肚子。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
 
《灵枢·经脉》原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语译:

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开始(瞳子髎),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髎、角孙),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骨上窝)。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它的主干(直行脉):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它的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取穴位置】足少阳胆经穴位分寸歌(44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瞳子目外五分连,耳柱前下听会安。上关穴在颧弓上,额角后上颔厌探。
悬颅厌下六分处,悬厘颅后五分观。曲鬓角孙前一寸,入发寸半率谷传。
天冲率后三分许,冲斜下寸浮白悬。窍阴浮白下约寸,窍下七分完骨言。
本神神庭旁三寸,阳白眉中上寸间。临泣阳白直上取,入发五分穴在焉。
目窗正营承灵穴,距前均作寸五观。脑空灵后四寸五,风池横寸风府边。
肩井胛锁两骨际,腋下三寸渊腋参。辄筋渊腋前一寸,日月九肋软骨端。
再下五分方是穴,侧卧取之两侧然。京门十二肋前下,带脉脐旁七五探。
带下三寸五枢穴,维道枢下五分间。居髎维斜下三寸,环跳股骨上陷悬。
风市垂手中指尽,中渎膝纹五寸观。阳关阳陵上三寸,腓骨前下阳陵泉
阳交踝后上七寸,外丘阳交五分前。光明踝直上五寸,踝上四寸阳辅参。
悬钟踝上三寸取,丘墟外踝之下前。临泣距侠一寸半,五会距临五分端。
侠溪四五足趾陷,窍阴四趾外侧边。

 
(十二)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此时,肝经当令,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属木,肾属水,肝肾一家,肾水不足,枯木易生风,燥热;血压高、中饭患者,首要保肝肾。由于肝胆相互影响,最好在23点前入睡,肝主血,人体休息时才能使血液回流滋养肝。虚火旺盛者,此时熟睡,能够降虚火。此外,情志舒畅为养肝第一要务,肝主疏泄,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阻塞可生肿瘤。
总之,肝藏血,保肝需早睡,保持心情舒畅,切莫压抑、动气。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症: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灵枢·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语译: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 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足厥阴肝经穴位分寸歌(14穴)

十二经络时辰、分寸歌诀、经络循行图大敦拇趾外侧端,拇次趾缝是行间
 
太冲本节上二寸,中封内踝一寸前。
 
蠡沟内踝上五寸,蠡上二寸中都宣。
 
膝关曲泉下二寸,膝国纹上寻曲泉
 
阴包膝上四寸现,五里气冲穴下三。

阴廉五里上一寸,曲旁二五急脉观。
 
章门肘尖贴胁尽,期门约当九肋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