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竹想到郑板桥

 枫林叶红243 2013-08-21

由竹想到郑板桥

日前写《说竹》,说到了郑板桥的咏竹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其实,除这首诗外,常被人提及的还有:《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还有一首《题竹》诗:“一叶复一叶,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招蜂和蝶。”也是许多网友提及并喜爱的。

这些吟竹诗中竹子挺拔刚劲的形象,正是板桥先生的刚正不阿的写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诗言志”

其实,板桥先生一生画竹画兰画石。所以在板桥文集中涉及竹的诗词文就有很多。

比如有篇《竹》的题画文是这样写的: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白纸糊。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之上,鼕鼕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作者享受平凡生活的美,更感受到作者的艺术创作师法造化的可贵精神。

先生又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然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板桥在这里所说的实际是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一切艺术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像这样的艺术创作经验谈,在题竹画中还有许多。

板桥先生热爱自然,还表现在他对自然的爱护。板桥爱鸟,但不爱笼中养鸟。他说:“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疎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转展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

以热爱自然的心态写诗作词。我们在他的诗词中,看到的是一个热爱山川田野,热爱农家田园生活的老人。他的诗词就像他画的竹兰石,他的诗词就像他画的竹兰石,似竹之直而有节,似兰之清而幽香,似石之瘦有坚硬。。我感觉他的田园诗是上接陶潜先生的。

比如《瓜洲夜泊》: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惨惨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洶洶北斗迴。吴楚咽喉横铁甕,数声清角五更哀。

《小廊》: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又如《浪淘沙·种花》:宿雨昨宵晴,今日还阴,小楼簾捲卖花声。伏枕半酣犹未足,又是斜曛。  晴雨总无凭,诳杀愁人,种花聊慰客中情。结实成阴都未卜,眼下青青。

其实先生还有一首诗颇有禅机:秋声何处寻?寻入竹梧里。一片竹梧阴,何处秋声起?

还有一首颇有李白行侠之风的诗: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当然,现在被人们说得最多,挂得最多的那幅“难得糊涂”。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板桥的“难得糊涂”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