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汇总:高中区域地理概述(上)

 yfpy1234 2013-08-21
来自:要学习网  阅读原文
 
       1.东亚与日本
一、东亚地形特征
海岸线曲折;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二、东亚各国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上经济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森林资源丰富;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三、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在蒙古冷干高压的影响下,主要刮偏北风,气温降水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高压影响,主要刮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多。中国西北和蒙古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受高山阻挡,青藏高原受冬季风影响小。

四、东亚各类型气候的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受纬度的影响。冬季严寒,夏季温暖;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植被多耐旱;地区多为草原、沙漠。
2.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受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被多落叶阔叶林;适合旱田小麦、玉米。
3.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受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偏低。植被多常绿阔叶林;适合水稻等水田作物生长。
4.热带季风气候
    分旱雨两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旱季盛行东北季风;植被多常绿阔叶林和雨林。
5.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主要受地形影响。终年低温,多雪山、冰川。山坡上的植物一定高度后不再生长;多山地垂直自然带景观。

五、日本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我国近邻。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地狭人稠。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是著名港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火山地震频发。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季风显著,海洋性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沛;太平洋沿岸多台风。矿产贫乏,林木丰富。山涧河流短促,水资源丰富。

六、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世界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首都东京;第二大城市和海港横滨;工业分布于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筑波是高科技中心,用填海造陆方法解决工业用地。阪神工业区核心大阪;纺织业中心名古屋;日本故都文化中心京都;重工业北九州。海岸曲折,多良港;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进口原料,如西亚东南亚的石油、中国澳大利亚的煤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中国美国的棉花,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北美的木材,出口工业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高。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是主要部门。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农业单产高,多小型机械。稻米自足,其他产品大量进口。既有本民族文化,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军国主义复苏,引起亚洲各国不满。
                                                                                2.东南亚
一、东南亚地理特征
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马来群岛多火山,印尼是世界上火山最多国,爪哇岛多火山灰,土地肥沃。
二、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水利资源丰富。下游的冲积平原是重要农业种植区。湄公河是国际公河,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冲积平原。
三、东南亚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夏季中南半岛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

二、东南亚居民和经济
人口稠密,华侨众多。印尼人口最多,盛行佛教。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马来西亚盛产天然橡胶,泰国盛产稻米。印尼、文莱盛产石油;马来西亚盛产锡。
新加坡是新兴工业国,其他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加工业,发展速度快。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热带自然景观,沙滩和岛屿,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    
      
三、东南亚各国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差异
过去经济畸形、单一;农业为主,工业薄弱;出口原料、初级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受外国资本控制;原因是受殖民统治。现在经济向多样化发展;工业、旅游业兴起;生产加工出口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日益强大;原因是政治上独立,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四、新加坡概况
地理位置优越(扼马六甲海峡):优良港口,对外贸易发达。新加坡是花园城市,旅游业发达。对外开发:引进资金、技术。

五、泛亚铁路
泛亚铁路修建原因:东南亚与我国西南存在经济互补;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存在交通瓶颈。修建泛亚铁路的优越性:连续性好;缩短中国进入印度洋和中东、北非、西欧等地的距离;运输中东的石油,保证国家战略安全。
  3.南亚与印度
一、悠久的历史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信奉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信奉印度教,恒河是印度教徒的“圣河。

二、重要城市
印度首都、铁路交通中心新德里。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孟买。高科技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三、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自北向南: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发源于中国,流经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注入阿拉伯海;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冲积恒河平原与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

四、气候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干湿二季,雨季在6~9月,降水量大,旱季在10~次年5月,炎热少雨。多旱涝灾害。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喜马拉雅山地的阻挡,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并且降水多。印度河平原位于南亚内陆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难以进入,故干燥少雨。原始森林遭到破坏,而同纬度带的孟加拉地区夏季西南季风作用明显,又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故多降雨,易发生水灾。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
  
四、        印度的农业
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差异明显,利于多种作物种植。但常有水旱灾害发生。小麦、甘蔗分布于恒河平原;水稻分布于东北部及半岛沿海;棉花分布于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产量世界首位)分布于恒河三角洲;茶叶(产量世界首位)分布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
五、印度的工业。
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印度东北部盛产锰、煤、铁等形成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是棉花产地形成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恒河三角洲是黄麻产地形成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4.中亚
一、中亚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在沟通亚欧大陆东西交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古有“丝绸之路”,现有亚欧大陆桥从这里通过。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内陆国。
二、位居内陆的地理环境
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南是帕米尔高原,东是天山山地,中是哈萨克丘陵,西是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低地。温带沙漠、草原气候,温差大,降水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泊。锡尔河、阿姆河注入咸海,多年来由于灌溉和蒸发原因,咸海面积逐渐缩小,因缺乏河水稀释和蒸发旺盛,致使咸海的盐度逐渐增大。内流区域广大。草原、荒漠面积广,加上地势高,光照充足,灌溉方便,适合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和棉花种植。乌兹别克因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之称。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铁、石油、天然气,本区的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前苏联工业的重要基地),木材缺乏,许多机械产品、轻工产品需要进口。重要工业城市有塔什干和卡拉干达、阿拉木图。中亚居民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多信奉伊斯兰教。

三、里海地理位置重要性:
里海跨亚欧二洲,扼中亚、西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天然气及渔产资源丰富。近年,里海环境污染严重。
                                                                       5.西亚
一、西亚的地理概况
五海三洲两洋之地。靠近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洲、非洲、欧洲;印度洋、大西洋。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地形区有阿拉伯高原、位于地震带上的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死海是断陷湖,世界上最低地,也是世界最咸的湖。气候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干旱少雨。两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重要农耕区。

二、农业
高原地区发展牧业。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安科拉羊,伊朗高原的紫羔羊,阿拉伯高原的骆驼。
灌溉水源区发展灌溉农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绿洲农业。
地中海沿岸是水果的产区,种植油橄榄,葡萄。

三、石油资源
石油储量占世界1/2,99%出口。主要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波斯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带。
欧佩克。控制石油价格。

四、石油输出路线
    大部分由波斯湾的港口装上油轮,小部分由输油管输送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港口,再用油轮运出。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和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和中国

五、西亚的主要宗教、城市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以色列人信奉犹太教。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沙特的麦加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6.非洲
一、非洲地理位置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狭长的红海和苏伊土运河与亚洲分界。

二、非洲自然特征
地形单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东南部高,西北部低。
重要地形区: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痕)。
海岸线平直,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缺少海湾和岛屿(岛屿数量最少的洲)。几内亚湾是最大海湾,马达加斯加岛是最大的岛,索马里半岛是最大的半岛,好望角地处大陆西南角,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通道。    
沙漠面积广大。撒哈拉沙漠占全非洲陆地的l/4,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三、河流和湖泊
干湿两季导致河流季节变化大,多峡谷、急流和瀑布(维多利亚瀑布非洲最大瀑布)。水能资源丰富,但是不利航运。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2位。
非洲湖泊多集中在东非高原,为断层湖,狭长水深,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阿萨勒湖是非洲咸水湖也是非洲大陆最低点。

四、热带大陆
非洲大陆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性(以赤道为中央);撒哈拉以北:北非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撒哈拉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炎热少雨;撒哈拉以南: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其中的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马达加斯加岛:迎风坡热带雨林气候,背风坡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干湿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引起风带、气压带的移动而形成的。北半球夏半年热带草原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半年北半球热带草原受东北信风带控制,风来自干旱内陆,降水稀少,形成旱季;南半球相反。

六、尼罗河的赠礼—埃及
白尼罗河  发源于赤道附近、东非高原,水量稳定。
青尼罗河  发源埃塞俄比亚高原,流量季节性变化大。
有利方面,拥有肥沃的土壤、尼罗河沿岸的平原和三角洲、便利的灌溉水源。
不利方面,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在6-10月定期泛滥。
埃及农业主要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长绒棉是重要的传统的出口商品;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石油、苏伊士运河、侨汇、旅游业。

七、纳赛尔水库及阿斯旺水坝利弊分析
有利方面,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为工农业提供电力资源;防止旱涝灾害;改善尼罗河的航运条件;发展湖水养鱼业。
不利方面,下游河道水位降低,原有水利设施作用减少;地下水位抬升,次生盐渍化日趋严重:尼罗河的泥沙被拦,失去宝贵的肥源;下游生态环境恶化,污染加剧。
                                                                                      7.西欧
一、地理特征
欧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原主要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平原有莱茵河以东的波德平原、莱茵河以西的西欧平原。
主要山脉,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位于消亡边界的年轻褶皱山阿尔卑斯山脉,勃朗峰是西部欧洲最高峰。
海岸线曲折,北部冰川作用显著,多峡谷、冰碛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为典型。南部受冰川刨蚀。多U形谷、角峰、冰斗、冰碛湖。冰碛物堆积成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丘陵。
主要的半岛,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主要岛屿,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地中海中的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主要海域,内海有波罗的海和黑海,主要边缘海河还远有北海和比斯开湾;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

二、水文特征
河网密集,水量大,长河少。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部山地,流经9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西部的最长河,航运发达。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侧。向北注入北海,流经鲁尔工业区,是主要国际河流,航运发达,河口的鹿特丹港是世界最大的商港。
西欧的河流大都有运河连接,内河航运发达
西欧湖泊众多: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两侧多湖泊分布。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

三、西欧的气候特征
西欧以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南欧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西欧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地势低平,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暖湿空气易于进入大陆内部,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欧距大西洋较远,受海洋的影响较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带具有典型经度地带性特征的成因。纬度因素,北纬35度到60度之间,属于温带;海陆分布,西邻大西洋,受冰川作用影响,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水汽易于深入内陆;地形因素,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利于海洋气候深入内陆;洋流因素,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起到了增加湿度和温度的作用。
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西低东高。在西风的影响下,暖湿空气易于进入内部,同时北大西洋暖流加强了海洋对西欧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的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南移的控制。

四、德国的地理特征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铁路、运河相连,交通便利。
人口以德意志人为主,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人口数量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
地势南高北低,呈两大阶梯状。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中部为中德山地,北部为冰碛平原的波德平原。

五、工业  
德国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机械制造、化工、采煤、钢铁、纺织是主要工业部门。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德国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条件: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资源需从国外进口。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
德国工业分布平衡。莱茵一鲁尔区: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业发达。南部慕尼黑:新兴工业为主,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工业发达。慕尼黑、斯图加特是工业中心;

六、城市
德国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以中小城市分布合理发展模式。
主要城市有首都柏林,最大城市波恩,原联邦德国政府所在地汉堡,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



  8.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多民族国家。

二、俄罗斯的地形
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以西的东欧平原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的世界第二大平原,冰碛作用显著;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和叶尼塞河之间的中西伯利亚高原,河流切割作用强烈,河谷纵横;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是欧洲—亚洲的界山。

三、俄罗斯气候
俄罗斯地处纬度较高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西差异大。
东部受季风影响,温带季风气候。
西部是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温和,温带草原景观典型。
南部的黑海沿岸有狭小的地中海气候;大高加索山区有高山气候。
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极地气候,奥伊米亚康是北半球的寒极。

四、俄罗斯的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平原地区。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里海,水能丰富,是俄罗斯的母亲河。
发源于我国额尔齐斯河的鄂毕河、叶妮赛河、勒拿河发源于南部山地,注入北冰洋,水量丰沛,水能丰富,冰封期长,有凌汛,航运价值不高。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属于断裂湖。

五、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库兹巴斯煤田、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水能资源: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伏尔加河开发较充分。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远东。

六、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较好,主要工业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等工业,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发展重工业,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以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七、俄罗斯不稳定的农业
北部由于广大地区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分布着世界上最大针叶林带,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等。谷物生产不稳,需要大量进口。
农业分布地区:东欧平原、南部顿河流域、西比利亚上流河谷两岸。

八、俄罗斯交通和城市
以铁路运输为主。东部有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伏尔加河为主要内河航运通道
2.城市
首都,最大城市莫斯科;海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太平洋沿岸海港符拉迪沃斯托克。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冰洋沿岸不冻港摩尔曼斯克;铁路枢纽伊尔库茨克。

                                                                       9.北美与美国

一、        北美洲地理位置
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邻太平洋,北靠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
二 、北美洲自然特征
西海岸的北段、北部海岸和东部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岛屿和峡湾。西岸南半部海岸线较平直。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其次是平原,地势起伏较大。西部,中部,东部呈三大南北向地形区分布。西部:高大的山地(科迪勒拉山系北段的落基山脉,海岸山脉)和高原(北美大高原,墨西哥高原)。中部:广阔的平原(北美的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东部:低缓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山脉)和高原。
西印度群岛是北美洲最大岛群,多岛屿、暗礁、环礁。
A.死谷:西半球陆地最低点;科罗拉多大峡谷: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1.河流与湖泊
北美洲多河流瀑布,水能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4长河;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湖,与圣劳伦斯河相通;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大盐湖:北美洲最大的内陆盐湖。
2.气候: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北极圈;冰雪世界(极地气候)加勒比海: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受热带飓风侵袭(赤道暖流影响)。大陆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深受地形影响。

一、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西部:山脉高大,呈南北分布,太平洋湿润气流受阻,迎风一侧湿润,山间盆地干燥。
东部:山脉低缓,大西洋湿润气流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
北部北冰洋的极地寒流,可以迅速南下至墨西哥湾,使冬季气温低,并形成暴风雪。
南部:夏季墨西哥湿润气流可以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高温。

二、北美洲的经济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铁、有色金属。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纽芬兰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
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余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单一。墨西哥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三、美国人口、居民和国土
人口:人口居世界第三位,城市化水平高,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人口大多分布在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向南部、西部迁移。
居民:多民族国家,白人为主,移民文化基础上形成美国本土文化。
国土组成:48个本土州,一个特区,一个海外州

四、美国自然条件优越
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都处于温带
本土三面临海,海运便利。东部临大西洋,西部临太平洋,南部临墨西哥湾。
平原面积广大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利于灌溉、航运、发电、养鱼、旅游,密西西比河只留的田纳西河是世界河流治理的典范(梯级开发)。
矿产、森林、草原、水资源丰富。

五、美国经济特征
基本特征:工农业高度发达;对外贸易以来大;出口多,进口也多;经济地位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的竞争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农业发达:世界的农业大国,出口小麦、玉米、大都、棉花、烟草、乳肉;进口咖啡、可可等热带农产品;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产量大,从事农业人口少;地区生产专门化。
资源消费量大
原因: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高消费和高浪费。
工业分布
东北部地区
发展条件:开发历史早;煤(阿巴拉契亚山脉)、铁(五大湖)资源丰富;多优良港湾,运输便利;平原肥沃;人口众多、城市密集,有人才基础和消费市场。
工业部门:钢铁、汽车、化学
工业中心:纽约、芝加哥、底特律
南部地区
发展条件:墨西哥湾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工业部门:石油、宇航=飞机、电子、化学
工业中心:休斯顿
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石油、有色金属)
工业部门:宇航、飞机、电子
工业中心: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

                                                                        10.拉丁美洲与巴西

一、南美洲地理位置
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
二、南美洲人口概况        
1、人口3.3亿多,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人口稠密。
2、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3、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4、土著人为印第安人;现有白人、黑人、混血种人,其中白人最多。
5、16世纪,大多数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葡萄牙),阿根廷(西班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三、地形
分三个南北向纵列带,以300米以下的平原为主。
1、西部
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9000千米)。
2.中部
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拉普拉塔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
3、东部
波澜起伏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
四、水文
1、分水岭
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属太平洋和大西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
2、亚马孙河
世界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世界第二,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
补给:大气降水(对流雨、地形雨),冰川融水,地下水,湖泊水。
3、巴拉那河:伊泰普水电站(巴拉圭、巴西共建)。
4、安赫尔瀑布:落差达近1000米,世界之最,委内瑞拉境内。

五、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湿热多雨。
2、热带雨林面积(亚马孙河流域):世界最大。
3.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地处赤道附近;大气环流是重要;封闭的地形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包括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本区语言隶属拉丁语系。本区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一、拉丁美洲工业以采矿业为主
丰富的资源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近海)、铁矿(巴西)、铜(智利、秘鲁)、煤(巴西、哥伦比亚)、银(墨西哥)、海洋资源(秘鲁、巴西沿海)、森林资源(亚马孙流域)、天然橡胶(亚马孙流域)。现有制造业,巴西、阿根廷比较发达。
二、拉丁美洲农牧业
1.种植业占绝对优势玉米(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牛肉、小麦(阿根廷)。
2.主要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可可、柑橘、烟草、棉花。三、巴西发展经济的条件
概况  巴西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成绩显著,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现已有较完善的轻重工业。
1.发展经济的条件:地处热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2.农业类型:热带企业化种植园、新垦区农业
3.农业特点:咖啡、甘蔗、香蕉占优势,小麦需进口。
4.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铁矿);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农产品(棉花、天然橡胶等)
四、巴西人口.城市,经济分布特点
巴西的人口、工业、农业集中分布在狭长的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比较温和,地形平坦,海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工商业发达。
而内陆地区(亚马孙平原)过分湿热,交通不便,开发困难,故比较落后。
许多城市分布在巴西高原和山区,这里气温、降水比较适中,排水通畅,可免受蚊虫的侵扰。
五、亚马孙热带雨林
1.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流域对全球气候和牛态环境的影响大。
2.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
3.遭到破坏的具体原因
商业性伐木;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11.大洋洲和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概况
大洋洲介于亚洲和南极洲、美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世界最小的洲。180°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这里。国际交通和通讯交会处。
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新几内亚岛四大岛。岛屿众多,多火山岛和珊瑚岛。
大堡礁:世界最大、最著名的珊瑚礁分布区。
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骑在羊背上” 的国家。
新西兰农牧业、旅游业发达。
二、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
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地广人稀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后裔,英语为通用语言。
三、澳大利亚自然环境
1.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中部是低平的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是广阔的缓高原。
2.特有的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等
3.气候
植被呈半环状分布:东南沿海一带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受海洋湿润气候影响,气候温暖湿润,为森林带;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为草原和沙漠,基本无人居住;南部沿海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
四、澳大利亚人口分布
1.特征
人口、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与环境的关系
东南沿海气候条件好;英国殖民者最先建立城市的地方;东南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
五、澳大利亚经济部门齐全
1.农牧业
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工矿业
煤、铁、铝土、锰储量丰富。工业发展迅速,煤、铁矿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3..工业部门: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食品。

六、墨累一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1.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地广人稀:农场面积大,适合机械化生产;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大量出口,临近港口。
2.特点;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地肥力;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3.具有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12.两极地区
一、南极洲的气候
1.酷寒、干燥、烈风。
2.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3.海拔高,加剧寒冷。
4.西风漂流阻止了热量交换。
二、南极洲的资源
1.生物资源:磷虾、鲸鱼、海豹、企鹅
2.矿产资源:铁、锰、煤、石油
3.淡水资源:大量固体冰川。
4.气候资源:天然实验室。
三、南极洲科考
1.时间:多集中在年底至次年3月,有极昼现象。
2.中国南极考察站
中山站在南极圈内,长城站在乔治王岛,南极圈外
3.南极条约
    和平目的;禁止军事活动;禁止放射性废物处理和任何核爆炸。
四、北极地区特征:浮冰世界
五、北极地区气候
1.纬度高,阳光辐射弱
2. 西风漂流阻止了热量交换
3.多风,易变,没有南极那么寒冷。
六、南极地区的资源
1.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象、海豹、地衣、苔藓、藻类。
2.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铁、有色金属
七、北极地区战略地位
1.东、西半球的最短航线
2.核潜艇的藏身地
八、北极地区环境地位
1.臭氧含量减少,冰层面积和厚度减少,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
2.直接影响中国气候与环境
九、中国的北极科考
1.时间:夏半年
2.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
3.科考准备:破冰船
4.中国科考原因
    中国大陆直接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北极地区属于全人类,我国有责任由义务有能力;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需求;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
                                                                               1、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  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
基数大 ; 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 ,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   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   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  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
    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云高原
    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
    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
    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
    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 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委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
2、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崔,影响流域范围
    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晚形成峡谷急流
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劣质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
4、对经济民展的影响:
    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
    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
    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
    高愿地区经济滞后

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愿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
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
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
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