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进口汽车国内外差价离谱据相关报载,在加拿大工作的瞿先生不久前从北美购置了一辆排量为3.0T的新款奥迪Q7,花了7.8万加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日前他回到国内,看到同一款的进口汽车价格吓了一跳,号称大幅优惠之后还超过了100万元。进口汽车的一个基本价格走势是:越豪华的进口汽车,其国内外的价格差距越大。进口关税从原来的80%降到了现在的25%,曾一度高达10万元的进口车许可证被取消了,但进口汽车价格依然大大高于国外价格,实在匪夷所思。 汽车税额高做借口!对于进口豪华车的高售价,车企往往给出的解释是,中国进口汽车税额高。但是笔者了解到,进口汽车需要交纳的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按照我国税率排量超过4.0L的才按最高一档征收,但是绝大多数进口汽车的排量低于这个排量。尤其是在大部分车企都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推出的车型排量都有所下降。 反垄断部门“盯上”进口车暴利已两年从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处获悉,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进口和合资汽车领域的价格问题已不下两年。这位人士没有透露具体的反垄断调查时间表。据社会科学院反垄断专家介绍,国外对大型公司垄断行为的调查往往要经历数年。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反垄断部门成立不过数年,面临人手不足,经费紧张等问题,选择的调查,一定是相对重大或紧迫的问题。 |
零部件垄断![]() ——除却整车价格,进口车零配件也同样有着“富贵出身”。在我国,国外车企根本不允许自己生产轿车的零部件,流通到中国的各大汽配城,只允许在4S进行更换。单一销售渠道,最终导致了进口车的零部件价格高得出奇。 |
跨国公司垄断定价权![]() ——进口豪华车的高售价,源自于进口车企对于销售环节、售后维修、保养环节的高度垄断,以及对市场价格的控制。更有进口经销商反映,厂家设置了最低限价,一旦有超过额度的优惠就会受到严厉处罚,言下之意不外乎“宁可多赚一毛绝不少赚一分”。 | |
高价背后黑手是税收?![]() ——事实上,税收这两年一直处在下降的趋势,如一辆国产汽车,所承担的综合税负约为40%。而进口车虽然4.0L以及以上大排量的综合税负可接近150%,但对于中小排量的进口车来说综合税率也就在45%-80%上下(以税费比出厂价或到岸价计算)。 |
富二代拆迁户推高车价![]() ——消费高价进口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子问题。比如买路虎这样的车,并不一定是他喜欢高端的越野车,而更多是爱面子。此外,路虎、法拉利、保时捷这些高端进口车大多是私营企业家、富二代在大量消费。还有一种,近几年以北京为例,2010年,北京的豪华车有50%被拆迁户买走了。 |
通过一组一组国内外车价的对比,我们的确看到进口车在国内外的售价有着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种税额,中间的差价格依然大得惊人。这是否真的意味着车商在价格垄断和获取暴利?进口车真实的销售链条又是怎样?
![]() |
未征税价格不应与已征税价格做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报道中用来做对比的国内价格,往往是厂方指导价,但是实际上在现在的车市中,大多数车型的实际成交价要比指导价低许多。”一位宝马销售经理透露,如今像宝马740这样的车型,实际让利幅度达到22个点,也就是说指导价是140万,实际成交价才110万左右,其中的差价达到30多万元。而这30多万,往往也被算进了“暴利”部分,着实冤枉。 厂商售后成本、宣传成本往往被忽略业内资深人士张建业认为,之前也有人会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去买进口车,但是接下来涉及到维修保养时,车主就会遇到很大问题。而如今的进口品牌4S店,需要在服务上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售后服务,然而这其中的成本也往往被大家无视。 进口车商另一面:“赔钱”卖车进口车市场存在暴利的话题正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深入而持续漫延,但进口车经销商正陷入“卖车不挣钱”的尴尬境地。“今年的情况不比去年好,进口车卖不动,卖出去也不赚钱。”西南地区一位进口车经销商感叹,两年前还在加价数万元销售的SUV车型,现在已经9折促销,“这10个点的让利,都得自己承担”。 车价怎样才合理?简单地计算汽车利润,同时把商家的利润提升到一个道德层面,从本质上说似乎不太合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在采访时所说:“市场是最公平的调节师,如果消费者觉得不合理,无法接受,会选择不买。”另一个层面,商家也希望用更合理的价格争取更多的客源,毕竟利润最终要靠成交才能实现。 |
|
来自: lantingren > 《安全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