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生态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源头活水558 2013-08-21

构建生态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标准化,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生机勃勃、美仑美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成长不只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并且这种成长是不可替代的。人与人不同,花有各样各红。每个人的生命都独一无二,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充满庄严与神圣。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人、发现人、开发人的过程。成功教育的魅力在于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激扬生命,努力去唤醒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感知世界、发现自我、成就幸福人生。教育的伟大在此,教育的神圣在此,教育的奥秘和艰难也在此。

第一个方面:让课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产品,是一所学校特色和品位的体现。古人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种德育之种,不可能收获高尚之果;不种体育之种,不可能收获健康的体魄;不种美育之种,不可能收获审美的素养。可以说,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为每个孩子提供丰富多元的选择机会,营造和而不同个性张扬的氛围,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保证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同时,积极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目前,已开设了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门类40余个科目,以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并且投入30多万元,建立了威海市第一座校园科技馆,50余件展品,融合了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物质之妙、运动之律、声音之韵、电磁之奥,为孩子们在科技领域的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我们认为活动课程是促使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产生新的“文化效能”的必然要求。我们树立了“一切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广泛开展了“小记者专题采访”、“主题绘画”、“远足体验”、“生命宣誓”、“红歌唱响校园”、“科技艺术节”、“让毕业的日子成为最灿烂的回忆”、“俯拾记忆、感恩成长”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第二个方面: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性和有质量的生命是我们教育的天职。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应首先溶入生命化的光环中。为此,我们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为宗旨,以“眼中有生命,课堂有活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深入开展“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凸现学生主体地位,释放学生天性,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一)生命化课堂是和谐的课堂。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目中无人、生硬灌输,永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永远不能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上留下痕迹,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能成为教育的瑰宝。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温暖,并且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打造生命化课堂的前提。为此,我们坚持做到,一是给学生以尊重。生命的力量只有在得到尊重、激励和鼓舞时才会被激活,学生如果感受到尊重,再严厉的批评都会感到亲切;如果感受不到尊重,再亲切的话语、再温和的态度都将变成作秀。所以说,尊重是人性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起点。我们推行一席话、一腔情、一段路“三个一”工程,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二是给学生以信心。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我们实行“绿色评语”、“我的课堂我做主”、“自主成长五三卡”等,发掘学生潜在的智力,点燃青春激情,让每个孩子找准人生坐标,扬起自信风帆,展现蕴藏深处的美。三是给学生以等待。教育需要时间、需要等待,不能因为学生一时表现不理想,就一棍子打死。我们坚信每一个守望都能开花,每一条河流都能入海,耐心捕捉孩子灵性被唤醒的偶然时刻,实行发展性评价,提出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让每个孩子不断地调节自我、改进自我。

(二)生命化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实现生命的律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打造生命化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强调参与性。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少数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的。我们把学生参与的程度作为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准绳,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力求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体现层次性。教学行为的层次性,会使课堂教学富有立体而灵动的美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三是把握练习度。过多的练习会加重学生负担,变成机械重复,影响学习兴趣。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强调同伴互助、注重互相监督,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交流,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四是注重延伸度。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社会人,而不是一个永远的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我们要求教师跳出狭小的教学圈子,把更高的视角投向于能力的培养,投向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向广度与深度延伸、向社会生活拓展,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与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个方面:让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确悄然无声。学校通过什么来育人,归根结底靠文化。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它可以使每个从这里走出来的人明显带有它的印记。所以说,真正意义的教育是以文化人的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下的就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打造学校文化应侧重于传统人文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滋润和熏陶,少一些名利的羁绊,多一些登高望远、超然脱俗的追求;少一些升学的压力,多一些发展才智、奋发向上的动力;少一些模式化的倾向、多一些发展个性、洋溢生命勃勃生机的价值,营造催人奋进、和谐向上的氛围,鼓励和表扬志存高远、勇于攀登、善于突破的师生,使整个学校弥散追求卓越的朝气。为此,我们着力打造三种文化:一是道德型管理文化,倡导以人文关怀唤醒情感和尊严、以专业发展呼唤生命觉醒,重视以人格凝聚人、以感情温暖人、以事业激励人、以目标鼓舞人,为广大师生创设舒心的工作环境、愉悦的生活环境、有序的竞争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二是合作型教师文化,就是既要营造教师之间合理、适度的良性竞争,更要注重引导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互补,力求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教育风格、开放的文化导向、民主的对话氛围,实现共赢的目的。三是自主型学生文化,倡导积极参与、真诚合作、主动探究,让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增强、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生活空间得以拓展、发展措施得以落实,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目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教育是需要往深处做、往细处做的伟大事业,虽然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远行的路在前方,就不畏山高水长。因为,我们每走一步,就向目标迈进了一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碧海蓝天,飞鸟白帆;红砖绿瓦,古木奇葩;诗韵若梦,书声如歌;翰墨飘香,笔砚流芳。一所古朴的学校,一群个性飞扬的学生,一群怀揣梦想的教师。他们渴望并追求这样的课堂:灵动的想象、飞扬的激情、创意的碰撞,无论是沉思的静默还是纷争的激昂,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在小小的课堂里折放出璀璨的光彩,尽情释放生命的活力。

科学,真神奇

 瞧,科技馆里每个孩子都兴致盎然:有的在了解“电流曲线”的奥妙,有的在观察“看得见的声波”,有的在聆听“气流音乐”,有的在尝试“穿墙而过”等奇妙的玩法……在投资30万元的校园科技馆里上科技课,各种神奇的现象激活了学生的求索欲望。譬如形状各异的仪器,按照说明动手试一下,就会有奇特现象产生——风力可调的“龙卷风”,能奏出音乐的无键之琴,能跟随手指跳跃的七彩光线……初三、初四的学生,争相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奇异现象的成因;初一、初二的小孩子都成了“十万个为什么”,把身边的物理老师团团围住问个不休。二中就是坚持“一切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提供给学生生态的、多元的课程。 40多个科目的校本课程,用兴趣启迪学生探索求知的灵魂。

等待,也美丽

一个学生站起来,嗫嚅着双唇,颤抖着双腿,迟迟吐不出一个字。老师呢,面带微笑:“不着急,慢慢来。”终于,他断断续续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室里响起了悦耳的掌声。一个学生作文只写了三百字,书写也分外稚拙。她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很有进步,已经能写300字了。下一次争取写三百五十字,好吗?”老师拉着孩子的手亲切地说。于是,孩子抬起了含着泪花的笑脸。她,不再怕写作文。这是一个上课捣蛋的学困生。一个偶然的机遇,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你是我看到的思想品质最好的学生。你挥汗如雨劳动的形象老师永远难忘!如果说咱们班只推荐一名团员的话,我现在会毫不犹豫的选你。但你也知道自己不够格,为啥?思想品质好,但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太差……但我相信你,你会一天比一天进步,让你的老师与同学对你刮目相看。劳动中,你不怕脏、不怕累;学习,你同样也会不怕苦。你说,老师是不是过高的估计你了?你说,你敢不敢接‘信任’二字? ……”就在这位老师蘸满爱的绿色评语的引领下,这个孩子一步一步改掉了坏习惯,正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团员。等一下,再等一下,等到学生跨越了心理障碍,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我们离成功还会远吗?

动静,皆相宜

那一刻很静,很静。但,所有听者的内心都荡起了温暖的涟漪。蓦然回首,两行清泪在众人的脸上悄然划过……这个感人至深又回味无穷的场景来自于林静老师执教的《纸船》。寥寥百字的小诗,在她的巧妙引领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居然品出了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并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演绎成美丽而动人的情感诗行:

像一缕春风

时时感受着你的温暖

我却寻不到你的影踪

……

静静的,静静的,似乎能听得见思维流动的声音。是谁拨动爱的琴弦?是我们的老师,用智慧之光照亮了孩子们心灵中温柔的一角。因为他们知道,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我的做法很有创意”“我们组的展示空前绝后,大家掌声鼓励一下”“我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一起思考一下”——教室里沸腾了,灵性的火花互相撞击,织成一片璀璨的云霞。咦,这个教室里吆喝声怎么此起彼伏呢?原来,学习《吆喝》一文,学生在韵味十足地摹仿文中的吆喝。“葫芦——冰塔儿”的吆喝让人仿佛看到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卖荷叶糕的,卖荞麦皮的,卖萝卜的……课堂上“卖声”起伏,笑声不断……如果不是这样,传统的吆喝声怎能铭刻在学生记忆里呢?

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交流展示,必须有动有静。在节奏分明的课堂中,精心创造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的自由空间。

合作,创奇迹

你见过这样的历史课吗?邵维红以填字凑成语揭开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帷幕:“千万缕、锦前程、牛郎女、衣还乡、丝丝入扣、花拳……”各组的孩子像插上了快乐的翅膀,欢呼雀跃着起来抢答。紧接着小组展示与西域有关的古诗,诸如“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然后学生很轻松地总结出西域在“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理位置。在10分钟的小组展示期间,有的小组在讲丝绸之路的传奇,小组成员都有角色可演;有的小组在讲演丝绸之路的现在,有画图的,有导游的,有放课件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笑容。瞧,1组长正在分层布置学习任务,2号课代表正在和帮扶对子热烈讨论,3号记录员正在记录同学的发言要点,6号同学正在主动求助……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谈所得,谈疑惑;其他成员仔细倾听,或补充或辩论,直至结出累累硕果。“一个都不能少”是每个小组的格言。小组合作以团队的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成长。奇迹,在这里诞生!

 

校长寄语:少一些名利的羁绊,多一些仰望星空、超然脱俗的追求!少一些升学的压力,多一些发展才智、奋发向上的动力!少一些模式的倾向,多一些发展个性、洋溢生命活力的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