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囍川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某地下室侧墙及底板设计心得
2013-08-21 | 阅:  转:  |  分享 
  
某地下室侧墙及底板设计心得(原创)



“东莞某公寓”地下室设计体会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裂缝

“某公寓”位于东莞市,为二十八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约3万m2;设一层地下室,功能为小型汽车停放库,兼做战时人防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积4309m2。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标高在室外地坪(相对标高-5.850)以下100mm处,相对标高为-5.950;抗浮设计水位可按最不利情况(即室外标高)考虑,故水浮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0。地下室底板底面标高为-11.000,水深为5.150m。地下室梁板采用C35(S8)抗渗混凝土。地下室环境类别属二a类,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0mm,梁板主要受力钢筋均为裂缝控制,故底板梁板钢筋均采用HRB335热轧钢筋。



一.地下室整体抗浮计算:

对于φ1200人工挖孔灌注桩,桩身抗拔承载力为桩周土摩阻力与桩身自重之和,即Ra''=∑λi?up?qsia?li+∑G=1712+192=1904KN。另外还需按《桩基规范》第5.5.8条对裂缝0.2mm控制要求,当桩身纵筋配为28φ20时,ωmax=0.171mm≤ωlim=0.2mm,满足要求。故φ1200抗拔桩取抗拔承载力设计值Rpl=1400KN;同理φ1400抗拔桩取抗拔承载力设计值Rpl=2000KN。

计算取标准跨7.8×8.1m;

(一)有裙房的柱跨:

a.地下室底板厚400,板上垫层厚300:25×0.4+18×0.30=15.4KN/m2;

b.地下室顶板(一层楼面)厚200,加上主次梁,折算厚度为280:25×0.28=7.0KN/m2;

c.二层楼面板厚120,加上主次梁,折算厚度为180:25×0.18=4.5KN/m2;

d.三层楼面板厚150,加上主次梁,折算厚度为220:25×0.22=5.5KN/m2;

e.三层楼面板上覆土600:18×0.6=10.8KN/m2;

f.柱子500×500,高度为(5.5+10.6)=16.10m:25×0.5×0.5×16.1=100.6KN;

则柱底自重力为:7.8×8.1×(a+b+c+d+e)+f

=7.8×8.1×(15.4+7.0+4.5+5.5+10.8)+100.6

=2830KN

浮力设计值为:1.0×10×5.15×7.8×8.1

=3254KN

柱下桩基为1φ1200,其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1400KN,

2830+1400=4230KN>3254KN

满足桩基规范第5.2.17条的要求。



(二)无裙房但有覆土的柱跨:

a.地下室底板厚400,板上垫层厚300:25×0.4+18×0.30=15.4KN/m2;

b.地下室顶板(一层楼面)厚200,加上主次梁,折算厚度为280:25×0.28=7.0KN/m2;

c.楼面板上覆土500:18×0.5=9.0KN/m2;

d.柱子500×500,高度为5.2m:25×0.5×0.5×5.2=32.5KN;

则柱底自重力为:7.8×8.1×(a+b+c)+d

=7.8×8.1×(15.4+7.0+9.0)+32.5

=2016KN

浮力设计值为:1.0×10×5.15×7.8×8.1

=3254KN

柱下桩基为1φ1200,其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1400KN,

2016+1400=3416KN>3254KN

满足桩基规范第5.2.17条的要求。



(三)无裙房且无覆土的柱跨:

a.地下室底板厚400,板上垫层厚300:25×0.4+18×0.30=15.4KN/m2;

b.地下室顶板(一层楼面)厚200,加上主次梁,折算厚度为280:25×0.28=7.0KN/m2;

c.柱子500×500,高度为5.2m:25×0.5×0.5×5.2=32.5KN;

则柱底自重力为:7.8×8.1×(a+b)+c

=7.8×8.1×(15.4+7.0)+32.5

=1448KN

浮力设计值为:1.0×10×5.15×7.8×8.1

=3254KN

柱下桩基为1φ1400,其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2000KN,

1448+2000=3448KN>3254KN

满足桩基规范第5.2.17条的要求。



二.地下室底板局部抗浮承载力(底板配筋)计算:

采用倒置楼板的假设,将地下室当作一个倒置的楼面,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5年版)对地下室底板进行分析计算。

荷载导算:

a.底板浮力设计值为:1.0×10×5.15=51.5KN/m2;

b.扣除400厚底板及300厚板上垫层之后,底板净反力设计值为:

51.5-0.9×(25×0.4+18×0.30)=37.64KN/m2;

c.由于在输入PKPM计算时,如果仅输入恒载的话,程序自动考虑其分项系数为1.35,故在PKPM计算时输入恒载值为:37.64/1.35=28KN/m2;

d.由于底板自重与水浮力作用方向相反,并且计算时荷载已扣除,故PKPM计算时混凝土容重输入0.01KN/m3;

(一)底板板配筋计算:

底板标准跨轴线跨度7100X7100,考虑到底板配筋是由裂缝宽度控制,故计算底板板配筋是可取板净跨计算,即板跨按6700X6700。底板按四边固端的双向板计算,支座配筋φ14@100时裂缝宽度ωmax=0.14mm≤ωlim=0.2mm,满足要求。底板板面正弯矩钢筋按计算配置φ14@150。对于个别跨度比标准跨大的板,采取个别板加厚、板配筋仍统一的做法,这样底板板钢筋可以拉通,提高底板的整体性。

(二)底板地梁计算:

由于底板地梁配筋也是由裂缝宽度控制,故梁的受力钢筋也采用HRB335级钢筋,地梁跨度取柱下承台边净跨的1/6~1/8。在SATWE对底板计算时,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则地梁的计算跨度为柱边的距离;而实际上承台厚度为底板厚度的4~5倍、刚度很大,承台可以作为地梁的支座,地梁的实际跨度应可以算至承台边。故计算地梁裂缝时将地梁的支座处弯矩按跨度的平方折算至承台边。

例如,(14.Q-2)X(14.Q-A)~(14.a-H)轴处的地梁DL1,支座弯矩值M=700kN?m,按柱边计算的梁净跨为6.8m、按承台边计算的梁净跨为5.5m,则计算裂缝时支座弯矩为:

Mk=5.52/6.82×700kN?m=458kN?m

此处DL1截面为400X1000,支座配筋8Φ25时裂缝宽度ωmax=0.174mm≤ωlim=0.2mm,满足要求。



(三)地下室侧墙计算:

(1)与转换大柱相邻的侧墙:

DQ1与转换柱相连,故计算弯矩时按受梯形荷载下的双向板考虑;又由于负弯矩最大处位于墙角外侧,计算墙角裂缝时可以考虑墙体自重,故计算该处裂缝时按偏心受压构件考虑。墙底负弯矩为M=-87.86KN.m,但考虑到顶板厚度达180mm,侧墙与顶板并非完全铰接,故计算裂缝时将侧墙底部弯矩适当调低10%,即取M''=0.9M=-78.98KN.m,配筋φ14@100时裂缝宽度ωmax=0.175mm≤ωlim=0.2mm,满足要求。为节省钢筋,墙体外侧竖向钢筋为通长φ14@200,墙角1/3范围加密为φ14@100。墙体内侧竖向钢筋按强度计算配置为通长φ14@200。

同理,DQ2墙体外侧竖向钢筋配筋φ12@100/200,内侧竖向钢筋按强度计算配置为通长φ14@200。

(2)不与转换大柱相邻的侧墙:

DQ3与转换柱不相连,故计算弯矩时按受梯形荷载下的单向板考虑;又由于负弯矩最大处位于墙角外侧,计算墙角裂缝时可以考虑墙体自重,故计算该处裂缝时按偏心受压构件考虑。墙底负弯矩为M''=0.9M=-72.83KN.m,配筋φ14@100时裂缝宽度ωmax=0.135mm≤ωlim=0.2mm,满足要求。墙体外侧竖向钢筋配筋φ14@100/200,内侧竖向钢筋按强度计算配置为通长φ14@200。

同理,DQ4墙体外侧竖向钢筋配筋φ14@100/200,内侧竖向钢筋按强度计算配置为通长φ14@200。



三.结语:

多层及小高层带地下室结构的地下室设计,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梁板配筋主要由裂缝控制,因此采用热轧HRB335钢筋要比HRB400钢筋要经济一些。

献花(0)
+1
(本文系囍川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