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蚌埠市新型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报告2010

 鲁帕橡树 2013-08-22

为做好2010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蚌埠市农委及时对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进行认真总结,总结去年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切实把今年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做实做好。现将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情况调研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状况及参加培训情况
我市共有55个乡镇、923个村民委员会,农村劳动力157.7万人,其中男劳动力85.1,女劳动力72.6万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8年,农民人均收入4727元,主导产业是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及生猪和水产品等。2009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突破口,实施全年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全市新型农民培训共15850人,包括阳光工程培训100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8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550人、农民创业培训1500人。在去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中,市农委狠抓农民培训工作,全市农村受培训学员占全市农村总劳动力比例1.01%,其中男性9986人,占全市男劳动力比例1.17%,妇女5864人,占全市女劳动力比例0.81%。并且受培训学员文化层次普遍提高,高中以上文化4889人,占受训学员的30.85%,比2008年提高6%;初中文化程度8346人,占受训学员的52.66%,比2008年提高12%;小学及小学以下的2615人,占受训学员16.50%,比2008年下降34%。从年龄结构讲,2009年,受训学员平均年龄减少3.4岁。其中16至35岁13820人,比2008年平均年龄减少2.9岁;36至50岁1821人,比2008年平均年龄减少7.2岁;51至65岁209人,比2008年平均年龄减少6.6岁。
二、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全市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60家培训机构,其中,阳光工程30家,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6家,农民创业培训4家。在确立培训机构的过程中,坚持市场化运作,根据参选培训机构报送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实地调查,在师资力量较高、教学设备齐全、实训条件优越的情况下,进行认真的筛选,公开招标、择优选聘。培训教材除根据省同一的教材外,有的培训机构还根据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自编了教材。如淮上区针对农民最为需求的蔬菜大棚栽培技术、大宗农作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机使用与维修等技术,设制培训课程,自编了学员通俗易懂、技术易掌握的《农业科技读本》。
三、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制定制度,加强宣传,确保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1、成立组织。为落实省民生办《关于印发2009年二十八项民生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和省农委《关于做好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农委成立了以农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农委民生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项目县(区)农委也都分别成立了了领导小组。
2、制定实施方案。市农委根据省民生办《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民生办〔2009〕1号)文件精神。切实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市实情,把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转移培训与异地转移培训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制定了《蚌埠市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建立制度。市农委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方案和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的通知》(皖农科〔2009〕53号)精神,强化监督管理,培训实施有章可寻,制定了《阳光工程第一节课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培训基地监督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管培分离制度》、《跟踪服务与抽查制度》。通过制度化建设,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落实提供保障。
4、加强监督,严格培训管理。项目采取项目办公室督促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机构督促培训教师、班主任,培训教师督促班主任、基本学员,班主任督促、管理基本学员的树状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项目办公室还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全方位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示范村的管理,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5、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推进培训工作培训顺利开展。我市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顺利开展,除积极组织实施好各项培训外,还注重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培训机构改进培训的好方法、好经验,宣传学员通过培训取得的成效,扩大社会影响。今年来,在蚌埠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农民创业培训的全过程;在蚌埠市广播电台组织了新型农民培训政风行风面对面专题解答,回答了群众有关培训的需求和愿望。市农委项目办公室一年中向全市发送培训简报11期,在省皖政通报发表1篇,蚌埠日报发表4篇,蚌埠民生工程通报发表2篇,安徽农业信息网发表3篇,省农科教网发表11篇,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发表23篇,市农业信息网发表28篇。通过宣传报道,扩大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培训民生工程政策性认识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培训工作培训顺利开展,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二)分解目标任务,安排项目资金(配套)
1、目标任务。2009年全市培训新型农民1.585万人,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即阳光工程)1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5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800人、农民创业培训1500人。其中,怀远县阳光工程39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550人;五河县阳光工程36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00人;固镇县阳光工程25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000人;淮上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000人;市本级农民创业培训1500人。
2、资金安排。全市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金633万元。其中:阳光工程328万元。补助标准为328元/人(中央、省承担278元/人,县承担50元/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30万元(由怀远县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中支出)。补助金标准为400元/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40万元。补助标准为500元/人(省承担400元/人,三县按100元/人标准配套资金自行承担,淮上区的100元/人配套资金由市与区按6:4分担);农民创业培训135万元。补助金标准为900元/人(省承担800元/人,市承担100元/人)。                                                                                                                                                                                                                                                                                                                
为确保财政安排的专项培训补助资金用好用足,让农民直接受益。市项目办经常督促检查培训基地的资金使用情况,有没有用于培训单位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和技能鉴定开支等违规现象。严格按照培训台帐、验收合格证明、资金申报等台账进行拨付资金,并强化培训基地对专项培训补助资金进行管理,对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公示。
截止2009年12月底,新型农民培训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通过验收与考核,各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中未发现资金违规使用现象。
(三)坚持机制创新,保质保量实施各项培训任务
1、超前谋划,适时开展培训。2009年三月份,市农委按照省民生办、省农委有关新型农民培训的指示精神,及时召开县(区)农委和阳光工程培训机构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市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文件精神,对省下达我市的培训任务进行分解,并签订培训任务合同书,明确示范性培训目标任务。各项目县(区)及培训机构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开展了培训。
2、主攻品牌,树立品牌意识。我市在积极做好培训转移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树立劳务品牌意识,面向市场需求,狠抓特色培训,努力打造一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品牌的“包装”下获得更多的就业空间。如五河县胡敏职业学校在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同时,注重自身品牌的创立,成立了五河县胡敏服饰有限公司,为阳光工程学员的就地转移提供了空间,为不能离家而又想打工赚钱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去向,赢得了各方人士的好评。
3、狠抓培训的针对性。各地、各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对农业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内容,受到良好效果。如淮上区、固镇县的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针对农民最为需求的蔬菜大棚栽培技术、大宗农作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机使用与维修等技术,设制培训课程,并取得明显成效。如淮上区自编了学员通俗易懂、技术易掌握的《农业科技读本》,固镇县针对农民难组织的特点,把教学办在田间地头,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农民通过手把手的直观教学,很快就掌握了应学知识,培训收到实际的效果,群众反映,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固镇县城关镇五里井村村民王宗安,培训前大棚每亩亩产6000元左右,培训后大棚每亩亩产达到10000元以上,增长40%。本次调查发现,许多返乡农民工不再愿意外出打工,其主要原因是,参加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比常年奔波在外打工还要强。
四、成效与经验
(一)取得的成效
在扎实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同时,我市涌现出一批种养业、加工营销业的农民创业带头人。为当地农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2009年,阳光工程实际培训10014人,转移就业9176人,就业率达91.63%。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804人,培训总学时达306547学时,人均学时数107。培训从事粮食作物724人,从事经济作物1003人,从事畜牧业345人,从事渔业69人,从事服务业36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627人。农民创业培训1500人,种植大户培训666人,养殖大户培训461人,农机大户培训60人,农村经济人223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97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550人,培训总学时达81594学时,人均学时数52。培训从事粮食作物859人,从事经济作物200人,从事畜牧业250人,从事渔业200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41人。通过培训,2009年涌现出有发展潜力的种粮大户80户、畜牧养殖大户79户、水产养殖大户13户。培训后年人均收入比培训前增加18.61%,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比例占14.52%,正在创业所占比例12.41%,有了创业计划、正在准备创业的比例为39.33%。下面几个典型事例说明培训取得的重大成效。
怀远县荆芡乡柳沟村农民邵子楼同志,以前,怀远县多次开办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班,总是不感兴趣,靠自己老经验养殖,缺乏技术,养殖品种跟不上市场要求,又加上市场风险意识不强,靠着良好的水源条件却常常是丰年不丰收,总是挣少赔多,通过培训和辅导老师的指导,2008年他试着从养殖黑鱼入手,由辅导老师帮他引进苗种,并经常上门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年的辛苦,当年底共获利15000元,一年的养殖不但积累了丰富的黑鱼养殖经验,而且更坚定了他以后从事黑鱼养殖的信心。2009年在邵子楼同志的带领下,很快使柳沟村的黑鱼养殖达到了60余亩,预计黑鱼产量将达150吨,年产值240余万元,邵子楼本人养殖规模也达到了8亩。
固镇县新马桥镇农民李兴兵目前从事“秋冬季西红柿+西瓜嫁苗”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虽然拥有17栋日光温室,平均年纯收入超过8万元,小日子过得还算舒适,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认为一人富了不算富,群众富了才算富。打算利用学到农民创业相关政策法规、大棚西瓜一播多收栽培技术、西红柿黄化曲叶病毒的发生与防控、日光温室西红柿长季节栽培技术、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应用、农民创业立项技巧与创意能力培养等知识,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自己的创业园区,条件成熟准备创办秋冬季西红柿+西瓜嫁苗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固镇县淮鸿灰天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王洪军目前虽然合作社拥有三个养殖分厂,年可带动当地及周边300余户农民参与养殖,参养人员达1200人,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年可出栏优质商品灰天鹅5—6万只,深加工“红烧灰天鹅”、“腊雁”产品已进入各大超市。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市场信息不畅通等缺限。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法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品牌战略与农产品品牌创立和保护、农产品出口及国际市场贸易、农民创业意愿与创业理念培养、农民创业立项技巧与创意能力培养等知识,理清自己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今后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行可持续发展,在“养得成功,卖得出去”上大做文章,掌握政府的政策,提高品牌效应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养殖,获取更多的利润,切切实实使农民创业项目达到全民参与的目的,实现共同富裕。下一步合作社将采取:一是实行深加工、多元化,除了已有的红烧灰天鹅、腊雁之外,还生产系列休闲食品或分割冷冻等形式销售。二是在销售淡季对库存活体采取人工拔毛基本上可达到“自养自”的目的,还可以向羽绒制品加工项目发展。三是在商品鹅回收高峰期,可以宰杀保鲜冷冻库存,到冬季销售旺季再进行销售,到冬季旺季再进行销售。四是利用其自身肝性能优势育肥肝。力争明年合作社在今年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为蚌埠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固镇县新马桥镇水利村农民蔡华明,家有4口人,前年借款8万元建了2栋日光温室,平均年纯收入超过4万元,小日子过算得去,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受西红柿黄化曲叶病的危害,一下子西红柿栽培亏损2万元,打消了他继续创业的念头。通过在蚌埠干部学校参加大棚蔬菜种植大户创业培训班学习,使他了解了农民创业相关政策法规、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应用、农民创业意愿与创业理念培养、农民创业立项技巧与创意能力培养和大棚西瓜一播多收栽培技术、西红柿黄化曲叶病毒的发生与防控、日光温室西红柿长季节栽培技术等知识。使他了解了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措施,认识到了市场信息与网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也认清了西红柿黄化曲叶病的危害和防治办法,增强了继续创业的信心。他决心在今后的大棚西瓜栽培技术方面多向专家请教,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把日光温室大棚西瓜栽培技术掌握好、发展好。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准备明年带动周边农户再建多个日光温室大棚,把所学到的技术传授给群众,形成一定规模的大棚西瓜栽培技术产业园,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怀远县淝河乡季圩村农民季爱勤,原先在外地打工挣钱,前年回乡秋种,偶然参加了怀远县举办的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扶持政策、种植养殖技术和动、植物疾病防治等知识,并认真听取指导教师指导,深受很大的启发,毅然放弃较为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养猪致富,以后只要有组织养殖方面知识的培训,她都积极参加,走出一条学用结合、艰苦创业的路子。
季爱勤的创业起步异常艰难,在无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只好把弟弟用于盖房的钱拿出来,又找亲戚朋友东挪西借,终于凑够了钱,开始了养猪生产,购进了二元杂种母猪130多头,她刻苦钻研,除了在外地学习考察二元种母猪养殖技术外,还买回了有关种母猪养殖的书籍,不懂就向指导老师请教。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把先进的科研成果、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到养猪的生产中,不到一年就繁殖2400多头,建成了一个拥有职工12人、总资产达200多万元、利税40万元的养猪场,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成功之路。
今年她参加了农民创业培训班,掌握了国家有关政策、创业理念、创业技巧、创业计划、创业融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种植技术等知识,增强了自己的创业干劲,为了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她大力推广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的瘦肉型猪。为此,义务举办养猪培训班21期,培训技术人员760余人;无偿发放饲料配方和防疫程序资料1500余套;向农户提供良种1200猪余头,同时提供技术、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她还积极推广先进的双级砖拱结构的猪舍,按此猪舍模式无偿帮助家乡兴建、改建了5个小型养猪场。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有130多家养猪户采用了这种猪舍模式,节约了上100万元的投资。为了帮助家乡的养猪场形成规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养猪的产业化经营,季爱勤以自己的养猪场为龙头,以技术服务为纽带,联合家乡336家养猪场、养殖户,组建了集科技、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怀远县惠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以生产瘦肉型猪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辐射带动4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淮上区小蚌埠镇陈台村吴云峰,25岁,06年毕业于安徽行政学院,毕业后在合肥工作,于08年回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掌握了国家有关政策、创业理念、创业技巧、创业计划、创业融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种植技术等知识,增强了自己的创业干劲,将吴郢村60户130亩土地进行流转,通过自筹、拆借、银行贷款等方式集资了100多万元,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已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91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配套完备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当年收入120万元,被评为市、区农村致富带头人。
目前,91栋标准化大棚已种植西兰花、广东菜心、西芹、杭椒、茄子、苦苣、生菜、苦瓜、大白菜、茼蒿等20多个名、特、优蔬菜品种,现在不但长势喜人,且全面上市,宾馆饭店纷纷纷到园区购货,部分客商已于吴云峰签订了下一季蔬菜品种、数量的供货合同。根据目前蔬菜生产种植的品种和市场行情,预计不需一年将全部收回创建园区的全部投资。
通过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不但解决了当地近100人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全面的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发展名优蔬菜生产。目前,吴云峰的蔬菜科技园,每天都要接待外地和当地的农民前来参观学习,在他的帮助下,现已有近300户建起了蔬菜标准化大棚。
(二)办学成功的经验
一是以蔬菜产业园建设为平台,强化培训指导,促进产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委利用新农村建设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蔬菜节水灌溉科技示范园项目结合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聘请市农技中心主任潘红、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吴炳坤(蔬菜专家、淮上区科协主席)担任技术顾问,讲解从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蔬菜科技知识。在蚌埠市推广大棚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青皮莴笋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技术、裔湾红皮圆葱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技术、裔湾圆茄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技术、裔湾青莴苣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技术、紫叶莴笋品种引进及推广技术、番茄品种对比试验技术(5个品种)等农业专业技术,改变由过去说给农民听,转变为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富得了,激发农民科学种菜的热情,迅速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市农委为提高培训质量,尽快了解掌握农业专业技术,先后组织学员到周边农业科技园参观学习,还到江苏华西村、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参观人数达1860人次。并且由政府牵头,聘请区科协主席吴炳坤、市农技中心主任潘红、高级农艺师赵海、区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崔伟等专家7人组成专家组,长期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让农民能尽快地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专业技术。先后举办科技培训班51期,培训农民5500余人次;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指导80余次,发放科技图书10种,6000册;编印发放科技明白纸20种,35000份,受益农民150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种菜科技水平。通过参观和培训,不仅极大的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也学到了不少种植、养殖决窍,为更好地发展地方产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是走访群众,了解民意,改进培训方式。我市通过走访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学员培训台帐、跟踪服务情况及走访和电话抽查学员对培训认知情况、培训效果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使我们掌握了农民需要什么知识,怎么改进培训方式,因地制宜抓好培训。注重对学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内容,把国家政策、创业理念、创业技巧、创业计划、创业融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努力营造创业实践的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施压力大。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政策性强、实施要求高,各地普遍感到压力大。
二是市县两级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偏少,力量偏弱。面对如此复杂繁重的工程项目,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三是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
六、下一步的打算
2010年省下达给我市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目标任务191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31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00人,农民创业培训14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400人。在总结2009年工作经验和教训基础上,2010年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全落实好全年培训目标工作任务,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指导,规范实施。各县(区)及培训机构要坚决按照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的通知》(皖农科函〔2009〕780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结合本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的实际需求,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尤其是要在六项管理制度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培训的对象、时间、方式和内容,保证培训质量。
2、认真落实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行动。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培训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到2010年底,全市农民创业带头人达到18000人,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大户超过15000人。
3、搞好农业科技项目的储备。着力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及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编制一批重点项目,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支持。
4、做好培训学员的组织工作。继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参加培训,同时指导各培训机构积极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方便农民参加培训,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5、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培训的核心是使广大农民增收。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认真研究当前我市的新形势、新情况,分析目前农民在想什么、农民在盼什么、农民还需要什么?努力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使广大农民通过培训、再培训,转移与转岗,获得增收。
6、加强调查研究。为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经常深入农村、培训基地、劳动力输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主动了解农民需求,听取基层同志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思路,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7、强化督查,抓好宣传。各县(区)农委要抓紧对培训基地启动培训和培训质量的情况进行检查、督查。要按照今年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推进培训工作培训顺利开展。
七、几点建议
1、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2010年,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被列入民生工程,我市总目标任务为培训新型农民1.91万人。鉴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2010年市财政不再向项目县配套,农委已不再有阳光工程管理工作经费,加之今年又增加培训任务,实感工作压力巨大。为了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要尽快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经费。
2、简化培训类别,便于项目操作。尽管2010年培训类别已有所调整,操作办法也有了较大改进,但我们认为针对农民培训在分类上仍较复杂。可改为务工(包括劳动部门实施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务农两大块,在此基础上,每块分普及性、提升性培训,从而进一步简化类别,方便操作,达到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搞好宣传报道。要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好的经验,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全市范围内,人人主动参加培训、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