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豪放(3)笺析

 江山携手 2013-08-22

  ●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笺析


豪放一格集中表现出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精魂。《诗品臆说》举例说明豪放一品时云:“太白《将进酒》、少陵《丹青引》诸篇,试一披读,当得其大略。”实际上,从杜甫《丹青引》的“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土禀(土禀,电脑无字,二字合一,困顿意。音览lǎn)缠其身。”似乎是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而李白《将进酒》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则更富浪漫主义的气韵。

 

在唐朝诗人如林的群体中,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不能不首推李白。在那样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时代里,李白毫不掩饰他对政治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但同时又无法接受那个黑暗社会对人性及个性的压抑,在这样两难之中,他毅然选择了抛弃政治,抛弃功名利禄,以超现实的豪放性情来抚平内心的创伤。一首七言乐府的《将进酒》淋漓地表现了他的豪放与狂狷。原诗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并非无稽之谈,因为酒的刺激可以使人的精神状态达到一个超常的高峰体验状态,在弗洛伊德看来,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精神潜能将发挥到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路豪放(3)笺析极致。所以,因了酒的激发,诗人的情绪更显出他强大的张力。表现得非常动人。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是李白写他与两个朋友岑勋及元丹丘在嵩山颍阳登高饮宴时的感受的。诗歌开首,以两个“君不见”的长句起兴,第一个“君不见”其情绪正如高天迎面扑来的大河之水,滚滚狂滔一无返顾。这是诗人豪放之气的象征,又是诗人情绪在空间意义上的一种释放。第二个“君不见”则抒发诗人一生命运蹭蹬,怀用世之才而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气。以极力夸张的笔法,把本来短暂的人生浓缩得更为短暂,人生百年似乎只在朝暮之间。这是诗人的豪气在时间意义上表现出来的百般无奈。这样的抒情方式是李白以外的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是他个人独有的秉赋与气质的宣泄。只有人生的坷坎与生活的遭际弥满于胸,才能那样“由道返气,处得以狂”。所以,沈德潜的“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接下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正是司空图“处得以狂”的写照。其实,当年李白被皇上召入长安,他应在最得意之时,可是,权贵们只希望他作一个弄臣,于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按说,他应当一蹶不振,从此终老南山,但这就不是李白了。失意时,以酒浇愁,得意时,以酒助兴。他坚信钱是身外之物,才是身内之本。散金还来,我材必用。这是对人的价值的非常有力度的首肯。由于“真力”所在,对人生充满自信,所以豪放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否则,不是镜月水花一样的空洞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把金钱看得过重的人,总不免会捉肘见襟地露出局促;行为物役,就不可能表现出豪放的率真之气。从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这一史实看来,他不是杜甫那样在穷困潦倒之时的盘餐糟醴,而是牛羊大宴,百杯豪饮。事实上,全牛全羊是无法一嚼而尽的,三百杯的酒量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那么,这样的场面就不是纯粹“进酒”了,人们从这里寻绎的就是一种情绪,即诗人狂放的豪迈之气。这正是诗歌的旨归。

 

酒逢知己,千杯尚且嫌少,更何况三百杯呢。所以,酒似醉而情欲狂。诗的节奏也随着情绪的节奏的加速而加快。诗句至此由寻常的七言变成三字短句。因为情绪的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路豪放(3)笺析豪放至极,所以诗歌原有节奏也无暇顾及了。这里,诗意被还原为生活。诗人似乎不是在写诗,而是对他的好友直呼其名,因为他呼出的姓名是“岑夫子,丹丘生”,各是三个字,所以,“将进酒,杯莫停”,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三字句。人们仿佛看到了宴会上诗人和朋友们开怀畅饮的豪爽而热烈的场景,觥筹交错,著来杯往。“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弹剑作歌奏苦吟,曳裾王门不称情。”(《玉壶饮》)其实,以《诗经》为源流,诗本来就起于民歌,诗与歌并不能捷然分开。这里,赋诗未能尽兴骋怀,又辅之以纵情歌唱。把诗人的豪气宣泄得淋漓无余。

 

诗人让朋友们倾耳谛听的一曲豪歌即接下来的最后五句。“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平心而论,诗人也曾有过身登富贵颠峰的辉煌时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饮》),这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但是当他从人生的颠峰上跌落下来后,反观政治,却能对黑暗现实看得更清晰。既然“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月兆楼》),那么,就不必把自己的狂放之心锁就在现实的狭小空间里。醉里乾坤大,梦里日月长。只有蔑视富贵,抛却功名利禄,才能使人性在仕进的牵绊中解脱出来。狂放之人,会把自己的情绪伸展到超现实中去,这只有借酒的力量了。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是为自己的狂放寻找佐证。无异于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在漫长的封建专制政体下,一般有为的知识分子或者敢言直谏,行为民先;或者逆披龙鳞,冒犯天威。最后不是落得个身首异处,就是郁郁终生。诗人在这里举陈王为例,说他醉饮无度,斗酒恣欢。这不仅应了“将时酒”的一个“酒”字,更应了“天生我材”的一个“材”字。极其巧妙地点化了曹植的《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句。因为曹植才高八斗,所以才落得个寄人篱下。最终不得不在美酒金樽中释放人生块垒。李白正是取陈王的借酒浇愁的忧愤,而又深怀着对己才必用的坚定信念,所以能做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歌到此,诗人又返回最初的价值观上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本来是受朋友之邀,是客席上的座上客,而现在呢,因为豪放至极,伦序颠倒,以至反客为主,竟然口出狂言,反难主人之囊中羞涩。这里,从侧面流露出主人“少钱”之局促,其实是反照客人的落落豪爽,又照应了开首的“千金散尽”,把诗人的狂放之气推向了顶峰。

 

诗人在这里告诉他的朋友,不要担心你的钱少,我既然并不介意“钟鼓馔玉”的富贵,缘何看重“五花马,千金裘”的家财。只因为壮志未酬,却倏忽白驹过隙,明镜白发,朝暮百年。纵有家财万贯,又有何用。还不如拿来换得美酒佳酿,只要能与君消泯一腔愤懑,那怕典裘当马,也在所不惜。这里回荡着悲愤又很快地转化为豪放。为诗歌作了一个漂亮的结束。

 

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这是司空图一再强调的宗旨。一首《将进酒》为什么能汹涌澎湃,激荡千古,正源于诗人的“力”与“道”。只有“真力弥满”,才能“万象在旁”;只有“由道返气”,才能“处和以狂”。《将进酒》篇幅虽短,但五音繁会,笔饱墨酣。诗句长短错落,节奏跌宕跳跃。情似决堤长江,语如倒流大河。逼肖地传达出诗人在取舍失据,进退两难中自信而达观的复杂心理状态。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的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的阻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