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 【引用】崇祯肃贪 有始无终(原创)

 陌上居士 2013-08-22

怀旧梦缘:  吴祖略的人物钟馗 - 怀旧.梦缘 - 怀旧.梦缘
本博常用精典分隔线 - 浪漫人生 - .

 

崇祯肃贪  有始无终

文:天际凡尘

 

 崇祯,大明王朝最后一代君主。小说、电视剧中的崇祯除了怨天忧人,就是滥杀无辜,纯粹一个懦弱无能的帝王。

 其实不然。崇祯比起他那位32年不理朝政的木匠皇帝哥哥,强胜百倍。17岁接班后,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不动声色地拨乱反正,剪灭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祸国殃民的政治集团,放在现代恐怕也无人能及。崇祯执政,力图中兴,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肃贪。

 明朝末年,万象皆乱,贪墨现象十分严重。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县衙驿站,一切向钱看,什么钱都敢捞敢要。什么白猫黑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所以,从都察院的御史到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人人见钱眼开。甚至连芝麻大点儿的官员也时刻不忘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弄得朝廷无钱可用,当官的肥的流油。官场乌烟瘴气,好官受气,贪官狂妄,百姓怨声载道。

 崇祯作为最高统治者,瞄准突破口,立志肃贪反腐,整顿吏治。此时,有一官员嗅觉灵敏,嗅出了崇祯的执政动向,立马写了奏章,慷慨激昂,直陈污秽。什么买官卖官哪,弄虚作假呀,谎报政绩呀,豆腐渣工程啊,提成分成啊,潜规则的好处费呀,黑包公啊,强买强卖啊,仗势欺人以权谋私啊!弄出一大堆贪污腐败现象,并表称自己因为反腐,几个月来已推掉了好几百两银子的红包。

 此人是谁?就是户部给事中(相当于现在的户籍科科长)韩一良。

 崇祯见此大喜,立马召开中央官员大会,宣读奏章,传阅百官,表彰奖励。韩一良也由七品官直升四品,授命都察院右检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大员)。

 韩御史的奏章无疑激起千层浪,因为明朝末年,贪污成风,官员勾结,互相包庇,形成了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扯着耳朵腮帮子跟着动弹的贪污体系。于是有人开始反击,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部长)王永光说:“此文甚好,希望科臣(指韩一良)能指出几个贪污的人,由皇帝惩处,以示惩戒。”

 王部长一反击,韩科长抓耳挠腮了。是啊!张嘴随意喊几嗓子可以,真要指名道姓,那可是打击一大片哪!更没想到此时此刻崇祯来劲:“韩御史,你现在就检举几个,朕一定严惩不贷。”韩科长憋红了脸:“我写这份奏章,就是泛指,不知道名字。”崇祯大怒:“你连名字都不知道,还写什么奏章!限你五天之内报上名来,否则定加处罚。”

 韩一良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一贯见风使舵,投机取巧,唯利是图。回家后挖空心思,总算报上了几个人名,不过不是死人,就是已经处理过的贪官污吏。崇祯大怒:“你不是说你推掉了好几百两银子吗?那你就将送你银子的人说出来。”韩科长看看四周虎视眈眈的眼光,心里直发毛,前思后虑后知道,只要开口,恐怕死都死不安分。于是发扬了光荣传统,就是咬紧牙关,死不开口。崇祯一怒之下,把他赶回老家买红薯了。

 崇祯一心反腐倡廉,没想到第一炮就打哑了。之后,再也没提过肃贪治吏。今天如果去追察明朝最终崩塌的真相,这恐怕也是重要缘故之一。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最高统治者,都希望有一个清廉高效的政治机构,一支勤政廉洁的官员队伍,因为这是统治的需要。然而,历史也告诉我们,反腐倡廉绝对不易,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必胜的信念,有力的措施,很难推进。

 人类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天的现实,仿佛在演绎着昨天的故事。

 建国60年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坚决反腐倡廉。为此,前30年开过杀戒,枪毙了一批贪官污吏,其中包括第一届中央政府副主席刘青山等,狠狠刹住了贪污之风,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坚决拥护。后30年,陆陆续续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干部财产申报规定,干部廉政建设决定,狠狠惩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

 然而,后30年的贪官污吏怎么就肃之不清,反而越演越烈呢?是打击不力,还是政策不到位?凡尘无法断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反贪之人首先要自己不贪,否则就像韩一良那样一腚臭屎,还怎么去检举揭发他人!自己的儿孙身居要职,以权谋私,哪敢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讲话!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仗势欺人,垄断行业企业要职,大发横财,还怎能恬着脸在台上指手画脚!

    反腐倡廉,首先要检查自己,擦干净屁股,然后再去斗争吧!我们千万别走韩一良、崇祯之路!

 

 漂亮的分割线I - 博啦 - 博啦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