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

 烟雨桂林 2013-08-22

因为什么事都要靠妈妈做决定,27岁的女大学毕业生不会与人相处,导致两年里辞掉26份工作。父母的过度“关爱”是保护还是障碍,这一话题引起网友热烈讨论。(华龙网)

  另一则新闻是:18岁少年张一弛, 13岁考上四川美术学院,大学期间获得中国家励志奖学金二次。今年暑期,以全国第二的成绩收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长城网)

  看似无关的两个人,放到一起做比较,很多人不禁会问:两个人怎么差距会这么大呢?其实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很显然,27岁女大学生的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是缺失的,或者说她母亲本身没有这种意识。而18岁少年的父亲,在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上则做得非常到位。

  人格,也就是个性,包括了一个人的气质、性格、体貌特征、智力和创造性、与人交往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动机、志向、兴趣、信念和人生观和自我意识,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在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上,这位女大学生无疑是有严重障碍的。自大学毕业后,她换过好26份工作,不管她到哪里,妈妈总会事先帮她查询好去单位的最佳路线、单位附近的最佳饭馆,甚至连怎么和新同事相处毛女士也要“手把手”地教。

  “我吃过的盐比她吃过的米多,我给她拿主意,可以让她少走不少弯路。” 27岁女大学生的妈妈说,女儿本身性格内向,为了不让她吃亏,她几乎每两三个小时都要打一次电话询问,而内容多以“在哪里”“做什么”“遇到什么人”“我帮你做”为主。

  而“神童”张一弛呈现给世人的,除了光鲜的成绩单,还有健全的人格。

  其父亲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需要我们家长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如果我们一见书本就头痛,孩子上学时也会步履沉重:如果我们整天沉湎于吃喝,孩子也会在课堂上惦记着家里的糖块和水果。我攻读硕士博士的奋斗过程,深刻影响了孩子。

  他认为,实际上,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希望孩子怎样,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

  而27岁女大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当作家里的一块宝,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做,“家里有我们,她用不着扫地洗衣服这些,万一摔了碰了怎么办?” 但如今,妈妈不仅要为女儿的工作担心,还要操心女儿的终身大事:“她现在完全不会做家务,现在都没耍朋友,怎么嫁得出去哦?”

  正是因为不同的父亲、母亲的教育,两个孩子形成完全不同的人格。一个努力上进,小小年纪能独立思考,并能够听取他人建议;一个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太差,将近而立之年仍未“断奶”。

  27岁女大学生的现状,能完全怪孩子自己吗?首要的便是家长的责任。

  父母生怕孩子累和操心,于是什么事情都想替子女办好,这就很容易形成过度保护,使得子女在成年后不会“断奶”,导致心理发育迟缓,人格发育不健全。

  固然,现在很多父母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爱孩子的天性可以理解。但,你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吗?恐怕没有父母会回答“不”。

  日前和一位朋友聊天,谈到上中学的女儿,这位父亲说: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不宠她宠谁呢?而这个12岁的孩子,曾经在电话里和父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找死啊?”只因为父亲没有及时去学校接她。而这位父亲听到孩子的粗口后却是呵呵地笑了几声而已。显然,这位父亲的脑子里,也缺乏对孩子人格培养的意识。

  人的成长,是其社会化的过程。人,作为“万物之灵”,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的人,无论在什幺样的社会形态里,他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离开社会、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也将不成其为人。其气质、性格、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动机、志向、兴趣、信念、人生观、自我意识等人格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此,家长的责任,是要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将来作为社会的独立个体,不是让父母来“宠”的,而是让人来“爱”的,爱他/她,就要培养她健全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