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新中式园林意义何在?

 laohu4613 2013-08-22
   上周末,我在河北师范大学参加了第一届河北省高校风景园林文化节,为现场的老师同学做了一次演讲。我很爱和同学们交流,第一因为自己也是南师大美院的研究生导师,始终认为和学生一起的感觉最平和,大伙儿能坐下来回到文化设计的本源静心研究。第二,我迫切地想在各种场合,多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当今中国园林景观的各种弊端,因为这些弊端的重要源头之一,正是我们的高校教育。

打造新中式园林意义何在?

  园林景观设计企业天天喊缺人才,为什么?因为在这个专业领域,学校教育与企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老师根本不管我们需要什么,我自教我的,你有需要,招聘了再自己教去。老师教什么呢?不是“园林”,而是硬生生拆开的“园”或者“林”。“园”放进了艺术类高校,设计、做图、边边框框构架。“林”本来应该是“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现在都放在农业大学,教的是怎么栽花种树,绿化环保。做园林景观设计,两者本该结合才能造就艺术与技术兼具的作品,实际却顾此失彼。园与林分家这种事,本是老体制闹出的问题。但在市场化、现代化了这么多年后,仍然没有改变,学生出来不是画图工就是种树家,没个能做园林设计建造的。

  所以,我很想用做了十五年综合型景观设计的亲身经历,跟同学们交流什么样的人才是行业需要的?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的技能?这个行业的未来和溯源都在哪里?

  我演讲的题目是:《从传承到创新——新中式园林景观艺术的求索之路》。先传承,再创新。但实际情况呢?是没传承,瞎创新。中国园林本来和与琴棋书画、茶食玉衣等同样,都是国学文化的一脉。国学文化数千年来,在世界文化史上可以说有着无可争议的尊崇地位。中国园林也曾园林景观界独树一帜。世界三大造园体系,就是崇尚理性逻辑、秩序美的欧洲园林;宗教神性浓烈、精致静谧的西亚园林;及中国园林为重要组成部分,追求天人合一、意境、拥有鲜明审美哲学的东方园林。

  中国园林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中国人不像西方人老想征服自然,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基因,更多是在敬畏自然、师法自然中寻求到快乐。比如江南烟雨系列的私人庭院,以真实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为装点,调整、加工、剪裁,凝练出一个意象化的自然。古代工匠筑山理水,都是为在一个空间中幻化出自然山水的诗意。而且,中国园林属国学一脉,骨子里有深厚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释家空、枯、寂、佗的禅性,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气质,都在各种类型的园林中起到点睛魂魄的作用。更何况留白、韵味、曲径通幽、移步异景,这些东方文化特有的审美哲学,更让中国园林立于世界之巅。

  除了大文化脉络,我们还有各种鲜明的地域特征。云南江浙、新疆华北,各有皇族、私人、民族特色的园林风格,这些都是论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最好证据。现在的园林设计,基本照搬西方,全是玛雅文化变体。我认为,这种需求早已饱和,大众只是无从选择,需要设计者的正确与引导。中式文化内涵下的园林设计,才能切中人们心中的文化血脉,引起这种千百年基因的共鸣。因为不论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还是从崛起之路的不同上,我们都与西方有本质区别,是纯正的东方文明载体。可以说不深入文化,不吃透国学,就无法做出有魂魄的中式设计作品。

  新中式不是单纯复古,像做明清家具似的弄个样子就完。它应是用现代化甚至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达中式的哲学文化内涵。除了基本的设计技术,还有更重要的仿生技术。中式园林讲究山水石木的实景,但现在为了自然景观而破坏自然的事儿,倒是屡见不鲜。为求实景效果,就要从南方移植大树、古树,毁掉森林;建一个温泉,汤池就要是和温泉天然固化成的岩石所挖,破坏地貌岩层。比起为追求一个空间的“自然环境”而破坏更多天然环境的“虚伪自然”,我倒更偏好“人工自然”。但我也了解实景山水的文化魅力,怎么办?就是逼得自己要把仿生技术做到极致,以假乱真。不影响效果,不破坏环境。

  新中式园林的艺术之路,因为传承断代、创新不足,可说是任重道远。我希望更多有志的年轻人、有能力的业内外朋友,为此共尽一份力。我坚信,这是曾经中国文化最美好的景象之一,也是未来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

打造新中式园林意义何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