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教师合作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源头活水558 2013-08-22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师专业化的推进,校本培训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以校本为本”的培训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不断学习和探究的成长环境,学校创造合作探究的文化氛围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校在探究校本培训模式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教师资源,积极营造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营造教师合作文化的重要性

  新课改带来了教育教学深刻迅猛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显明的摆在我们面前。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搞学历达标,现在学历达了,教师队伍又面临专业化的现实要求,而且这专业化的要求比起学历达标来,就难得多也复杂得多了。例如:现在教学上要求的思维、情感、个性化等教育教学问题,都是研究性问题,不再是稳定的书本知识学习问题了。
  专业化培训是不可回避的。教育理念转变了,不再是单纯教书而是多元化育人,挖掘开发,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发展思维开发智能,培养情感及 人文发展,个性化教育等,这些都是学历达标的教师文化技能与本质标准所未涉及的,却又是急需解决的。所以,我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又有了几年这方面工作的体会。这体会主要是效益的体会,当然也有些发现,有的接近于教训。比如:有的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业成绩并不很好,咎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人那样沉闷、缺乏活力,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索然无味,所以,学生在课内外都表现出没有激情,没有上进心。再如,新课改我们在研究三维目标落实中发现,教师的科学知识,文化常识,并不能满足于新课程的需要,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通过学校管理实践可以发现,当前小学教师群体中个人主义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在教师致力于处理自己课堂里的事件,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关注的焦点只是自己的教学。因此,开展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克服教师群体中的个人主义文化,积极营造合作型的文化。良好的教师文化应该具有沟通、对话、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特征,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人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投身课程改革的教师来说,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提升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品质。
  1、从学习的本质看
  学习的本质是社会的、合作的。学习合作化组织的特征之一,即强调团队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与整和。
  2、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视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所教内容的共同探讨,教师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产生新的思想。
  3、从合作效果看
  研究表明,在合作性的群体中,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动机,能够相互激励,相互谅解,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也比较顺畅,群体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因此,建立在共同目标下群体成员互动的教师合作文化,必定产生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深入前进。新课程强调的即是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则更需要突出教师之间合作与对话。比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热情高、自觉性强,群体中产生一种需要状态的自觉交流。现在达省二级占85%以上,可以制作课件的占任课教师的90%左右。一些教师自费购买像U盘等器件。微机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教学的研究,在教师中成为时尚。
  我们认为,合作型教师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能够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合作可以使教师各自的教学实践经验共享;第二,合作可以使有限的专业资源得以分享;第三,合作可以改善学校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第四,合作使教育教学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业,当教师独立发展受到挫折时,合作型文化可为其提供情感支持。
  由此可见,学校中的教师合作互助符合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团体合作文化更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仅仅按照行政人员的意图要求教师进行“合作”,而不是出于教师发自内心的行为取向,也难以取得应有的合作效果。因此我们正积极创造条件,在校本培训中培养教师主动发展意识,自主寻找合作对象,由人为合作文化逐步过渡到自然合作文化。

  二、教师合作方式的探索及实践

  基于上述理论观点,近几年我校以努力激发教师潜能,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合作方式,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1、学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
  校内教师资源是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力量。根据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的不同角色和相互关系,我校教师互相合作的方式有:
  (1)指导式。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如何发挥个人的长处,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不断探索营造一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们邀请业务出色的同事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向他们请教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这样,从事教育多年、有经验的教师成为指导式合作中的重要主体之一。我们建立了师徒带教制度,培养新教师,同时制订带教公约,以增强责任制效果。
  (2)观摩式。与指导式相区别,观摩式合作的双方既都是指导主体,又都是学习主体,双方可以观摩“相长”。我校定期举行观摩教学、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通过公开观摩,教师间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如这两年学校举行的教学评比,在追求评比结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过程。把教学评比作为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平台。为此,我们把教学评比的过程设计成开放的、不限定教师评比群体,允许教研组同伴互助,允许得到好朋友的指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帮助一人成功的同时,参与帮助的人也有了收获。此时的合作可被认为是指导合作和观摩合作的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的“公开课”的形式,又在具体的评价方式上有所发展。曾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内陆的这种以公开课为表现形式之一的同僚文化是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倍受境外学者的推崇,这种教学文化值得提倡。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公开课的真实性,避免“作秀”,这种观摩式的合作方式是很有实践价值的。
  (3)研究式。新时期要求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教师不仅要学会教学,更要学会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对此,我校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进行教师之间合作,展开研究式教师合作——就共同研究的课题,或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例如:我校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就是以年组小群体为单位开展研究的。研究以课改开班年级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发展教育思想为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习惯地进入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过程,经过长期适应,养成自我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品质。我们把这一主题与课改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把课程改革作为信息化的物质外壳,把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精神内涵,建立发展教育教学模式。03——04学年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科以“可爱的小生灵”主题单元为内容,开展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实验展示活动。北师大语文教材的体例是以主题划分单元的,每单元一个主题下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语文天地。我校的教学以发展教育为灵魂,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我们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所以,我们教材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增补划分为精读→略读→自读→选读→综合训练。(综合运用包括:读书报告课,课文朗诵课、评文重点问题争议课、作文选题说明课、作文选翠赏评课)实际上综合运用又包含两方面——运用和表达、表现。这一流程的六步可分为三个阶段:研读——自读——运用。这一流程形成的模式,在第一段侧重落实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知识带基本技能,第二段侧重落实基本技能并方法过程,第三段突出实践操作并带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前两段也不排除情感态度。)这是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现代教学论实践研究和复杂过程,直接参与的教师4名,加上管理人员、指导专家近10人。经过半年的短期实验,展示出精读、略读、自读(包括课外阅读)、综合训练6种课型。
  这一过程4名教师同管理人员等,一起学习、共同研究、多角度实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换和体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传授,技能结构的分析和训练,信息的网络传播和思维的互动,都有明显提高。这里的提高完全是因为组合、合作产生的高效。这个年组4名教师,员光霞上精读,顾小宇上略读课、翟中华上自读课、姜涉慧上作文课,都以读写小动物为题的文章,全过程都共同参加,尽管有的课型有的教师没有亲自执教,但每个人都同样掌握了这几种课型。年轻教师学会上课,特别是学会上新课改的课是值得高兴的,但是最有价值是教师群体理念与实践整体提高,增强了教师群体钻研业务,参与改革的热情,这应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在校本培训人员的组合上,打破以往一贯的教研组成员组合的形式,提倡不同内容、不同方式采取不同的组合:
  一是同年级同学科同伴组合。相同学科,相同年级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所以这样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家所产生的共同问题;
  二是同学科不同年级同伴组合。这样的合作,有利于系统地看学科的有关问题,从而使解决问题的立足点不仅限于某一个年级层面;
  三是不同学科同年级同伴组合。这样的合作使教师教育教学的资源更丰富,有助于帮助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四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同伴组合。根据学习、研究的内容的需要,尝试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同伴互助的合作形式,有助于有效地解决问题,发挥学校中教师不同的才能。
  2.教师与走进学校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
  在教师的合作过程中,如仅靠本校教师作为引导群体专业发展的主体,必定势单力薄。虽然教师长期在教育第一线,有着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上的积淀尚为不足,专业知识尚为欠缺。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前沿的教育信息的引领,而专家的介入,专业研究者的参与,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双方合作,可以更好地革除彼此隔离而造成的重实践轻理论,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从而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良好习惯培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习惯要从小抓起,基础要在一年级打牢。今年,我们加强了低年级班主任的培训。今年一年级4名班主任,有两名教师没做过一年班主任,有两名做过一次,但并未经过什么培训,没有理性认识,只凭道听途说的想当然。开学前,我们组成专家、领导、年组教师三结合的常规训练教研组,提前一周进行开学前行为训练,并指导教师备好开学后课堂训练课。这次低年级班主任培训,做到4点:第一,方向明确。常规训练习惯培养,与教学活动同步同一过程进行,德、智、体一起抓。以常规训练为载体带动教学活动,逐步过渡到同步进行,再到以学习过程带动行为规范,促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形成。第二,任务明确。一年级综合系统培养的基本任务是常规训练,促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警教教师:谁动摇了、放松了这一艰巨任务,谁就要承担起丢掉德、智、体等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第三,学习研究。首先是提高认识,总结教训,我们过去总忽视习惯培养,新生一入学就下功夫抓质量,迎接统考,其结果是失掉了基础,到了三年级以后悔之晚矣,这样的恶性循环之苦,我们是不厌其烦地吃。必须认识,良好习惯是美好品质与聪明智力的基础。其次是理性学习,明确良好习惯培养的基本内容,以及培养的方法过程。还指导教师学习了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文章《谈谈小学一年级的常规训练》。第四,加强管理。对一年级新班的管理,责承教导主任专人具体指导,教学校长督促检查,保证本届新生进入科学的成长发展过程。这项培训在抓好中心校的同时,也辐射全镇其他小学。这一培训标志着我们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增强了科学性,改变了过去培养通材、全材的做法,从一年跟班到六年。一年级学生与六年级学生相比,生理、心理相差甚远,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不大相同,大循环不科学,现在应提倡专业化,培养专才。
2003年,我校和北师大教材编写组的专家,共建“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的活动”。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几位专业研究者开始深入我校,与教师展开良好合作。
  (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近年来,专家们先后为我校教师作了《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实施指南》等内容的辅导报告,及时向教师传递最新学科教学及科研信息,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2)专家走进教师并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在实践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请专家学者一起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过程,探索研究方法,推广研究成果。平时,我们还经常向有关的专家进行咨询,教师和专家面对面,用对话的形式,探讨有关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
  (3)专家深入教学现场指导,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训练技能,指导实践。我们经常聘请省、市、区有关学科的教研员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校,深入各学科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组织大家评课等。听评课中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方法选择,搭配不当,情感因素挖掘肤浅,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这一现象有两种原因,其一,教师个人情感素质修养不到,发挥不好;其二,对教材认识不全不透,对题材,体裁因素运用不到。以三年级“可爱的小精灵”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花儿也会放风筝》、《小虾》、《松鼠》、《带刺的朋友》等课文,都是写小动物的,爱护小动物那种情,教师为什么没讲出来呢?原来教师们把这些课文只当一般文章,说明一下外形、特点就算了。这是因为课改中有的专家说了淡化文体,我们教师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课讲的情感趣味远远不足。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体裁是知识小品,属于说明文,因为孩子读课文的人性化很浓,有的甚至有童话的味道,有了浓厚的情趣,才能利于学生认识事物,体验形象,感悟语言。由专家给补上这一课,并认识文章体裁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达标学历不可能是一致的,教学实践中知识缺陷是存在的。中央教科所人事处华国栋处长、北京师范大学于桂清、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还定期对我校教师的科研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参与学校教师课题立项指导,跟踪教师们课题研究过程,对课题进行论证、评估。
  学校通过专业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彼此真正建立起来平等的伙伴关系,相互沟通、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既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提供了有效帮助,也让指导者从中得到实践的启迪和收获。
  3.积极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
  学校积极为教师各种合作创设宽松的合作环境与氛围,鼓励教师合作。学校在为教师创造合作的机会时,更多地根据教师需求使合作变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方式,而不让它成为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减少硬性规定。
  如班主任工作培训,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具有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必须参加,但有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对于课题的研究,学校鼓励教师自由组建研究小组,自主选择课题,而不强硬规定人员和组合。学校经常设计引导教师合作的活动,如成立学校艺术团队,让有特长的教师在团队活动中共同交流和分享。学校给教师们提供舒适的学习交流的环境,当教师们在合作讨论问题时,学校提供茶果激发快乐情绪,让教师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思想的交流,产生智慧的火花。
  建立激励机制,抚慰教师学习研究热望。办学的根本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质量就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在培训教师方面是舍得投资的,建立激励机制。一是资金激励:我校每年用于奖励先进教师的资金达10万元;“请进来,走出去”的所用资金达5万元;用于更新学习设备、扩充学习环境的资金达5万元。二是荣誉激励,我校实施培养专家型教师的名师工程,每学期开展“六强六创”活动。三是典型推广:对于具有较高的治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学识水平的教师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对全校教师知识文化、专业技能、理论研究进行有结构的管理,有层次的培训。有的教师或领导需要脱产带薪学习,学校当作一种培训形式,做好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安排。
  几年来,在教师合作文化的指引下,学校人员之间的合作氛围浓厚。不久前一项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寻求专业发展必须具备‘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的教师数量达到被调查总体的98%;认为“目前学校教师团体气氛融洽,合作愉快”的占到了86%,“比较愉快,能够合作”的占12%,两项合计占98%;调查中,85%的教师“经常与他人交流”;95%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学科组的帮助,从而得到某种启迪和收获。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校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创建,不仅有利于凝聚教师力量,而且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