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華夏“飛來”奇觀

 三味書屋754 2013-08-23
               華夏“飛來”奇觀

  ★★★《三味書屋754》2013年08月23日編輯整理★★★

                    ★★★★★ 
  
 飛來塔:在北京海澱區北緣的白塔上,有壹巨石橫空,上有壹瑞庵塔,似天外飛來。
飛來寺:在廣東省清遠市飛來峽後,創建于南朝。據傳該寺位于廣東清遠市北江小三峽處的飛來寺,相傳是從安徽飛來,故名飛來寺。相傳在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軒轅黃帝的兩個庶子太禺和仲陽隱居在飛來峽。壹個月明之夜,他們邊飲酒、邊作樂、邊欣賞眼前這峰巒疊章、江水凝碧、漁火點點的夜色時,總是感到有點美中不足,缺少點什麽東西?猛然間醒悟:對,就是缺少壹個道場,當即,他們駕起祥雲,來到安徽舒州上元的延祚寺,對住持貞俊禅師說:“峽居清遠上遊,千峰拱主,悉若佑命,所稱福地是也。吾欲建壹道場,立勝概,師居乎?”貞俊禅師不好拒絕,也不好作答,只是微點了下頭。夜靜,太禺與仲陽作法,壹時行雷閃電,風雨大作,把整座延祚寺淩空拔起搬往廣東。次日,貞俊禅師早起,發現寺院已在清遠峽山,心中不悅,口中念念有詞:“寺能飛來,胡不飛去?”空中傳來話語:“動不如靜!”從此,這寺院就落地生根,留在了飛來峽。
                                            安徽黄山飞来石
                                     江西廬山飛來石
                                             廣西興安飛來石
飛來石:我國飛來石有三處:壹處在安徽黃山西部,石高10余米,孤聳峰頭,根部和山峰截然分離,似從天外飛來。相傳,宋代有個叫單福的石匠,壹生給人家造成了不少橋,心想也在自己家鄉門口的江山建造壹座,但歎息沒有幫手。他膝下只有壹女叫小姣,長得聰明美麗。小姣知道父親的心思,便要求參加幫助幹。但那深山采石,百裏運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麽受得了, 所以單福就是不答應。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單福沒奈何,才含淚點頭。他還把三個徒弟找來幫忙,不久就幹起來了。由于開山運石的苦和累實在難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後悄悄地溜了。單福和女兒、三徒弟爲修橋鐵了心,繼續風裏雨裏苦幹著。但好幾年過去了, 運到江邊的石頭只有壹小堆,這樣累死苦死,橋也建不起來。小姣壹咬牙,請人寫了“捐身修橋”四個大字,插了個草標,坐到江邊石堆旁。壹連三天,來看的人無數,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這天,忽然來了個瘸子,身背壹把扇子,摘了草標,問小姣願不願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說:“什麽時候把大山裏的開采的石頭全運到江邊,就什麽時候跟妳走。”這瘸子原來是八仙中的鐵拐李。他擠出人群,騰雲駕霧,很快來到百裏外的大山,從背上拿下扇子,對著單福和三徒弟開出的石頭就扇。石頭竟都飛了起來,又紛紛都落在江邊。單福和三徒弟也被 從山上扇到造橋工地。鐵拐李還怕不夠,又對身下立著的壹塊巨石扇了三扇子, 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飛到江邊。只見底下盡人,未敢讓巨石落下。又聽單福大聲說:“石頭夠了”他便駕起雲頭,飄遊起來,遊到黃山,見黃山風景秀麗,便將石頭落下。從此,這飛來石就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壹景。
    另壹處在江西廬山西谷蛤蟆石上懸著的那塊巨石。飛來石傳說:盤古開天辟地後,天被共工打破,女娲補天之時,跌落碎片飛來這裏化成。另有傳說,夏禹治水架舟臨漢陽峰考察九江洪流走向,廬山各個山頭逐次露出,大禹欲壹壹登臨觀之不得,正巧飛來壹只老鷹點頭展翅,大禹即予跨上。怎料,老鷹飛到此處上空,體力不支墜下,翅膀跌脫,正落下塊石面,以後化成上塊石頭。基于以上神話、傳說,此外故名“飛來石”。
    再壹處在廣西興安縣靈渠秦堤上,它是壹塊天然岩石,略成方形,上面平坦,高約4米,周長約20米,有石級可攀。 相傳在靈渠岸畔,流傳著壹個古老的神話故事:當史祿主持鑿渠時,有張、劉、李三個著名石匠,是鑿石建堤的能手,也是從事鑿渠的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靈渠堤岸千萬塊石頭,是他們鑿的,也是他們砌的。當時,有壹只豬婆精出來作怪,堤岸剛修好,它就來拱倒。三個石匠對豬婆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拱倒壹次,重建壹次,不斷拱倒,不斷重建。他們不畏困難的頑強鬥志終于感動了“神仙”。壹天夜裏,風雨大作,從四川峨眉山飛來壹塊大石,將豬婆精鎮壓住,堤就修好了。三個石匠死後,合葬在靈渠岸邊,日夜守護著渠堤。他們被尊稱爲“三將軍”。 “三將軍”墓至今猶存,“飛來石”還留在秦堤之上。
                                                        河北承德市的雙塔山
飛來廟:在河北承德市的雙塔山,其中壹座小山上有座小廟。小山陡峭直立,人們徒手無法攀上去,便將此廟成爲飛來廟。該廟建于清朝乾隆年間
                                                廣東汪遠城北飛來峽壹段峽谷
飛來峽:位于廣東汪遠城北,是北江流經的壹段峽谷,蘇東坡的“天開清源峽,地轉凝碧灣”詩句就是吟詠此地的飛來峽奇景的
                                                 杭州靈隱寺前飛來峰
                      安徽潜山县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
飛來峰:壹在杭州靈隱寺前。對于飛來峰的名稱來曆有不少的傳說。其壹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此峰驚奇地說:“此乃天竺國靈鹫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爲飛來峰。又說相傳有壹天,靈隱寺的濟公和尚突然心血來潮,算知有壹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就奔進村裏勸大家趕快離開。村裏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愛捉弄人,以爲這次又是尋大家的開心,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沖進壹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壹聲,壹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爲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這座山峰稱爲“飛來峰”。另壹在安徽潛山縣天柱山。安徽潛山縣天柱山飛來峰傳說天柱山在26億年前是壹片茫茫無際的西海,西海裏許多蛇妖鼈精在興風作浪,擾得民不聊生。後壹太上老君路見不平,運用法力從東海龍王處借來壹塊鎮妖石壓在飛來峰上,用來鎮妖。又傳清朝乾隆皇帝來到天柱山,並不相信這個飛來石是從九天之外飛來的。真命天子隨口吟道:“飛來未必是飛來,定是世人胡亂猜……”。話音未落,頓時電閃雷鳴,飛來峰上烏雲蓋日,飛來石隆隆作響,將要飛起……嚇得乾隆皇帝趕緊改口道:“飛來壹定是飛來,不是世人胡亂猜。既然飛來又飛去,何必當初要飛來”。言畢,天空壹碧千裏,詳雲繞騰。飛來石也穩穩當當地蓋在飛來峰頂。
飛來崗:位于四川峨眉山2千米以外。飛來崗爲壹小石峰,似天外飛來。
                                         四川峨眉山飞来殿
飛來殿:在四川省峨眉山飛來崗上,建于宋代。相傳上古時這裏是壹馬平川,在壹個風雨交加,雷鳴電閃的夜晚,只聽得驚天動地壹聲巨響,天亮以後,風停雨住,壹殿巍峨壯觀,出現在飛來崗上。自此風調雨順,否去泰來,爲祈求神靈,每年夏曆正月初八,善男信女前往焚香化紙,絡繹不絕。據縣志和《峨眉伽蘭記》記載,飛來殿原名“家慶樓”,鹹通二年(公元816年)唐懿宗敕建,高30米,寬40米,制作工巧,刻镂精細,裝飾金碧,甚爲華麗。樓上四壁皆爲唐人名畫,壹壁繪海棠壹樹,花葉繁茂,枝幹錯綜,其余畫飛蟲、鳥類最多,栩栩如生,極富情趣。廟門高懸“家慶樓”,乃著名理學家魏鶴山書。





《歡迎進入
三味
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