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交响曲乐章(16):科学与信仰的关系之曲

 小袤 2013-08-23

科学交响曲乐章(16):科学与信仰的关系之曲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信仰与崇拜还有不同。信仰主要针对“观念”,而崇拜主要针对某个“个体”,例如上帝、耶稣、太阳、狮子等。       信仰与“认知(相信)”不同,一般说认知(相信)一种理论,而不是说信仰一种理论。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是体现在宗教信仰上。信仰成为一个议题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即为佳例。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可靠落实。信仰与所信仰的物件是否客观存在没有必然联系。宗教并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不可作为信仰物件。

信仰的定义: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我们信某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既不是自然界的,也不是人类社会的,比方说上帝、真主。相反,自然和世俗,是它创造的。我们对它的存在,不抱任何怀疑,坚定不移的相信,这就叫信仰。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信仰是实践生活的哲学。

信仰一般被认为是由外在因素所形成、受到父母、社会、宗教和传统所影响。如果一个伊斯兰教家庭从一个基督教家庭收养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那小孩长大后变成一个伊斯兰教徒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反之也是如此。唯信仰过程必须是经过内在回应的,其中需透过个人的经历和对灵性的追寻,进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宗教信仰。信仰可以获得,可以被塑造,也可以被抛弃。虽然有不少宗教对信徒的离开有严格限制,但根据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人是有选择宗教、或选择不信仰宗教的自自由。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去思考,就只好相信别人的。信仰就是相信并尊重自己,不仰视他人。

 

科学基于理性与逻辑思维方式,而不是感觉或直觉;科学基于事实本身或可观测的事物,而不是凭空想象或纸上谈兵的玄学;科学基于的原则是可证实和/或可证伪,而非温室的各色各样的花朵;科学知识是人类经验、科学实验的积累,人人都会肯定,而无须宣传与说服。

信仰与科学有着显著不同,甚至相反或相悖;信仰可能是基于内心的思维活动,但又属于典型的非理性思维;信仰可能有内心的对象,

但绝非基于事实或事物本身;世界上的确存在着无数的信仰,但它们都拒绝证实和证伪;也无法用理性知识系统加以证明或者证伪;信仰是宣传得到的反映,是说服的结果,也是灌输功能的体现。

尽管如此,信仰自由是世界通行的价值观。科学上的公理,也无法被理性系统证明,有点类似信仰。然而科学公理本身,可以接受事实的检验与验证。其含义就是科学公理,并不拒绝证伪或证明。事实上,千百年来,科学公理一直在接受验证,接受各种形式的事实与逻辑的检验与验证,所以科学公理与信仰有着本质的不同。

“科学”与“宗教信仰”代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两极,它们之间,

并无证明或证伪的相互关系。“科学”绝对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