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五十六)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五十六)----萧天石

(2011-07-01 16:02:28)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③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④人之所教,我亦教之;⑤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⑥

【注释】

    ①(一)奚侗曰:“道与易,异名而同体。此云一,即太极;二,即两仪,谓天地也;天地气合而生和,二生三也。和气合而生物, 三生万物也。”

    (二)吴承志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二、三,三字,亦当读为天、地、人。谓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人也。”

    (三)苏辙曰:“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 故以一名道。”

    (四)大田晴轩:“道,理也。一,一气也。庄周所谓‘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是也。二,阴阳也。三,形气质之始也。第十四 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盖此三也,意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形气质具,而后万物生焉, 故曰‘三生万物’。”

    (五)蒋锡昌:“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至是巧历不能得其穷焉。老子一二三,只是以三数字表示道生万物,愈 生愈多之义。如必以一二三为天地人;或以一为太极,二为天地,三为天地相合之和气,则凿矣。”

    ②《淮南.精神训》引此句,高诱注:“万物以背为阴,以腹为阳。”《文子.上德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居中 央,是以木实生于心,草实生于荚,卵胎生于中央。不卵不胎,生而须时。”焦弦曰:“凡动物背止于后,阴静也。耳目口鼻居前,阳 动。植物背寒向暖亦然。故曰:万物负阴而抱阳。而冲气则运于其间也。”蒋锡昌曰:“负亦抱也。《淮南·说林》:‘负子而登墙。’ 高注:‘负,抱也。’万物负阴而抱阳,言万物阴阳相抱,五十五章所言,牝牡之合’也。”叟案:冲和之气,未有不柔弱者,“故人之生也 柔弱,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死也枯槁”,凡乖戾不和之气则坚强矣。故万物之生,必常不失此冲和之气,而后得天之生道,反 是则死道矣。此章乃继阐弱者道之用。

    ③生生为道之本,柔弱谦下为道之用。孤寡不榖,人之所恶,而王公自称,是真能体道而行者也。

    ④弱者损之也,强者益之也,以强梁胜人之益,而有不得其死之损,则所谓益之而损者也。以至柔无有之损,而有驰骋能入之 益,所谓损之而益者也。七十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此之谓也。

    ⑤此句河上本作“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奚侗曰:“上一 ‘人’字,谓古人。凡古人流传之善言以教我者,我亦以之教人,述 而不作也。”

    ⑥傅奕本作“学父”。范应元曰:“父,始也。”《说文》:“父,巨也。”“巨,规巨也。”方言曰:“凡尊老南楚谓之父。”

    总阐唯道宇宙观第一   

  老子于上既屡以信道、守道、修道,并行其道于天下为教,本章承之而明指道之宇宙观与本体论以开示世人,使知有所守。老子于 首章开题即谓:“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亦即是说: ‘无’,为天地万物生成之最元始之本体;由无穷数之天地与星系而 构成宇宙,则无,亦即为宇宙之本体;而此不可知不可道之最元始之无,即为“道”。复继于二十五章又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此先天地圣与可为天地母者,老子字之曰道,故 道亦即无也。庄子亦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以道无可道,名无可名,而以无形之;故无即道,而道亦即无也。于四十章又曰:“天地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既为无矣,何以能生?老子于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故无非真无,中含妙有。老子首章所谓观妙观徼者,即观无观 有,观玄观同,并进而观“真无妙有”之造化机也。由此亦可以概见老子之宇宙观与本体论之一二矣。吾尝谓老子为唯道主义者,其宇 宙观为唯道宇宙观,其历史观亦为唯道历史观,其人生观更为唯道人生观。而其本体论、哲学论、政治论、社会论等,均无不为“唯道 观”者,而主一切以“唯道是从”为不二法门。

    老子于本章首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为其宇宙天地万物生成之本体论,亦即为 其“道生一切,一切唯道”一理沦体系之纲宗。此六句,历代解者纷纭,莫衷一是,各执其所见而以为教,要皆难得老氏之本旨。余早曾 名为老子之“唯道宇宙观”或“唯生宇宙观”。尝试论之:《道德经》全书,无不以“无”为神髓,复以“无”为神用,而亦以“无”为道体,以 “无”为道用。虚也者,亦无也;有也者,无之所形无之所生也。无之极,无可以言说、无可以形容者,姑为之名曰道。故曰:道者,无极 也。无不可终无,无极生有,此最元始之有,即太极也。故曰“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无极至虚至无,故为道。太极者,绝对一 也。故曰:“道生一。”道不可道,而以一形之,立一以为道;此一为道之始,亦为数之始;为无限小,亦为无限大。故老子重守一、抱一、得 一,以一为绝对体,亦即为道也。道生天地万物,不能生生无息者,不得谓之生也。丹经曰:“大道唯生,无生不得谓之道。”《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老子法天地自然而以生为道体,即此也。

    一与太极,同体而异名。太极静涵阴阳,互抱互环而为一圆,如世人皆见之太极图。其中黑者为阴,白者为阳,阴阳静合而为太极, 动分而为两仪,即“一”与“--”是也。故《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子则曰:“道生一,一生二。”二即阴阳两仪也。《易》曰:“一阴 一阳之谓道。”故道与易,实一而不二。又曰:“生生之谓易。”而老子亦以道为生生之体。而其所以能生生不息者,以其即道、即太极、即 阴阳,复即生生之本体。盈宇宙天地万物之间者,不外阴阳,万物固皆分阴分阳,而其亦各具有阴阳二性存焉。故物物共一太极,而有 其共性;物物复又各具一太极,而各有其自性;天地万物之共性,亦即真性与生生无息之本性,及天地万物之母与真宰者是。故《易》于 “一阴一阳之渭道”后,继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故修道即在修此真性本性,全真亦即在全此真性本性,复性亦即在复此真性 本性,以全其天。由人而复于天,返还于自然,而与造化者同体同化,复同其生生无息之根。故又名之曰“唯生宇宙观”。

    二生三,三生万物者。既有阴阳矣,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地不交,则万物不生,乾坤不交,乾坤或几乎息矣!阴阳交而得 “十”,即得中,中则和,和则生矣(注:详参拙著《大学中庸贯义》书中《道统圣脉心法》一文)。由阴阳相交而所生之中,即三也。老子曰: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人多解为冲虚之气,冲可训虚,亦可训中,故在此,冲气即指“中气”也。故河上公章句即训作中云: “道匿名藏物,其用在中。”而黄元吉注本章则直云:“冲者,中也。”阴阳二气交则生中气,犹阴阳二性交则生中性,此新生之物,是即为 三。三复交而生,交交不已,则生生不已,故曰三生万物。以中为训,此亦与《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道合。两极中,必有中极以为和;而此中又系由乾坤交而生;所谓天地位者,位于此中也;万物育者,育 于此中也。而致中和者,乃由乾坤合而敛也。故黄元吉亦曰:“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为三。”夫天地不交,岂有 三乎?故《易》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又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 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余早岁曾为之接一句曰“以生万物之情”。如此,则其为道 也,更全而备,周而无遗矣。老子于三十二章亦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乎?”民莫之令而各得其天地相合之真性,以 自均也,正与“以通天地之撰”合。此言以通天地之性也,朱注“撰犹事也”,大非而不可解。盖万物皆由阴阳交,而各分得天地之性以为 性。《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夫天地不生,无以见易,亦无以见道。故曰:大道唯生,无生不足以为道也。 大生唯仁,不仁不足以为德也。

    以上即为老子所提出其天地万物生成之道,及其“唯生宇宙观”、“唯道宇宙观”之思想体系,以为本体论。而老子于道,又多主 用超世间之“反用原理”,故恒主守反、行反以为教。敞继为之说曰: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此乃举事以为喻,使人易 明“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之天道。教人宜循大道行,“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不可“益之又益,以至于大盈,大盈 则无不倾”。此自损以自全,而全生全道之心法也。自损者,所以求守后而不争先,守害而不争利,守雌而不争雄,守小而不争大,复守 柔而不为刚,守弱而不逞强,盖“强梁者,不得其死也”,欲远死地而趋生地,唯有处柔弱而不处刚强!故结之曰:“吾将以为教父。”大 哉!其言乎!以其能自居于反地,处人之所恶,而不争人之所争,合乎天道,故天莫能与之争也。

    参证章旨第二

    本章旨在阐明道之大体大用,其开章首六句,尤与易道合而无二,共以“生生无息”为其大道之基础,而建立其“大道唯生”之唯道 宇宙观与唯生宇宙观之思想体系。唯只是提纲以指点其玄要而已,非深参而神会之,实不足以悟得其言外之圣义真诠于万一也。《易》 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老子于此则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两相对照比观之,即知老氏之旨意,尤远为深远矣!《易》多言吉凶,言大业,老子则不取于斯。且老子系 就宇宙天地万物之生成体系立论,而《易》则就八卦生成之体系而立论;至其均以道与太极与阴阳为本体则一也。就道观之,分三分四, 无关宏旨!万复归一,何况三之与四乎?迄乎最后,一亦不立,复归于无。及归于无也,岂得有言乎?故此截住,人自为参会,得征于 道,自契上篇所言之不诬也。

    至若下半章旨要,世人多指出其概系以冲虚为本,以柔弱为教,亦深得老氏遗意。兹特选录释德清之注,以为之补参焉。

    德清注曰:“此承前言道体冲虚,而为天地万物之本,诫人当以道为怀,以谦自处也。谓道本无名,强名为一。故曰道生一。然天 地人物,皆从此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则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也,所以得遂其生,不致夭折者,以物各含一冲虚之体 也。和气积中,英华昭著,秀实生成,皆道力也,故云冲气以为和。是则物物皆以冲虚为本也。且冲虚柔弱,与物不类,似乎无用,人皆 恶之而不取,殊不知无用之用为大用也。即如世人之所恶者,唯孤寡不榖,以为不美,而王公返以此为称者,岂不以柔弱为天下之利器 耶?且孤寡不榖,皆自损之辞也。然而候王不自损,则天下不归。故尧舜有天下而不与,至今称之,泽流无穷。此自损而人益之,故曰 或损之而益。若夫桀纣以天下奉一己,暴戾恣睢,但知有已,而不知有人;故难有天下,而天下叛之。此自益者而人损之,故曰或益之而 损。以人人皆具此道,但日用不知,须待教而后能。且人之所教者,我亦未尝不教之也。唯人不善教人,只知增益知见,使之矫矜恃气, 好为强梁。殊不知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唯教人以日损其欲,谦虚自守,以全冲和之德。是故吾将以为教父,而风天下以谦虚之德也。 教父犹木铎意。”其言简要而深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