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绵阳沼气发电带来村企双赢

 金色太阳703 2013-08-23
       8月19日,绵阳涪城区关帝镇大树村村民曹国斌正在为芦笋施肥。他用扳手拧开身后的灌溉阀,以沼液沼渣为主的有机肥就汩汩流入田间。“这边的芦笋是施了有机肥的,明显比没施的要茂盛些。”在他的眼里,这1200亩有机芦笋将是村民新的增收渠道。而这些沼液沼渣,是由邻近的一家养猪企业免费提供。

       养猪原本是高污染的代名词,粪便污水常常是养猪企业与当地村民之间的矛盾点。但在关帝镇,这家养猪企业却得到村民的支持,企业老板还被选为村支部副书记,秘密,就在这个沼气池上。

       沼气发电供暖企业一年节省70万元

       沿着沼液沼渣的输送管道向上走,不远处就是这些有机肥的源头——绵阳沪川牧场。

       2008年落户关帝镇起,沪川牧场先后投资550万元,建造了目前四川省最大的容积达1万立方米的软体沼气发酵池、1500立方米CSRT厌氧发酵装置、30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组以及日处理250吨的养殖废水处理设施。

       “现在有2万头生猪,一年排污7.2万立方米,全部都进入了我们的沼气处理系统,变成了清洁的能源。”沪川牧场董事长赵正义说。在污水收集系统的末端,沼气池和高效厌氧发酵装置,每天可产气3000方。这些气用于发电,可解决牧场90%的用电量,年节省电费30万元。同时,用沼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加工饲料,一年也可以为牧场节约40万元的饲料加工费。

       赵正义说,5年来牧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种猪3200头、年出栏生猪60000-65000头,成为全镇养殖业的龙头。

      沼渣沼液作肥“催熟”芦笋产业

       作为沼气池的副产品,沪川牧场每年产生沼液70000余方、沼渣3000余吨。这些废弃物怎么处理?

       2012年10月26日,沪川牧场与该村61家农户一道,联合注册成立了绵阳天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有机芦笋种植。沪川牧场免费提供沼液沼渣,日常管理的决策权由选出的6户具有种植经验、熟悉市场营销的村民股东全权负责。

       据合作社成员、大树村村民陈家胜测算,使用沼液沼渣,每亩芦笋可增产1000斤,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沼液沼渣已占合作社肥料总量的80%,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合作社节约100万元的肥料支出。“而且使用有机肥还为我们的绿色芦笋打响了品牌。”

       这一模式也被关帝镇党委书记吕文兵称为“一举两得”:包括在企业务工、土地流转的租金、芦笋合作社的分红,养猪场每年可以为大树村带来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而企业则从改善环境和带动增收中收获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这种村民、企业双赢的种养循环模式已在该镇进行推广。一些养鸡企业已与蔬菜基地进行对接,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最后实现,让养殖场的排放转变成为种植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做强本地的生态养殖业和有机种植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