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林

 等闲伊人 2013-08-23

雾霾


赵添天



(图片来自网络)

17世纪的伦敦,在阴沉多雾的天色掩护下,上演着鲜为人知的阴暗故事,旁人掩住口鼻匆匆走过,仿佛那些阴暗的现在时,总与自己无关。无法消散的烟尘,遇见不能晴朗的天气,成就了伦敦“雾都”的一世“英名”。而众所周知的,莫过于狄更斯那部《雾都孤儿》了。
现在回忆起来,孤儿奥利弗实在只算雾都里的一粒微尘,势单力薄,受尽欺凌,无力落地生根,只能随风飘荡,融入雾都混浊的空气,又成为一颗微不足道的灰。
年幼时,因在孤儿院里“公然”表示再要一碗粥,被院长关小黑屋;在棺材店中当学徒,不堪欺凌逃进雾都,又被雾都里的老贼费金训练偷窃,以别人的一只表、一块手绢,换取在这座肮脏的城市中生存下去的权利。初见费金,奥利弗眼中的费金,住所是黑黝黝的,“到处布满了尘垢,一个脏兮兮的红发老头,在一口锅旁熬煮着什么,浑身油腻腻的”。奥利弗仿佛洁白的蒲公英,就这样落入雾霾,他呼吸这城市的脏,又成就这城市的脏。
他纯净的心在伦敦的污浊烟尘里苦苦挣扎,命运眷顾这颗心,百转千回,数次巧合,使他受到同样洁白的老绅士照拂。善良、爱和信任,把他从不见天日的雾都里捞出来,让他得以呼吸上流社会清新的空气。而更多挣扎在雾霾中的孩子呢?更多欺凌、污染、漠视“雾都孤儿”的人呢?我想这是狄更斯意味深长的留白。这些人,依然飘浮在城市空中,受着“雾霾”的毒害,最后也熟练地沉沦为毒害他人的“雾霾”。
读《雾都孤儿》的时候,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雾都长什么样,天天天蓝,时光流缓。不知何时起,中国开始“雾都”遍地,17世纪的伦敦街头故事,也在几百年后的中国频繁上演。发生在数不清的细小尘埃后面的阴暗故事,因为“可见度低”,又给足人们漠视的理由。人们不想呼吸雾霾,而又不得不活在“雾霾”里。新的雾都中,每个人都掩住口鼻;心的雾都中,每个人都匆匆而过,事不关己。
空气洁净,必然源自人心洞明;而雾霾密布,每个人都逃不离尘埃般的命运。我们何时能一洗心中尘埃,对肮脏不再姑息,不再苟且?也许,某时,才可重见蓝天。
本文来自意林杂志2013年第9

--------------------------------

意林客户端二维码          意林微信二维码

想和意林近距离沟通吗?快加意林微信吧!搜索账号:yilinzazhi,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我们在这里等你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