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 婆
 昨日下午,去镇湖。去镇湖,主要是为两件事:
一件事,是我们已将镇湖苏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已经通过初审,9月文化部将派出专家组来现场考察。我与镇湖街道张伟副书记约了,先去安排作准备工作,并看看现场。
还有一件事,是我们正在做苏州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工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提供的材料除了申报书和申报片外,还要提交一本申报图录。这其中要补拍一些苏绣照片,摄影大师祁金平先生是这次图录策划筹备的摄影顾问,我邀他一同前往。
在刺绣艺术馆与张书记谈完考察准备工作的事,他已为我们安排了去国家级非遗(苏绣)传承人姚建萍、姚惠芬和省级非遗(苏绣)传承人卢福英三处工作室拍摄。因为行程中有祁先生这几处工作室拍摄的安排,我便也特意带上了照相家什。
本来计划中还要去梁雪芳老师处拍一幅《清奇古怪》,祁先生事先联系,不巧梁老师昨天一早出差山西,而那件作品又在清华大学美院他们的合作单位,所以只得作罢。梁雪芳老师的工作室就在刺绣艺术馆东邻,昨天我们到达时,见梁老师年已七旬的老母亲依旧在门厅的窗下做着绣工:她,已经成为镇湖刺绣的一道“风景线”了。到过镇湖多次,一直想拍一拍这位老人,都因人多或陪同领导或未带相机而没能拍成。昨天,我特地忙里偷隙弯进去拍了一幅。总体感觉不错,就是当时没注意到一处憾缺:老人因年纪大了,怕捏针的手抖而在手下垫了把尺子(上次听梁老师说过,这把尺子还是她母亲出嫁时带来的呢!),因此过后看照片,发现这把尺子把绣面给遮了很大部分。(题图)这个憾缺只能以后有机会再拍了弥补了。这幅照片本来想取名《绣奶》,现在常说“镇湖八千绣娘”,梁雪芳当还属“绣娘”级的,她的母亲就该是奶奶辈了。但这在苏州,是该叫“好婆”或“阿婆”的。于是,就取名叫《绣婆》吧!
再发几幅昨天在另几处大师工作室拍的花絮:
 国家级非遗(苏绣)传承人姚慧芬。  《父亲》曾被国家级(苏绣)传承人姚建萍绣制过。在她工场里,一位小绣娘正在大幅《父亲》图下绣作。  省级非遗(苏绣)传承人卢福英正在和绣娘们绣一幅长卷。  当代绣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