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齊大牌“高富帥”蘭陵王的最大悲哀:出身帝王家

 木柳书屋 2013-08-25

 

 

北齊大牌“高富帥”蘭陵王的最大悲哀:出身帝王家(圖)

2013年08月15日 10:12
來源:人民網
作者:(責編:李羽超(實習編輯),鄭艷艷)
(转自:凤凰网)

原標題:北齊大牌“高富帥”蘭陵王的最大悲哀:出身帝王家(圖)

點擊進入下一頁

  劇照,蘭陵王高肅(馮紹峰飾)出征

本文原載于《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16期,原標題:“蘭陵王:面具背後的花美男”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獨家稿件,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古裝青春偶像大劇《蘭陵王》于8月14日登陸浙江、東方、雲南、深圳四家衛視,作為今年暑期檔備受期待的劇目之一,該劇匯聚了馮紹峰、林依晨等青春實力偶像出演。繼上半年的《陸貞傳奇》後,北朝歷史再一次成為演繹的對象。

北朝史總是讓人感到一種黃沙撲面的蒼涼,傳說中蘭陵王卻給人留下柔美帥氣的身影。一曲《蘭陵王破陣曲》使得蘭陵王青史留名,其神秘出身和美貌讓人們追尋不止。
    

傳奇舞曲背後的邙山之戰

據史書記載,蘭陵王高肅,名孝瓘,字長恭(約541-573年),北齊大將,乾明元年(560年),高肅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世稱蘭陵王。他的一生,談不上波瀾壯闊,也算不得精彩傳奇。史書上僅留下了四百多字的記述,有趣的是,在民間的記憶中,蘭陵王的形象卻是出奇的鮮活。

其中傳說最多的就是這位英俊的王子因為太過俊美,每次衝鋒陷陣時,都會戴上一副猙獰的鐵面具。這個傳說固然生動,可在正史中找不到足夠的證據。那麼這個煞有介事的傳說源頭是從何而來呢?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早在唐朝時這個傳說就已經定型。崔令欽在《教坊記》裏記述“代面”(又稱大面)戲起源北齊時,就記載:“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 而在段安節《樂府雜錄》裏,進一步演繹“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在正史裏只是提及邙山大捷後,“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鮮卑族本就能歌善舞,蘭陵王又是“音容兼美”,音樂造諧頗高,因此帳下的軍士填詞譜曲,鼓舞士氣,自在情理之中。史書中的記載蘭陵王所經歷的戰爭只有兩三次,而其藉以名垂青史的“邙山大捷”也是與北齊名將段韶、斛律光一起取得的,主導戰役的將領不是他,而應該是太師段韶。

西元564年,北周宇文護聯合突厥對北齊發動進攻,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皇帝高湛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先派出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後又調派太師段韶與之會師。會師後,北齊以蘭陵王為中軍居高臨下以待周軍,周軍前隊是步卒,遂踴躍上山。段韶用計,且戰且走,將周兵引至深谷,始命各軍下馬奮擊,此時周軍銳氣已衰,霎時瓦解,或墜崖,或投溪,傷斃無數,余眾俱遁。蘭陵王高長恭領五百騎士,左衝右突,突入洛陽城下圍柵,仰呼守卒,城上人不識是誰。直到蘭陵王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縋下弓弩手數百名,接應蘭陵王。周將無心戀戰,便撤圍遁去,委棄營幕甲仗,自邙山至谷水,沿途三十里間,纍纍不絕。蘭陵王深入敵後的英勇在其後《蘭陵王入陣曲》的演繹下,逐漸名揚天下。當時北齊軍服尚紅,北周軍服尚黑,試想一下,五百紅袍重甲鐵騎,如一股赤色的怒潮,在“四合如黑雲”的北周軍重陣裏席捲而過,那陣勢是怎樣的震撼。這場史稱“邙山大捷”的戰役,終以北齊軍全面勝利而告終。蘭陵王也因此一戰成名,由并州刺史晉陞為尚書令,從此登上北齊的政治舞臺。

美貌背後的神秘身世

演繹此戰的名曲《蘭陵王入陣曲》在唐代歌舞戲“代面”表演時,扮演蘭陵王的演員頭戴面具“衣紫,腰金,執鞭”,載歌載舞,作種種指揮、擊刺的姿態,其誇張的面具被認為是中國戲曲臉譜的發端。慷慨激昂的“蘭陵王”題材也曾被搬入軍儺,在大儺儀式上宣示軍威國力。

今天日本《蘭陵王》樂舞中的假面雙眼、額部可以活動,是受到唐代以來的金眼神獅(舞獅驅儺)儺面具影響。

但是蘭陵王標誌性的面具在史書其實明確記載只是頭盔。史載“長恭免胄示之面”。胄為何物?“胄”是北齊時期流行的一種帶有面甲的頭盔,可以遮擋面部,而且並非是蘭陵王所獨有,史書中的東魏、北齊、西魏都有帶有“鐵面”裝備的軍人出現。

蘭陵王本是北齊高祖高歡之孫,北齊文襄帝高澄之子,在高澄的六個兒子中,唯有蘭陵王的母親沒有姓氏,這就引起了後人的無限遐想。當時人們對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沒有什麼避諱的,即使母親是妓女也沒什麼關係,蘭陵王弟弟安德王的母親為“廣陽王妓也”,尚知明確姓氏,難道蘭陵王母親的地位低得連妓女也不如嗎?
    

有人猜想蘭陵王的母親也許是西域胡女。在東魏、北齊時期,朝廷和軍隊內吸納了很多胡人,如北齊大將斛律金、斛律光父子都是胡人,都沒有姓氏,斛律是其部落名。蘭陵王的母親很有可能是一個普通的胡人女子,本身就沒有姓氏。另外,上天賜予蘭陵王一種混血兒才有的柔美容貌,使人一見驚艷,《北齊書》、《北史》說蘭陵王“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以至於需要用“代面”遮面立威,可見他的長相絕不是普通的美,而應是白皙陰柔。從這一點推測,蘭陵王的母親很可能是一個白種胡人女子,而且極有可能是白色人種,似乎也只有這樣,蘭陵王的白、美才解釋得通。這樣看來,蘭陵王可能就是漢人、鮮卑人、西域胡人等多個種族的混血兒。

蘭陵王的神秘出身並沒有使得他受到特別的照顧,但也沒受到什麼歧視或迫害,從出土的《北齊蘭陵王高肅墓誌》記載以及蘭陵王后來的表現看,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並且在皇族的庇護下,仕途也比較順利。但這位北齊大牌“高富帥”身上,卻顯示出了難得的平民氣質,如史載他“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這說明他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北齊書》還記載了一個關於蘭陵王很“平民化”的動人細節,說是有一次他上朝時,跟隨他的“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事後蘭陵王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

如履薄冰存身帝王家

蘭陵王縱是容貌絕佳,軍功顯赫,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對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帝王家族。北齊自建國以來,短短28年間,就換了六個皇帝,叔侄間彼此折磨,相互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也一個賽一個瘋狂。這也使得蘭陵王終其一生,一直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以求自保。“邙山大捷”後,武成帝賞其功,為他買來美妾20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過張揚、遭人嫉妒。另外,在出任司州牧、青瀛二州刺史等地方官時,“頗受財貨”,也是想假借“貪殘”的壞名聲自毀形象,以免自己“威聲太重”而功高震主。然而,無論蘭陵王如何謹慎小心,仍不能消除後主高緯對他的猜忌。高緯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故做關切地問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一聽,深受感動,說:“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這句表忠心的話卻觸到了高緯的忌諱。高緯開始猜忌蘭陵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取而代之。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送來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王妃說:“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鴆也!”妃勸他:“何不求見天顏?”蘭陵王心裏很明白這個辦法有多天真,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飲鴆而死。

蘭陵王死了,但是江湖上卻到處是他的傳說。隨著一首《蘭陵王入陣曲》,被從古至今深諳武士之道的人們所敬仰,並傳之於四海。《蘭陵王入陣曲》唐時傳入日本,成為島國的保留劇目。1992年,時值《蘭陵王入陣曲》誕生1428週年,日本雅樂團訪問河北磁縣,到蘭陵王墓地參拜、供奉演出了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當然,這一切可能都與蘭陵王無關。可善良的人們,還是情願相信這位悲情的英俊王子,曾經就是戴著這樣華麗的面具衝鋒陷陣的,因為相信這樣的傳奇,歷史就會多點感人的溫暖,少些寒心的黯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