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枫林叶红243 2013-08-25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前些日子的一个夜晚,月色蒙胧,我坐在窗下看书,忽然小院瓜棚下传来一阵幽幽的蟋蟀的长吟,哦,秋来了!虽然其时,我还穿着夏日的衣衫。这阵阵的低唱长吟,勾起了我的思绪。

蟋蟀是秋日的精灵,它最能感知秋的气息,那怕只是些微的。当你还感觉炎热难忍时,这秋之精灵就己经开始忧郁地在为夏日最后一朵玫瑰唱离歌了。
古人是很在意这精灵的歌唱的。因为古人在这秋虫的冷冷的鸣声中,感觉到了暑去寒来,听到的是岁月的流逝,世间的沧桑。

是的,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季,《诗经?豳风》里那一只蟋蟀就开始就在草丛里,瓦砾下弹唱秋之歌了。

就是这只蟋蟀,

它在《唐风?蟋蟀》里低唱,唱得诗人感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在蟋蟀的低唱,诗人觉得有点惆怅,那是蟋蟀在提醒诗人:暑去寒来,做事行乐,都得抓紧啊!

它在《古诗十九首》里低唱,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唱得诗人很悲凉,诗人在蟋蟀的弹唱中感叹斗换星移,时节不驻,人世的艰辛哪!

它在岳飞的《小重山》里低唱,唱得壮士很无奈: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啊,贺兰山缺未踏破,还我河山志未酬,而流光暗逝,秋虫又鸣,能不心慌吗?难怪岳飞说:“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它在姜夔的词《齐天乐》里低唱,唱得词人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词人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兼以蟋蟀的低吟,更是加重了他心中那浓得化不开的离愁别绪:游子天涯,思亲无绪,秋风乍起,虫声唧唧,当此景,若为情?”难怪蟋蟀在姜白石《齐天乐》的低吟轻唱,遂使此词成了姜词的压卷之作。它的身价可以与《暗香》、《疏影》、《扬州慢》比高下。

今晚,那只蟋蟀又在我的窗下吟唱弹奏,在蒙胧的月色下,在幽幽的草丛中,就象一个处士在呜呜然吹着洞簫,唱着夜曲,有点清寂,有点幽远,愈显夜之幽静,人之寂然。

在它的吟唱中,我看到:少年的我在碎砖乱瓦中寻抓蟋蟀的顽劣身影,青年的我在荒村野舍的蟋蟀声中青灯孤读的身影,晚年的我和着这精灵的吟唱,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写着忆往的文字,有些幽远的寂寞,也有些清寂的情趣。

不是说,在中国诗词的诸多意象中,蟋蟀总是与悲秋,时光流逝,沧桑感慨联系在一起的么?这大概源于蟋蟀与人类有个千年的秋之约?它是个知时守信的精灵,从不爽约,金风乍起,炎热未退,它就会适时地提醒你:一年容易秋又至,时不我待呀!

难怪这蟋蟀的吟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是秋天最动听的天籁,就因为我们的心底都有一丝因时不我待产生的惆怅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