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工问题小议

 徐天坤1979 2013-08-25
一、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群体?

  我认为,农民工群体之所以会出现,根源于改革开放之后,广大农村与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等各个方面,但最关键是经济方面的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恰恰是政府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初,为了缓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根本性矛盾,所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性设计:借助对工农业商品差别定价来“以农养工”、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管理,等等。其实质是聚集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搞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现在看来,在当时国力薄弱的情况下,这确属无奈之举。

 

 直到某一天,当幸福的城里人在麦当劳餐厅里悠闲地喝着可口可乐时,满脸汗水一身泥的农村人突然间发现:同为华夏儿女的城市同胞,竟然过着和我们如此不同的生活!于是,数年无知产生的安稳心态瞬间被打破,农民老大哥们再也无法从荒山野岭里找回内心的平衡。当他们把目光投回现实,却发现: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不断上涨,而农作物收购价格却一再疲软;自然灾害接二连三,农民农业收成微薄;拜国家高校扩招之“福”所赐,一些泥腿子娃娃们有幸考上大学,成为“天之骄子”,却拿回家高额的缴费清单;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日益衰败,农民却不得不为高昂的医药费买单,… …。被逼无奈之下,一部分农民裹上棉被、背起编织袋,毅然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于是,农民工群体正式诞生。

 

二、城里人为什么排斥农民工?

 

 依常理,人们对待恩人应该感恩戴德、礼遇有加,可是,少部分城里人却早已忘却了历史,忘却了是谁让他们过上城里的幸福生活。更为讽刺的是,一些城里人对农民工竟怀着很深的排斥情绪。这排斥来的莫名其妙,来得让人很恼火,我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二。

 

1. 认为农民工普遍素质差。

 

 在少数人看来,素质差的人可能言行不文明,甚至违法犯罪,因而就要被人歧视,甚至排斥。客观地说,农民工素质普遍较差一说确有事实为证,并非捕风捉影。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工素质普遍较差?一个字:穷。再深究一步:为什么农民工普遍贫穷?答案参见上文论述。

 所以,城里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农民工群体,不再因为他们中一些人的不良言行就归咎于整个农民工群体,进而对他们产生鄙视甚至排斥心理。

 

2.认为农民工分享了所谓“属于城里人的”稀有资源。

 

 仅以就业为例。就业乃民生之本。可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泥巴地里走出来的农民工却和穿西装打领带的城里人争饭碗,着实让不少城里人心里不痛快。只是心里不痛快的这些城里人,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当年是什么让一少部分人占据了城市,而让绝大多数人回到了田间地头?是政府曾经无奈制定的、至今仍不敢轻易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正是当年几亿农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奇迹,也才有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人民生活的幸福。

 因此,请不要怪农民工们来和城里人抢饭碗吧,他们已经为国家承受了太多,他们有权利选择更好的生活环境。

 

说明:

刚开始我对这篇小文很满意,认为写的比较深刻。可是我对于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仍感到不解,于是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在中国期刊网上找到了肖冬连先生发表于2005年第1期《中共党史研究》上的专题研究文章,题目是《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粗略翻看了一下,发现了我的无知,上述小文很多观点是过于想当然了,根本没有事实依据!本想删除,又一想还是留着吧,也可以提醒我一个道理:

无知者不言。

 

附:肖冬连著《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摘要

 

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逐步强化的。从根源上说,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基数巨大且增长迅速的人口因素,制约了城市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中国之所以长期有效地把农民堵在城门外,捆在土地上,则是因为实行了户籍制度、城市福利保障制度、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这种二元治理模式从多方面支撑了高积累、高投资、高速度推进工业化的计划,却付出了昂贵的历史代价,遗留下了许多结构性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