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沿革与别称

 陌上居士 2013-08-25

上海的沿革与别称

上海是我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可在远古时期这里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一个馆舍,取名 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族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即今上海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海的名称。这应是上海最早的名称。到了宋朝,这里的经济得到发展,成了国内外贸易的集散地。南宋咸淳元年即公元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称上海浦,一条称下海浦。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地名的来历。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设上海县。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中央直辖市。

上海的简称 也是有来历的。先说 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 。而当时上海所在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 的、又被称作 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 也成了上海的代称。说起上海 的简称,它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族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著名的 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他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名。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 代称上海。所以上海 之简称,是对黄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纪念。

以上上海的别称大家都熟悉,上海还有一个别称叫 海上却鲜为人知。其实上海 海上这个别称在清末、民国初期时还很流行。尤其是文人骚客,在他们的著作中、雅号中常常用到这个称号。如《申报》主笔蔡尔康就自号 海上蔡子,另一位《申报》主笔黄式权则自号 海上梦畹生。素有 上海通之称的著名学者孙玉声的别号就叫 海上漱石生。当时上海有一个由近百名著名画家组成的书画家团体,很有点名气,这个团体的名字就叫 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很显然这里的 海上就是上海。当时上海还有许多以 海上命名的杂志和著作,如《海上画林》、《海上花列传》等。至今,上海还有一本杂志叫《海上文坛》。人们还称上海画派为 海上画派。关于上海 海上这个别称,早在明代的《弘治县志》上就有记载:上海县称上洋、海上。至于上海为什么有 海上这个别称,可能是因为上海这个地方本是一片汪洋大海,上海这个城市就是建在海上的故有此称。

上海县区名称的来历。上海市辖县区名称大都有一番来历,有的还有动人传说和故事。

1.崇明县——上海的崇明县,五代时为崇明镇,元朝时升为崇明州,明初改州为县,一直沿用至今。崇明县之名源于崇明岛。而崇明岛曾被人称作 祟明岛,这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到了靠近东海的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这些竹筏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了一个沙嘴。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 鬼鬼祟祟、又 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 祟明。后来,这片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变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成了一个小岛,再也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了。此时,当地的群众见此岛屹立在汹涌澎湃的江水海潮中,气势壮观,天水相际,已不再将其视为怪异,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于是人们便把 祟明改称为 崇明了。此名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后来建镇、州、县时都使用了此名。

2奉贤区。上海的奉贤区,其名是 崇奉贤人之意。此名源于孔子的弟子子游。子游名言偃,吴今常熟)人,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他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中惟一的南方人,人称 南方夫子。相传,他曾来奉贤讲过学,后人为纪念这位贤人,曾在城中城隍庙旁为他建了言子祠,后来建县时便用了 奉贤之名。金山区源名于海中大小金山,明朝以前,这里称小官镇。明朝时为防倭寇骚扰,开始在这里筑建卫城,因卫城与海中的大小金山相对,故取名 金山卫。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在这里设县时,便取用了 金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3. 宝山区——得名于一座人造山,唐朝时在这里堆土筑成一山。这里人们认为这是得神灵相助而起的山,对其十分崇敬,到了明朝又在此山上修建了航海标志,对航海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认为这些好处都源于此山,故称其为 宝山。清朝雍正年间在此设县,便用了 宝山之名。

4. 青浦区——古称青龙镇,因境内有青龙江而得名。三国时,因东吴孙权曾在这里的河流上大建青龙战舰,建立军事要塞,而使河流得名青龙江,后在此建镇时便取名 青龙镇,青龙镇到唐朝时已建成一处重要贸易港口。有一幅画描绘了当时繁华的贸易情景,明朝在此置县时,取意于青龙镇,定名为 青浦此外像松江区、南汇区、嘉定区等区的名称都有其来历,松江区是因境内有淞江而得名。南汇区因东临东海,地势如犁状突出海口,海水至此作一折旋,由南端汇入大海,故而得名 南汇。嘉定区,则是用南宋宁宗皇帝年号命的名。

5. 徐家汇与徐光启——徐家汇本是上海市区西南的一个地名,后发展成为市区名,这个名称源于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他博学多识,研究领域宽广,成就突出,尤其在天文、农学方面。他曾译著过许多西方有关天文、历法、数学、水利等方面的书籍,对人口概率也很有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人口概率的科学家。他首次用人口概率提出 每三十年人口增长一倍的规律,这一理论要比风行一时的马尔萨斯 每二十五年人口增长一倍的规律早近二百年。徐光启的农学著作《农政全书》,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徐光启在朝廷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虽居高官却两袖清风。1633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后归葬上海,其子孙都在其墓地周围聚居,并逐渐繁衍开来。因这里原是肇嘉浜、蒲汇塘、法华泾三水的汇合处,又是徐家聚居的地方,所以就取名叫 徐家汇了,后来这地方逐渐繁华起来,并以 徐家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商业区。

4十六铺” “陆家浜的由来。上海有许多地名很有趣,名字里都有故事。人们从地名的故事里,可知道它的来历、变化和发展。上海有个地名叫 十六铺,也是一个码头的名字。说起这个地名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那时的上海已经繁荣起来,黄浦江边经常停泊着许多商船。其中一段常常停靠着从宁波来的运送木炭的船只。当时,码头上没有旅馆,宁波客商只好在马路两边屋檐下的临时摊铺过夜。当地的一位居民看到这一情况后,认为在这里开一个简易的旅店,肯定受欢迎能赚钱。于是他便在码头边搭了一间草房,里面排了两张床铺,供客商休息过夜,这一做法果然受到宁波客商的欢迎,他们争先恐后地来这里住宿过夜,其他人看到这位居民的生意兴隆,也先后在码头边搭屋铺床开客栈,不久这里就发展到了16张床铺,后来上海的大流氓前来敲诈勒索结果没捞到多少油水。于是他便令手下的斧头帮前去闹事,闹得店主们无法营业只好关门停业,最后连房屋也拆了。但曾给人带来方便的 十六铺却被人们记住了。只要一提这个地方,人们马上与 十六铺联系起来。时间久了 十六铺便成了这里的地名。上海陆家浜路名字的来历也很有趣,它本是江苏昆山一个小集镇的名字。相传,当年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在黄天荡大败金兀术后,一路追击来到江苏昆山的陆家浜。人们听说抗金英雄来到了他们家里,无不扶老携幼出来欢迎。其中一个吹鼓手拿出看家本领,吹奏起欢快的曲子欢迎宋军将领。韩世忠听了他精彩的吹奏,不由地夸赞说:陆家浜的吹鼓手吹得真好听!从此,陆家浜的吹鼓手出了名,方圆百里之内凡有喜庆之事总要请他们去吹奏。上海日渐繁华后,来陆家浜请吹鼓手的越来越多,而且都以能请到陆家浜的吹鼓手为荣。后来,陆家浜的一些吹鼓手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途径,便来到上海租房定居下来,专门从事吹奏工作。其他地方的一些吹鼓手看到在上海有钱可赚,便也冒充陆家浜的人前来上海,与陆家浜的吹鼓手混居在一条街上。从此,这条街道被叫做 陆家浜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