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13-08-25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㈠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

张某,男,5岁,2007326日初诊。

患者咳嗽1周,伴流涕,口干喜饮,纳可,夜睡时头汗出。曾服西药未效。舌苔白腻,脉浮。

患儿有流涕、夜睡时头汗出、脉浮等表证。口干喜饮为阳明热证。纳可为未入少阳。舌苔白腻为里饮盛。

综合分析:此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治以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

生麻黄10g,桂枝l0g,生石膏(同煎)45g,杏仁l0g,炙甘草l0g,生姜3片,大枣4枚,清半夏15g,厚朴l0g,苏子l0g,茯苓12g,苍术l0g2剂。

1剂分两天吃,1天只吃1煎。

问:患者夜间有盗汗,为何用麻黄剂而非桂枝剂?

答:白天不汗出说明表不虚,休息、盖被则正气得助,鼓邪外出则见头汗,邪泻则津伤而汗止,但邪未尽,故反复夜卧头汗出。从我的经验看,小儿白天不汗出而夜卧头汗出的,辨证多属表里合病,可参见《伤寒论》第201条。

问:大青龙汤麻黄为八两,应折合18g才对,为何用10g?

答:患儿未发热,解表力不用那么大,参照麻杏石甘汤而减小其制。

问:患儿痰并不多,为何加用半夏厚朴汤降逆化饮?

答:患儿苔腻、咳甚,亦为饮逆证,不一定见痰多才算饮。

2007329日二诊。

其父代诉:服药第1天咳嗽大减,现偶咳一两声、稍流涕,苔薄黄,脉不浮。

冯老师:小儿不喜吃药,现已近痊愈,不吃中药也可,能自愈。嘱避风寒,夜卧前少吃东西,以免助热生痰。

问:二诊仍有偶咳一两声,为何不用药?

答:脉己不浮,表已解,咳微饮亦微,大邪已去,注意饮食起居便可以自愈。何况邪微而用大剂,不注意有时反而增病。

按:对小儿夜头汗出的辨证乃冯老心得。

㈡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

李某,男,26岁,20061113日初诊。

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1周,纳差,大便于,23日一行,胸胁苦满,眠差早醒。婚后1年来早泄,1周遗精2次。舌苔薄黄,脉细弦。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鼻塞、流涕,为太阳病。涕黄,咳吐黄痰,咽痛,大便干,为阳明病。纳差,胸胁苦满,眠差早醒,为少阳病。

综合分析:虽有早泄、遗精等内在虚损症,但内外合病,里不急则先解表再治里,此为定法。予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味。处方:

麻黄l0g,杏仁l0g,炙甘草6g,生石膏(同煎)45g,柴胡12g,黄芩l0g,清半夏15g,大枣4枚,生姜12g,桔梗10g,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2g7剂。

问:仲景书中似乎未见有麻黄剂、柴胡剂合用之例?

答:对。但仲景书是为百病立法,示人以规矩而非巨细无遗,只要你掌握其精神,有是证则用是药,灵活辨证用药则可用于百病。

问:此处用白术、茯苓何意?

答:此案中初诊虽阳证突出,但有内在虚损,所以便干考虑为里津不足。白术、茯苓以生津利饮则津回而大便通,《金匮要略》之白术附子汤是个例子。

20061120日二诊。

咽痛已,胸胁苦满减,仍早醒,鼻塞涕黄,大便2日一行,舌苔白,脉弦细。仍有鼻塞、涕黄加强清热排脓之药。

上方加桂枝l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7剂。

问:用生薏苡仁、败酱草排脓是否从薏苡附子败酱汤出?

答:对,是出于薏苡附子败酱汤,原方为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为阳明方。仲景方虽只二百多方,但神而明之,可化生无穷。

20061212日三诊。

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胸胁苦满已缓解,大便干2日一行,眠差,唇舌糜烂疼痛,1周遗精2次。舌苔白根腻,脉弦细。

大便于2日一行,眠差,唇舌糜烂疼痛为实热。遗精为虚寒。

综合分析:证属寒热错杂之厥阴病,甘草泻心汤加味。处方:

炙甘草12g,黄芩l0g,黄连6g,清半夏15g,党参10g,干姜6g,大枣4枚,白术15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15g,白薇12g,远志l0g。石菖蒲10g,酸枣仁5g7剂。

问:失精家仲景有明示:用桂枝加龙牡汤,何以用甘草泻心汤加味亦有此捷效?

答:失精家用桂枝加龙牡汤是为正治,临床也确实本方多用。但不能死执一方,因为临床变数很多,如果辨为厥阴病,而用桂枝加龙牡汤,则为误治。现在很多人名为辨证,其实是依据西医病名而开药,如此,则离中医辨证施治精神远矣。

20061219日四诊。

唇舌糜烂疼痛已,1周来未遗精,大便11行。因仍有眠差、右少腹不适,继续调理。

2个月后遇之,诉后来未再遗精。

按:此案治疗顺序遵循先表后里,符合仲景大法。麻黄剂、柴胡剂合用对此例效果显著,说明用经方要理解仲景原意方能灵活加减变化,而不可拘于句下。薏苡附子败酱汤原为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为阳明方,亦可看出冯老运用经方之灵活。

㈢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

严某,男,42岁,200825日初诊。

胸脘堵闷、身冷3天。5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经用中西药治疗后,热退而出现胸脘满闷,身冷,口干,纳呆,大便如常,舌苔黄腻,脉弦细尺弦滑。

尺脉弦滑,舌苔黄腻,口干,纳呆,胸脘满闷,阳明里实热。身冷,见于中西药治疗后,津伤而陷于里虚寒。

综合分析:太阴阳明合病,上热下寒,为附子泻心汤方证。处方:

大黄6g,黄连6g,黄芩6g,川附子(先煎)6g

结果:上4味,大黄以开水浸泡,用其汤煎3味,服1剂,证解。尚纳差,与茯苓饮善后。

㈣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

孔某,男,42岁,1976113日初诊。

任体育老师,平素无病,但地震后不久出现肝硬化腹水,听医生说要补充蛋白质,其妻煮1只鸡1次吃下,谁知以后1周大便不行,腹胀难忍,用开塞露不下,用生理盐水、肥皂水灌肠皆无效。患者昏昏欲睡,时说胡话,腹大如锅按之痛。舌苔黄腻中褐,脉沉弦滑。

证属水食积聚成阳明里实热,热犯神明,治以急下阳明实热,与大承气汤。处方:

大黄12g,枳实12g,厚朴18g,芒硝(分冲)15g

结果:患者服1煎,大便先干后溏,泻一大盆黑便恶臭熏天,人即感清醒,腹如卸负重。

后改服小柴胡合茵陈五芩散、茯苓饮等,嘱其喝鸡汤少吃肉,并多吃蔬菜水果,调理半年后腹水渐消。

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

钱某,女,52岁,2006116日初诊。

发热7天。患者7天前由于外感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70C,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当日即入院治疗。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0.83X线胸片:左上肺有片状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入院后,经头孢他啶等抗感染治疗,并配合补液、柴胡针对症治疗,患者热退而复升,反复无常。

此系一例老年患者,且有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经用西药无效,他医又认为患者年事已高,必有气虚阴虚的病机,故用益气养阴药物解毒退热,不效。遂请冯老会诊。

现症见:体温38.9℃,口干苦,咽干,渴欲饮水,胸胁部胀满,右胁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寒、无身痛,汗出热不退,大便干燥,3日一行,小便调,眠差,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口干苦、咽干、胁肋部胀痛,六经辨证属少阳病。脉弦滑,舌质红,苔薄黄腻,口渴欲饮、大便干,辨证属里热壅盛之阳明病。无恶寒、无身痛,可排除太阳病。

综合分析:可辨为少阳阳明合病。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方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

柴胡24g,黄芩12g,大黄6g,枳实12g,白芍10g,清半夏12g,生石膏(同煎)45g,生姜15g,大枣4枚。1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1剂后体温由39°下降至37.2C,口干苦、渴欲饮水、胁肋部胀满症状缓解,大便通畅。又继服上方1剂,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无其他不适,又复查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观察2天痊愈出院。

按:整个辨证过程简单易行,且立足于患者本身,有是证用是方,故收效甚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