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防病养生箴言

 姚添福 2013-08-26

四季防病养生箴言(一)

分享到:

2010-07-13 09:34 责任编辑: 来源: 收藏本文我要纠错


    箴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春季三个月中,为陈旧的万物发新生芽之际,天地间一派生发蓬勃,万物也繁荣新生。人生活在这生发的季节,也应每日晚睡早起,起床后在庭院中散步,让头发披着、身形放松、衣服松解,以反映志气的新生,让生长旺盛而勿摧残杀戮,让予给的多而勿掠夺,让赏赐的多而勿惩罚,这都是春季生发的反应,是人逢春季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春生法则,很易耗伤春主之脏的肝气,至夏季将患寒邪为病,使之本该茁壮成长的反减少。

    评述:春气发陈,万物俱生,人亦应之使志生、新生、多予、多赏,才有利夏长养生。

    箴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夏季三个月中,一派繁荣众秀的气概,经过天气与地气的交会,万物开花结果、勃发生机,人也应迎着夏气之长,晚睡早起,不可厌恶阳光,要使情志无愤怒,与夏天的华英成秀气概一样、生气蓬勃,爱向外进发,这就是夏三月人应夏气而茁壮成长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夏所主之心气,而衍成秋季之疟病,影。向收藏的质量,冬季还易发生重病。

    评述:为应夏三月的蕃秀华实之气,人也宜夜卧早起,无厌日,志无怒、气得泄、爱在外,这样才不致于影响养其茁壮成长的养生之道。否则,非唯夏不能长,还影响秋之疟生、奉收少及冬之重病。此可见夏季养长之要。

    箴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秋季三个月中,万物的生长已容颜平缓而成熟,天气急变而清肃,地气明爽而秋高,此时人亦应秋气之变而宜早睡早起,鸡叫即起床,并使情志安宁平静,以缓解秋天肃杀之气,此时要收敛心神,使像秋气之平容一样,情志也宜内敛而不外泄,因肺气的清肃而顺应秋气的特点,这就是秋季养收的修养法则。如违背了这一法则,可耗伤秋季所主之肺气,至冬季可发腹泻等病证,以致冬季的收藏之气相应减少。

    评述:秋三月,天地清肃,人也宜应其收敛之气而早起卧、志安宁、敛神气、缓秋刑、清肺气。否则可耗伤秋所主之肺气,使冬发为飧泄,影响收藏减少。

    箴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反映出万物生长停顿和一派藏匿的景象,水结冰、地冻坼、阳刚之气似已收敛,此时人亦须顺冬藏之气而早睡晚起,以待阳光和温暖,使情志收敛伏藏,好像有自己的主意、好似已有收获,生活上要远离寒冷趋向温暖,不使皮肤泄气而使内气外逸,这些都是对冬气的顺应,是符合冬天养藏的养生法则的。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肾气(冬主肾),至来年春季可发生萎软厥冷的疾病,且还可致来春应有的生气减少。

    评述:为顺应冬三月闭藏之气,人亦宜早卧晚起、情志伏藏、去寒就温,不泄阳气,以利养藏的长生。逆之则非仅冬伤肾,且波及次春的痿厥和奉生,由此足见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亟须顺应之,始可保健延龄。

    箴言: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不正常的狂风经常刮来,损人的暴雨经常袭来,天地间的四季气候如此令人健康难保,只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异常气候规律不相适应,以致多数人不能活到自然的寿命就夭折了。但是那些善于养生的人能顺从某些气候和环境的异常变化,故可以身不患大病,所需的器物也不缺少,因而其生气即使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不会衰竭。

    评述:此句提出了一项新的认识:一般人只是在习见的自然条件下可顺应求生,但遇到灾难性的气候和环境就难保身体的健康长寿了。但善于养生的人,有的因习练出在尚可耐受的反常情况下保健求生的本领,如气功、导引、漱津、服气、静心、节食等方术,也还是可以“生气不竭”的。这启示人们,不仅要在正常情况下习练养生,也还要学习和训练自己在异常气候和环境下的求生延命之道。当然,这后一种养生法较前一种正常情况下保健的难度更大,但也并非绝对不可能做到,如大地震的厦倒房坍,有的人可延续被困下的生命达十余天之久,这是否也与胎息、咽津、服气、绝谷等养生术的自然或不期然的运用有关?或者是因为其具有若干特异的体质使然?这问题值得从养生学的体质与在异常条件下的习练等角度加以认识和探索。

    箴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

    语译:一年四季阴阳盛衰的变化,是天地间万物生长壮老死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多能做到,因春夏两季时阳气由弱渐生,故此时宜主养阳气以助阳旺;秋冬两季时阴气由弱渐长,故此时宜主养阴气以助阴旺。这就是从根本上来扶弱使旺的养生道理,故这些人就能与世间万物一样因适应阴阳消长的变化而保健延寿。若违背这一根本原则,则等于是自伐生命的本源,损坏自身的真元之气了。

    箴言: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天地间四季阴阳的变化,也即是万物由开始至终结的变化,亦即其生死的根本原因,如不能顺从它则发生灾害,如能适应它则疾病不会发生,这就是人养生的大道理。这种道理,善养生的人能遵行它,而愚笨的人则常不听信它。能顺应阴阳变化的人则可保健长寿,违背阴阳变化的人则常失健而易夭折。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能顺从阴阳变化的则可治可健,违逆它的则常乱常夭。如果应该顺从时却反变为叛逆,这就叫内格,也就是其事物本身的格拒和对抗,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箴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因此善于养生治国的人,对未病先防比已病后治要重视得多,同样道理,对未乱先防较已乱后治也关注得多,这也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的涵义。如果已经生病了才想到吃药,已经成乱了才想到去预防,这就等于是口渴了才想到挖井,要打仗了才去制兵器,不是已经嫌晚了而临时抱佛脚吗?

    箴言: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冬时,拥炉熏衣,啖炙炊煿成积,至春发泄。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发动,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惟用消风、和气、凉膈、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治,自然通畅。若无疾状,不必服药。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春季阳气刚开始回升,万物初发芽初长,正月二月时,时冷时热。年岁较高的人,多有陈旧的慢性病。初有春季阳气攻伐,常感精神昏沉困倦,旧病遂起。加之,去岁冬天,因冷而围炉向火、热气薰衣,并多进烧烤红烧的食物致酿积滞之病,至春天时发泄出来。感到发热头昏,胸膈壅滞常有咳嗽,四肢困倦无力,腰脚疲乏懒动,这都是去冬蓄积的病,应当经常注意此类发病征兆。如初觉此冬春积疾已发作,不可当即就用疏泄利导的中药,以免伤损脏腑,另发其他疾病。但可用消去风邪的、使气平和的、清凉胸膈的、涤化痰饮的方药,或选服用于饮食治疗的方中药性微凉的、有利消化吸收的,酌情结合加以治疗,上述诸病症自可消减而使人舒畅。如果并无何不适症状,则也不必服药。春天气候渐暖和,人们应当常去园林亭阁、空旷敞爽的地方走走,以驱除郁滞的情怀而使生气欢畅。不宜独坐孤寂,心情抑郁少欢。饭量与酒饮不可多食,米面团饼之类也不宜多进,以免损伤脾胃,难以消化吸收。春天的气候常时寒时暖,不可一下就脱去棉衣,宜慢慢递减衣层才对。尤其是老年人,大多元气衰弱、骨质疏松、身体虚怯,春风多冷寒易使人感冒,故宜时刻准备夹衣,遇到天气暖和时可换着单衣,像这样一层一层随冷渐加、随暖渐减,切忌一瞬间就将棉衣、夹衣收藏不用。

    评述:这一段春季养生之道,在衣食住行、防病舒心等方面着着细腻关照,实属经验之谈,更有利体虚年老者奉行以保健防病。

四季防病养生箴言(二)

分享到:

2010-07-13 09:34 责任编辑: 来源: 收藏本文我要纠错


    箴言: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夏至以后,宜服不燥热平补肾气暖药二三十服,如苁蓉丸、八味丸之类,以助元气。(元·邹铉《养老奉亲书》)。

    语译:夏天气候炎热,但在屋檐下过道或墙有穿洞和破窗之处,都不宜纳凉解暑,以免贼风吹人致病。饮食也宜微温和软脆,不可吃太多,如担心夏日太长易饥,宁可间或再食。口渴宜饮小米粥,或稍温的豆蔻汤饮。对生冷肥腻之类饮食,尤宜尽量减少。若想吃瓜果之类的东西,宜稍微吃点不可贪多。夏至以后,体质稍虚的人,可因人因虚不同而选服一些药性不燥热而能平补肾气的温补药二三十剂,如苁蓉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以助元气的恢复。

    评述:此句主要是就夏季调理饮食和纳凉提出若干符合养生之道的经验,值得一试。

    箴言: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稍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著,使人扇风取凉。……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梳,自然去风明目矣。……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屋檐下,走廊里,弄堂中,破窗处,都不可藉以乘凉,这些地方虽较风凉,但致病的凉风最为厉害,只宜在空敞的堂屋、净室、水亭中,树木的荫凉处,因其空敞洁净,自然感到清凉舒爽。这样的处所更适宜于调呼吸、静心神,似若有一团冰雪聚于心中,自会感到外界的炎热在我心中已大消减;而切不可因环境炎热引发内心也热燥,如这样自更满热上加热了。……夏天,也不得在星月下露宿,或自己睡着,还要他人为你掮风而图凉快。……头为人身各条阳经的总汇,尤不可当风露宿,睡卧的地方须谨密探查有无即使是微小的孔隙,以免风钻进来,伤损脑神经。夏季三个月内,宜每天用双手手指当梳子,由前额往颈项后梳1~2百次,但不可有伤头皮,应当在避风的地方梳发,久之自然可去除风邪且能明目生发。夏季三个月内,须安静其精神的……安在安息其心火的炽旺,使心神澄清平和,对外宜远浊声淫色,对内宜清茶淡饭、少食多餐。常可登高远眺,使心旷神怡,早睡早起,不厌避白天,并顺应正阳之升,以消除暑热之气。

    评述:此句进一步谈及夏季防风、防凉及饮食、生活养生之法。有助保健防疾。

    箴言: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语译:夏季要防暑防热,也要防因去署而取凉的不当习惯,长夏的时日则须防避湿邪的为病。

    语评:此句进一步补充并再次叮嘱,夏当防暑防热,也要防取凉之不当,长夏宜防湿。

    箴言:秋时凄风惨雨,老人顿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语译:秋季常多刮风落雨,凄惨悲愁,老年人在此时节常多伤秋之感。亲朋或后人如见其情志多愁而不乐,便宜多方诱导和劝说,使之能驾驭心神、振作起来而忘秋之伤感悲思。

    箴言:但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痢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疾劳、①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煿,并自死牛肉,生绘鸡猪,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蚱酱之类;若风气、冷病、②痃癖之人,亦不宜食。……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注释:

    ①五痔:此处疑为五疔,古中医将疔痔分为心、肝、脾、肺、肾五类,或依颜色分为赤、青、黄、白、黑五种。

    ②痃癖:音xuanpi,读玄辟,泛指脐腹或胁肋部患有痞块之证。

    语译:如在春或秋季,老病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安心保养,可根据个人的情况加以养护,秋天不宜催吐或发汗,这样可使人发热消瘦以致五脏六腑受到干扰;但可酌情针灸,如下痢可选用汤散方药以助阳气恢复。如若患有辛劳之病或五痔、消渴等证时,则不宜进食干饭、烧烤、生而不熟的鱼、鸡、猪肉,浓酒、久藏或有臭味和过咸、太酸、甚粘滑的食物,生菜、瓜果和腌酱一类的东西;若患有风病、冷病、痞块一类疾患,上述各物也不宜吃。……秋季的气功导引,可于清早尚未起床时,闭目叩齿廿一下,吞咽口液,并搓热两手熨眼皮数次,此很能使视力明朗。

    箴言:冬三月……人之骨痛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面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肺邪人肾则多呻,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的三个月,……如有人感到骨痛的,那是因为肾虚;齿不齐正的是因为肾衰;牙齿脱落的是因肾风;耳痛的是因肾气壅滞;人爱打哈欠的是因肾有邪气;人的腰伸不直的是因肾已困乏;人的颜色发黑的是因肾衰;人的面色紫而光泽是肾健无病;人的骨关节鸣响的,是因肾气疲弱;肺病传肾则人多呻吟。对肾的疾病,可以吹气为泻肾,吸气为补肾。

    箴言:冬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胸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小烘炙,尤其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人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饮食之味,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犹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日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冒,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勿房事,不可多食炙煿肉面馄饨之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人的阳气多潜伏在体内,如有病须治疗时宜采用吐法使病邪外泄;心膈处感有发热时,忌多汗或用汗法,是防止伏阳外越的缘故。此时宜服浸药的酒,如山药酒一、二小杯,以迎升阳气抗病。如感体力虚乏时应多休息入睡。当感到寒冷已甚时才加棉衣,并逐渐因冷极而加厚,不可一次加得很多很厚。屋帷之内感到没有寒意就可以了,不宜过多地用火热烘烤,这样是很损伤人体的;人的手足是与心相感应的,故冷时也不可用手烤火过热,此可将火热引入心气,使人烦躁不安;不可对着火上烘烤食物即吃,寒凉的药是治不好热极的病,亟温热的药也不用来治冷极的病,这是因为寒水多湿,火热多燥的缘故。冬季的饮食,宜减酸味增苦味来保养心气。冬三月因肾主令,其水司咸味,因恐肾水克心火,心易受病累,故冬季宜养心气。故宜居住在不透风的房室内,衣裳应穿得十分保暖,要调理好饮食五味,使冷热适宜,切不可迎寒顶风。老年人更应十分注意,是恐被寒邪引发感冒而发咳喘、麻痹、头昏眼花等病;因冬三月,阳气多潜藏于体内,阴气多越于体表,此时老年人多有上热下冷的不适毛病;老年人于冬季不宜多用热水洗澡,这是因为内藏的阳气,如为热烫的浴水所逼必大汗淋漓,老年人骨肉疏薄,这就常易患感冒并引发其他病患;冬天不宜过早外出以触感寒风冰霜的淫威;早上起床后,可饮醇酒一杯以御严寒;晚间可酌情服用消痰饮凉膈热的药使心气和平,不致心火上涌;入冬宜戒房事,不可对烧烤肉食,馄饨面食过多的进服。

    评述:此句对冬季的衣、食、住、行、入睡、用药和房事等项的养生要求备述颇为详细,对老年人更多叮咛,确有经验之谈,迄今仍有些颇具指导保健长寿的实用意义。当然,其中某些用五行生克制化类推的有关措施,如饮食减酸增苦,不可沐浴之例聊供借鉴,并非绝对的清规戒律。

    箴言: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也。(明·胡文焕《新创摄生集览》)。

    语译:生活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危难的事情,人生健存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病死的不幸。这些都是善于养生者的预见和警戒意识。

    箴言: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晋·葛洪《抱朴子·用刑》)。

    语译:明隙诊治病患的医术的人,多应有预防尚未发生的一些病的保健养生技能。

    箴言: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疴方悔养生疏。(宋·陆游《剑南诗稿》)。

    语译:遇到了麻烦事不好处理时,才知道自己所学所闻的真本领太少太晚,当自己生了病时才后悔以往对养生之道的荒疏是无知的。

    箴言: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语译:与其在生病后去救治,不如在无病前去摄生保养。

    箴言: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清·曹庭栋《老老恒言·防疾》)。

    语译:用方药来治疗已得的疾病,还不如病前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调理摄养更为有利。

    箴言:爽口物防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宋·邵雍《击壤集》)。

    语译:多贪口福的人须当注意患病,如心所欲的快事过多必生祸殃。与其得病后去求医求药,何不在病前注意做到预防和摄养呵。

    箴言:养生之本,凡事有节;人之寿夭,在乎调摄。(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语译:养生的根本法则是,做任何事都要有理有节;人的长寿与夭亡,关键在于平时的调养珍摄。

    箴言:善摄生者,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适阴阳升降之理,安养神气,完固形体。使贼邪不得人,寒者不能袭。(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语译:·善于养生长寿的人,主要是能审察天地间万事百物进退出入的道理,能适应阴阳消长升降的变化,平时能安养其神气,保护身形健全结实,使病邪无法入侵,冷热也无法向他袭击。

    箴言:谨于摄生,春夏奉以生长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此无病之时,不药之药也。(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无病服药辨》)。

    语译:要谨慎把握养生的习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应顺奉,进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常规,清心少欲,淡泊平静不奢华,经常保持精气神的健康强壮,这些都是未生病的时候,不需用药的特殊预防药。

    箴言: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战国·《吕氏春秋·达郁》)。

    语译:肌肉皮肤应长得致密紧细,血脉应让其顺利通畅,筋骨应使其坚固健实,心神情志应尽可能平和安静,精气应尽可能运行通畅。这样就不可能有病邪留身,恶疾也无法产生。病邪的留身,恶疾的发生,都是由于精气的郁滞所引起。

    箴言: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摄生最要。(清·陈文囿《医述》)。

    语译:心为人一身的主宰,脾土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母亲,故善养心脾这人生的两大父母,实为养生最重要的原则。

    箴言: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今吾忧寒疾而先服乌喙,忧热疾而先服甘遂,则病未作而药杀人矣。(宋·苏轼《东坡先生志林集》)。

    语译:养生所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是饮食起居宜谨慎,和节制浪声淫色而已。这慎与节是用在来病之前而先预防,而求医服药则在疾病已生之后。今我们有的人因怕患寒疾而先服乌头类热药,怕患热疾而先用甘遂等寒药,这岂不是疾病未发而药却在杀人害人了吗!?

    语译:养生之药不可乱吃浪吃!未病而先用药,岂不是自找苦吃和自惹祸灾吗?

    箴言:老来疾病,都是壮时作的。(明·德清《菜根谭》)。

    语译:老年人得的疾病,大多是少壮时逞欲逞性所潜伏下来的。

    箴言:人待老而后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矣。(清·粱章钜《退庵随笔》)。

    语译:如果一个待老年后才注意养生,这就好似如贫穷后才想到去储蓄一样,虽一再卖力也于健康少有补益。

四季养生秘诀(1)

分享到:

2010-07-13 09:34 责任编辑: 来源: 收藏本文我要纠错


    顺应阴阳气化是四季养生的奥秘。

    春、夏、秋、冬该如何养生?

    阴气在哪些地方最多?

    阳气在哪些地方最多?

    四季养生的秘诀——顺应阴阳气化

    春天如何养生?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养神志以欣欣向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

    所以《黄帝内经》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到庭院中散步),以使志生(使志气生发)。

    夏天如何养生?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了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不要怕阳光),使志无怒(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闭汗),若所爱在外(多到户外活动)。

    秋天如何养生?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收敛神气,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完谷不化的腹泻),奉藏者少(降低了适应冬天的能力)。

    所以《黄帝内经》说: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与鸡一起作息),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冬天如何养生?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会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适应春天的能力)。

    所以《黄帝内经》说:冬三月,万物闭藏,水冰地冻,无扰乎阳(不要耗散阳气),要让神气内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必待日光(多晒太阳)。

四季养生秘诀(2)

分享到:

2010-07-13 09:34 责任编辑: 来源: 收藏本文我要纠错


    阴虚的人如何养生?

    ——阴虚的特征

    阴偏衰,指人体精、血、津液亏耗,阴不制阳、阴液不足,主要是肾阴不足,因为肾阴为诸阴之本。

    阴虚则热,所以具体表现是:五心(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上火,咽干口燥,消瘦盗汗(夜里睡醒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导致阴虚的原因:主要是邪热伤阴,五志(喜、怒、悲、思、恐)太过,化火伤阴,久病体虚耗阴。

    ——阴气在哪些地方最多?

    第一,海边、山林、河畔、高山。在这些地方进行锻炼,做深呼吸,吸入大量的阴气,无疑对长寿十分有益。

    第二,接地气。这是养阴的重要方法。因为天为阳,地为阴,地是阴气的矿藏,所以接地气十分重要,这就是说,应该经常赤足,这样地气可以从足心的涌泉穴上升入体。

    第三,北方。这是阴气产生的重要方向,所以阴亏养生要面北,以汲取北方阴气。

    第四,夜晚,面向月光。因为昼为阳,夜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所以阴亏的人养生,在夜晚面对月光效果最好。

    第五,低凹处。这是阴气较浓之处,因为高为阳,低为阴。住一楼的人也有好处,每天都能接着地气,因此寿命要比住高层的人长。

    总之,地气、北方、月光、低凹之处都属阴,是采吸阴气(所谓负氧离子)的有效地方。

    阳虚的人如何养生?

    ——阳虚的特征是什么?

    阳偏衰,指人体功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阳虚则寒。人体阳气不足,主要为肾阳虚衰(命火不足),因为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

    产生阳虚的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包括饮食不当、劳倦或疾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气在哪些地方、哪个时辰最多?

    第一,正午,日头当顶,立于庭院,脱帽,日精可从头顶百会穴入人体。

    第二,站在高楼、高处面向南方,打开窗户,阳气可随光照从皮肤进入人体。

    第三,日出时,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阳气可从鼻孔及人身皮肤腠理(毛孔)进入人体。

    第四,晴天,蓝天白云,立在旷野,做深呼吸,阳气可从口鼻进入人体。

    总之,要去天气高、太阳光好、南方、东方、向光、高凸处去采吸阳气。

    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人体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中医对五脏养生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