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功导引按蹻术对经络浮支里支关系的研究

 阅微印社 2013-08-26

内功导引按蹻术对经络浮支里支关系的研究

周潜川遗作  周巢父  周怀姜整理

  我们为了贯彻党中央中医政策的要求,在继承、整理、提高中医学术水平的号召下,对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中尚未被人普遍认识和重视的经络里支问题,作了初步的观察。希望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按现行经络或针灸文献记载,皆言浮支而不详里支。例如:最古的《素问》、《灵枢》及隋朝杨上善注的《黄帝内经.太素》,对经络里支仅概括提及,然而对经络里支的重要性,各书亦皆不加强调,以致针灸或内功导引按跷术,传及至今,一直侧重浮支而不重视里支。因而经络里支对人体气脉的调济(调剂)和治疗上的作用,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养生家所宗的《黄庭内景经》秘密部经义所云,人体阴阳脏腑,营卫气血,四肢百骸等等,都靠经络的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都靠经络的调济而互相承制,皆得所愿。苟经络失其所司,则五脏六腑无真之炁,将失其通畅而致病老死亡。同时,经络之浮支里支,内外相贯,如环无端,其中奇经八脉对十二正经,犹如湖沼之于江河的作用。且奇经八脉有的部分浮行于表,而部分又潜行于里(例如任、督、带脉),有的则全行于里(例如中脉),有的借正经道路以行令(例如带脉、冲脉、二跷脉与二维脉),规律错综复杂,单究浮支,则莫知其纪。然而养生家证诸“内视功法”,致在其所习用的内功导引按跷术上。对于这些规律又确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完整知识,故盛倡人体表里经络存在有许多相互出入交会,相互流注影响的大小“关窍”的论点。这种说法,在浮支的针灸或内功按跷术上,人们已积累了一些形质上或气化上的经验。然而对里支则尚未予以很好的发掘或注意。我们根据《峨嵋天罡指穴法》在临床应用上的反应,以及经论与内景功法的启示,利用科学仪器对它进行了一些观察,把经论所述的关于无形的气化的规律,初步变成有形的结论。观察方法即选定基本健康男女共2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峨嵋天罡指穴法》进行外景导引按跷总共84人次,然后用京I型经络测定仪进行表里观察,测定结果证明经络里支对浮支父母主客各穴的皮肤导电量,显然有巨大的影响。亦即在内功按跷前后对比,它们的导电量变化甚大(详后表),这充分说明表里相应,有如桴鼓,亦犹影之随形,而里支的真实存在,似无疑问了。

内功导引按跷术概说

  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此为古人象天法地、远观近择而对养生术所作的基本总结。又云:“若人能慎养,不令邪风,忤经络,适中经络,未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但对这一精湛的内景学术“上工治未病”的知识,非人人得能掌握。以后按吐纳导引之术,又分为“内景导引术”与“外景导引术”两种。所谓“内景”,即自己用呼吸吐纳的方法或内视观想的口诀,达到元真通畅,气脉归元的目的。所谓“外景”,即在体外用一定的手术,在形质上循一定的经穴,进行按跷,以收气脉流畅、阴阳平衡、祛病延年的作用。或用救治因练气偏差而产生的各种疾患,均有反掌之效。尤以内功导引按跷木讲究运用真气与主取里支经穴,为其独特之优点,诚有足资深研者。

观察方法与观察所得

我们采用经络针灸“灵龟八法”所提示的交会之穴“融会”和“内景功法”所提示的奇经里支关窍,综合起来进行观察。其穴位名称,所属经络,与父母、夫妻、男女,主客之所属,列表如下:

奇经八脉 里支关窍 八穴

属穴 属穴

冲脉 锁条① 公孙(父穴) 内关(母穴)

带脉 灵台②日月 足临泣(男穴) 外关(女穴)

阴跷脉 阴跷库、天窍 照海(客穴) 列缺(主穴)

阳跷脉 轳辘关、阳跷关 申脉(妻穴) 后谿(夫穴)

阴维脉 锁条① 内关(母穴) 公孙(父穴)

阳维脉 灵台②日月 外关(女穴) 足临泣(男穴)

督脉 阳跷关、轳辘关 后谿(夫穴) 申脉(妻穴)

任脉 阴跷库、天窍 列缺(主穴) 照海(客穴)

  注:①“锁条”在脐之两侧,由脐中外开一寸至寸半部位。

    ②“灵台”位于背部14椎下两旁大筋外侧边缘,由14椎外开二寸半的部位。

  由上表观之,八穴分布不同的正经经络,且上下距离甚远。其彼此遥相呼应的作用,按诸临床实践,证之有效。而各经所论,语焉不详,莫知其奥。溯自晋代以来,习内景功法者,不以医闻;执医业者,则又习而不察;分道扬镳,致使经络里支的学术研讨,噤若寒蝉,几成绝响了。据内经经典所云:它们之间在“体”、“用”上互有“能”、“所”作用,皆属诸经络里支与浮支的表里出入,大会小交的关系,才能调节溢满,水火既济,导致中和,阴平阳秘。故有“砭针之能行内外,水中推火,上下交经,如应手驱”以及“灵龟飞腾八法”的记载,足证古人对灵龟八穴与脉交会是有实践基础而为论据的。

  我们主要观察的目的,是研究八穴彼此间的“能”,“所”关系是否有“飞腾”的作用,从而求证经络里支与浮支的“能”、“所”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从达继承和提高的旨意。

  我们选定20名青年(男女各半、健康情况一般)分为四组,进行观察:

  第一组:为八穴全取,在各该穴上,全部依法内功导引按跷,先后皆以京I型经络测定仪测定各该本穴之皮肤导电量(微安),作为对比。测定结果:导引后之导电量显著增加(见下表)

  第二组:仅内功导引上肢四穴,随即如法测定下肢相应之四穴。测量结果:其导电量显著增加(见下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测法 导引本穴测量本穴 导引上肢各穴测量下肢各穴 导引下肢各穴测量上肢各穴 导引灵台、锁条测量上下八穴

统计项目穴位 例数() 平均上升(微安) 例数() 平均上升(微安) 例数() 平均上升(微安) 例数() 平均上升(微安)

内养公孙后蹊申脉列缺照海外关足临泣 55555555 18.913.319.07.427.58.624.29.6 5555 5.512.67.412.1 4444 22.910.623.821.6 55555555 19.81.7573.114.92.214.81.2

  第三组:仅内功导引下肢四穴,随即如法测定上肢相应之四穴。测定结果:其导电量显著增加(见下表)

  第四组:为上下八穴皆不内功导引,而仅内功导引里支关窍,随即如法测定上下肢八穴导电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其导电量亦皆显著增加。

  注:①第三组原定5人,其中1人因事未测仅4例。

    ②第四组限于时间,且此次观察尚属初阶,故对里支关窍的内功导引,尚未全用,统以身前取带脉之“锁条”,背部取督脉之“灵台”。按:带脉统主三阴三阳的升降,督脉都督三阳的运行,故结果证得各穴之导电量亦显著增加,此亦足以说明里支与浮支的关系矣。

附带发现的问题

  (1)女性下肢四穴导电量的上升,一般均高于上肢四穴,而男性相反。此亦足说明:男性属阳,阳开于上,故上肢导电量较下肢增高,女性属阴,阴注于下,故下肢导电量较上肢增高为多。据此,亦可资药疗或内功导引按跷术之辨证论治的借鉴。

  (2)内功导引前后皮肤导电量一般均增加,甚至有高达30倍之多者,只有四例男女的个别穴位降低,但降低数值,相刘甚微,而此数名个别穴位数据降低者,在观察时即对其体质作了初步了解,多有慢性病(如气虚、闭经等症)。此亦足以从反面说明浮支里支气血盈亏在经络上的相应现象。由于这次准备不足(限于时间和条件),对选定对象的健康状况没有经过科学的检验,故暂不引为分析的根据。但总的看来,都相应的升高了,这说明我们观察得到的客观规律,里支浮支是基本存在的。

  (3)观察过程中,男女各一例对“八触反应”小的,所测定增高的数据也小,这种情况如进一步统计整理,或可作为将来在内功导引术中判定患者内在疾患的参考。例如其中一例为风湿流注经络者,其八触反应甚小,导电量增数亦少,甚至有略为降低者。

小结

  以上的观测,初步说明下述问题:

  (1)在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里,正经与奇经的分类流注途经,奇经的假穴流注,以及里支浮支出入的规律,是古人从外在内功按跷或从内景功法上,通过实践而证得的东西,有它严密的逻辑性和基本正确的规律性。

  (2)奇经八脉确有调济周身气脉流注的“能”、“所”作用,导引吐纳等形质上的动功法,确能调济经脉之流注,而外景的内功按跷术,对促进人体气脉流注循环的作用,尤具立竿见影之效。

  (3)经络的里支是存在的,其对浮支确起表里互用的作用。亦即气脉的流注与里支的作用关系尤大。

  (4)研究经络学说,不能片面的单据浮支反应现象归纳,忽略里支是不全面的,也违背了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观点。经络学说的表里合璧问题,是经络研究的一条新道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