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基础知识培训

 昵称13645805 2013-08-26

木耳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又名木耳、耳子、光木耳、云耳。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不仅有独特的味道,而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营养成分仅次于肉、蛋、鱼、豆,而为其他任何蔬菜所不及。因此,人们把黑木耳比作素中之荤的保健食品。


二、栽培管理:


(一)常用配方

     

      玉米芯粉73%、麦麸5%、糖1%、石膏1%,棉籽壳20%,培养料含水率60%65%

    

      培养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木屑选用阔叶树种;玉米芯应先在日光下暴晒1天到2天,用粉碎机打碎成黄豆粒到玉米粒大小的颗粒,不要粉碎成糠状,以免影响培养料的通气性。

      (二)工艺流程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做床催芽露天管理采摘凉晒

      1、拌料。 拌料要拌匀,保证含水量在65%左右。

      2、装袋。人工装料时要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要求上下松紧度一致(菌袋装料时以不变形、袋面无破褶、光滑为标准)。原种菌袋包装采用装料压实料面窝口扎棍覆棉花盖纸盖系胶筋。栽培种菌袋包装采用装料压实料面窝口扎棍。原种湿重0.6公斤,栽培种湿重1.15公斤。当天装的菌袋()要在当天灭菌,不能放置过夜,以免产生杂菌,发酵、酸败。如当天不能灭菌,应放到冷凉通风处过夜。

      3、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提前将灭菌锅锅屉放好,要求锅屉离锅水平口约10厘米,上面放麻袋片,17cm?33cm的菌袋灭菌时需装在铁筐中或在蒸锅内搭架子,16cm?52cm的菌袋灭菌时培养袋依长向平放成“#”字重叠排列在锅屉上。行间距3公分,便于内部空气流通。然后用塑料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100℃后再保持12小时。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4、接种。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菌袋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接种箱内;栽培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 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然后用每立方米5克高锰酸钾,10毫升甲醛熏0.51小时。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用灭菌的镊子将栽培种弄碎,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层,这样黑木耳菌丝萌发快,抢先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侵染。每瓶三级种可接30袋左右。

      5、发菌管理  菌袋接菌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35cm左右,培养初期,袋应直立整齐摆放,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待菌丝伸入培养料内后,可以将袋底相对,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迭叠4排。菌袋发菌时将培养袋摆成“#”形,高十层左右,初期四个菌袋一层,每垛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随着温度的升高可改为三个一层或二个一层。

      培养前期,即接种后15天内,培养室的温度适当低些,保持在20℃22℃,使刚接种的菌丝慢慢恢复生长,菌丝粗壮有生命力,能减少杂菌污染。中期,即接种15天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到25℃左右,加快发菌速度。后期,当菌丝快发满,即培养将结束的10天内,再把温度降至18℃22℃,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分解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强,产量高。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 培养室的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间。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培养室的窗户要糊上报纸,使室内光线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分钟。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作用。后期,更要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

      6、做床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并要求避开风口。 土质粘重的地块作距地高5cm,宽90cm,长度不限的床,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 床做好后,床面应浇一次重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

      7、催芽 接种好的培养袋经4050天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催耳,应再继续培养1015天,这时,培养室要遮光,同时适当降低湿度,防止耳芽发生和菌丝老化。培养好的菌袋就可运往场地,运输时要轻拿轻放。 1%石灰水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然后捞出后控干。将17cm?33cm的栽培袋取下牛皮纸和棉塞,用绳扎好口,然后划V字形口,最底层的口应离地面5cm以上。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排列。将二个床的菌袋摆放在一个床内进行催芽管理。每平方米可摆40 (16cm?52cm菌袋可摆20) ,袋与袋之间留3cm的距离,排放时地面不铺地膜,排放时如地面干燥需喷底水;地面比较潮湿的可直接摆放。排放完毕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草帘子,此后进入催芽期管理。开口后的菌袋进入催芽管理阶段,此期不可向袋上浇水,应注意床内的湿度,这个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这个期间床面温度要控制在24℃以下,若温度超过24℃,应通风使温度降到24℃以下。耳基形成后,进入出耳期管理。

      8、露天管理 分床前需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地膜,菌袋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16cm?52cm菌袋要从中间割开),每平方米摆放20袋,袋间隔10cm,以免木耳长大粘连和影响空气的流通。在人行道铺喷水带,水泵用自控开关控制。

生产黑木耳浇水是最关键的一环。要采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pH值是中性,采用专用喷水设施进行喷水,现用的喷水设施主要有微喷喷头,喷水带等。喷水时间应合理安排,一旦定下后就不能改变。如自小开始,早晚浇水,那么直到最后也不能变,不能不管什么时候想浇水就浇水。可以采取:早3点到7点,下午3点到晚上7点的浇水方法。干干湿湿,干湿交替,黑木耳耐旱性强,耳芽及耳片干燥收缩后,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可恢复生长发育。干燥时,菌丝生长,积累养分;湿润时耳片生长,消耗养分,在整个管理时期,应掌握前干后湿,形成耳芽后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

      9、采摘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不可用手握住耳片帖根处拧下。

      10、凉晒 采后要及时凉晒,凉晒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凉晒时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凉晒要用网状物,上下通气。凉晒中途不可翻动,要一次性晒干。

 

                             杏鲍菇栽培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概述:

杏鲍菇是一种珍稀平菇。亦称刺芹侧耳、雪茸(日本)、干贝菇,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被称为平菇王。杏鲍菇营养丰富,干品中蛋白质含量为20%,粗纤维含量为13.28%,粗脂肪含量为3.50%,多糖含量为6.30%,灰分含量为6.10%。已测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15.8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5%。杏鲍菇还含有一定量的磷、钾、铁、镁、钙等无机盐及维生素B1,其含有的特异性多糖能调节人体免疫力。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栽培技术:

按照盛装培养料容器的不同,杏鲍菇的栽培方式有瓶栽、袋栽、箱栽和柱形栽培筹方式;根据出菇时是否覆土,又可分为覆土栽培和非覆土栽培两种方式。目前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袋栽、瓶栽和覆土栽培3种方式。瓶栽主要在工厂化生产中使用。袋栽应用面广,是最主要的栽培方式。按照出菇方式的不同,袋栽又可分为直立一头出菇、墙式堆码两头出菇、长袋横卧(或斜立)侧面出菇等方式。覆土栽培主要有畦式覆土出菇和垒墙式覆土出菇等方式。由于菌丝的抗杂能力较差,杏鲍菇不能用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也很少采用。

下面以熟料袋栽和覆土栽培为例介绍杏鲍菇的栽培技。

1.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覆土(仅覆土栽培有此环节)-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2.栽培季节 

杏鲍菇适宜的出菇温度范围较窄,气温低于8℃或高于20℃,都难于出菇,最佳的出菇温度为12-18℃。因此,各地应根据杏鲍菇出菇期间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好栽培季节。在自然条件下,一般是以当地气温降至18 的日期,提前50d制栽培菌袋为宜。

3)塑料袋选择

15cmx30cm17cmx33cm的折角袋(直立式一头出菇)     

(1215)cmx55 cm筒袋(横卧接种穴出菇或畦式覆土出菇)

17 cmx38 cm20cmx40cm22cmx42cm筒袋(均可采用墙式堆码两头出菇、畦式或垒墙式覆土出菇)

4.培养料准备

可选用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豆秸和花生壳等作为碳源,选用玉米芯、麦麸、米糠和黄豆粉等作为氮源。除碳、氮源外、,还应准备少量的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或白糖等。各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  

①常用配方

配方A:棉籽壳60%,杂木屑20%,麦麸10%,玉米粉8%,磷酸二氢钾0.2%,石膏1%,石灰 0.8%。

配方B:杂木屑73%,麦麸20%,玉米粉5%,石膏1%,糖1%。   

配方C:棉籽壳78%,麦麸15%,玉米粉5%,石膏1%,石灰1%。

配方D:玉米芯50%,棉籽壳3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配方E 杂木屑38%,棉籽壳20%,豆秆粉20%,麦麸20%,石膏L%,石灰1 %。

在不影响培养料透气性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2—68%之间。

5)装袋灭菌

装袋完毕后应及时灭菌。从拌料至装锅灭菌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 h。装锅后应在2 h内使锅内温度升至60℃以上,4 h内达到100℃。这样可避免培养料在装袋或灭菌过程中因料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出现酸败现象。灭菌时间要求在0.15 MPa的压力下灭菌2h,或常压下100℃维持12—14h  

 灭菌结束后,将料袋置于洁净处冷却。在装袋灭菌冷却的全过程中,料袋最好盛放在周转筐内,减少搬动,降低污染率。

5)接种

        当料袋温度冷却至28℃以下时,即可置于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接种。常规方法消毒,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直立出菇一头接种,墙式出菇两头接种,细棒长袋横卧出菇于袋身同侧打三眼接种。

6)发菌管理

   接种完毕后,及时搬入事先清扫消毒的培养室内发菌。发菌期间的主要工作是控温、降湿、通风、遮光、翻堆和清除杂菌。培养室气温应控制在20-26℃之间,初期气温以25℃左右为宜。菌袋中的料温上升后,室温应调低至22℃左右为好。整个发菌阶段,料温都不要超过28 ℃。料温过高,轻则产生热害阻碍发菌,影响后期产量;重则烧菌,导致栽培失败。

      发菌阶段,培养室应遮光,维持黑暗,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隔10 d左右翻堆一次,使菌袋发菌均匀,同时捡出污染菌袋。为加快菌丝生长,扎绳封口的菌袋应在菌丝封面并吃料23 cm后扎眼透气。

      气温较高时,应注意防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一般经40 d左右可长满菌袋。

7)催蕾 

   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10d左右,积累更多的养分。当气温下降至10—18 ℃时,就可进行催蕾管理。

     为了使其出菇整齐一致,可先进行搔菌处理。具体做法是:用小勺刮去袋口表层老菌种,并使袋口料面变平。搔菌时间一般在菌丝满袋后即可进行,因搔菌后还需要10 d左右的菌丝恢复时间,菌袋在此期间可进一步成熟。

    如果袋口或菌袋中部已有原基形成,则不再进行搔菌;可以直接进入出菇管理。搔菌后要进行保湿管理,用塑膜将袋口覆盖,或用纸将套环口封住。约过10d,当料面重新长出新的白色气生菌丝时,即可喷水增湿催蕾。催蕾期间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低于8℃或高于20℃都难于形成原基,最佳催蕾温度为1015℃。空气湿度应维持在90-95%,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6d,即可出现白色原基,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菇蕾。

8)出菇管理 

   当原基分化形成12 cm小菇蕾时,应及时开袋进行出菇期的管理。开袋过早,原基难于形成或出菇不整齐;开袋过迟,子实体己在袋内长大,会形成畸形菇,严重时子实体会萎缩腐烂。将袋口塑膜向外翻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3 cm,露出小菇蕾。

    如幼菇过密,可适当疏蕾,汰劣存优。短袋每袋留3—4个,长袋每穴留1-3朵,以保持菇体形美、个大,商品率高。出菇阶段,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的调控,才能获得高产。

温度调控 

  温度应保持在8—20℃范围内,最好控制在15-18℃,在该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正常健壮。温度低于6-7℃时,子实体生长几乎停止。当长期处于菇体发育所需温度的下限8℃左右时,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多有瘤状物出现,商品性大受影响。当温度超过22℃,已形成的小菇蕾会萎缩死亡。不同生态型的杏鲍菇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实际栽培时应具体品种具体对待。

         湿度调节 

 水分与湿度管理对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非常重要。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当菌盖直径长至23 cm后,可适当调低,控制在85-90%,有利于防止病虫害发生。  当气温高,空气湿度低于80%时,应适当喷水降温增湿,但主要用轻喷、勤喷的办法往地面和空间喷水。

   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以免引起子实体黄化萎缩,严重时感染细菌而腐烂死亡,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采收前2—3 d,为了延长采后的保鲜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为宜。当一潮菇结束后,菌袋失水较多,可用注水法和浸水法给菌袋补水。

  光照调节 

 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散射光,光照强度似500—1 000 lx为宜。光照过弱,易形成无头菇;光照过强,子实体易失水干燥,颜色不白,商品性下降。

           空气调节 

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加大通风量,始终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当室温偏高(18℃以上),湿度偏大时,更要注意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引起子实体腐烂和病虫害危害。通风应与控温调湿统一管理,做到既能通风良好,又能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9)采收与转潮管理 

    当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菌盖直径与菌柄一致或稍小于菌柄时,就要及时采收。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清理料面,停水养菌45d,再调节好菇房的温、湿度和通风等条件。

    相隔14 d左右,还可采收第二潮菇。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70%以上,第二潮菇朵形小,菌柄短,产量低。故工厂化栽培只采收一潮菇。若管理得当,袋栽的总生物效率可达50-60%。如将采收一潮菇的菌袋再脱袋覆土栽培,可明显提高二潮菇的产量。(10)覆土栽培 

    覆土栽培有利于调温保湿,可显著提高杏鲍菇产量,是杏鲍菇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杏鲍菇的覆土栽培可分为畦式覆土出菇、单排菌墙覆土出菇和双排菌墙覆土出菇等方式。下面简要介绍双排菌墙覆土栽培的技术要点。

  覆土栽培的季节  由于杏鲍菇菌丝抗杂菌能力较弱,长满料袋后也易被木霉等杂菌感染,因此掌握好季节是覆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根据杏鲍菇出菇对温度的要求和木霉等杂菌活动的特点,杏鲍菇脱袋覆土出菇应在气温低于15℃时进行,当气温高于18℃时,不宜进行脱袋覆土栽培,否则菌袋会被杂菌污染而腐烂。

   覆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菜园土、田土、河塘泥等均可用作覆土材料。覆土材料要求透气性和保水性好,土质疏松,吸水不板结,无病虫杂菌污染。土粒直径一般以0.51.0cm为宜,含水量为20-22%,即手握成团,掷地能散。

  先用2%甲醛和01%敌敌畏对覆土材料进行消毒杀虫,要求边喷边拌,然后用薄膜覆盖密闭处理2448 h,最后按2%的比例添加石灰拌匀备用。        

   菌墙的垒砌 

    挑选生理成熟的菌袋,将菌袋一端的塑料筒膜去掉,露出一半菌柱,另一端袋口先不打开。菌袋按两列平行排放,去膜一端朝里,未去膜一端朝外,最底层的两排菌袋之间相距应达40cm以上,最上层间距为10cm

   两排菌袋间空隙处填满已消毒处理的湿壤土,每层菌袋上面覆盖2 cm厚的湿壤土,一层菌袋一层湿土,每垒一层,两排菌袋的间距收缩一部分,最后垒砌成梯形菌墙。

为防止高温烧菌,一般垒45层,最后在菌墙顶部建一深510cm的水槽。在菌墙的两侧用湿土填满菌袋肩部缝隙,只露出少许袋口用于出菇。菌墙与菌墙之间留60cm作通道,以便管理。

    出菇管理 

     主要是进行保湿和控温管理,诱导原基发生和促进菇蕾形成。温度要控制在10—18℃之间,避免超过20℃,以免高温烧堆;湿度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当土壤发白干燥时,及时喷水保湿。 

    当袋口形成23cm的菇蕾时,应及时开袋出菇,后期管理方法同上述熟料袋式栽培。除喷水保湿外,垒墙覆土栽培还可通过往菌墙顶部水槽里浇水,达到保湿和补充菌袋水分的目的,这对第二潮或第三潮出菇尤为重要,也是不覆土栽培所无法比拟的。顶部浇水应少量多次,2d内完成。

   每采完一潮菇后,应停水7 d左右,让菌丝进行恢复,然后再浇大水保湿,浇水量以不外溢不渗为度。

  采收  覆土栽培的采收标准与袋栽相似,需要注意的是,覆土栽培所产子实体基部有时会带有少量泥土,采收时应及时将其去除。若管理得当,覆土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