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论"真善美“
2013-08-27 | 阅:  转:  |  分享 
  
浅论“真善美”

“真善美”与“假恶丑”,历来是人们区分好与坏的直观的标志。笼统一点讲:真,就是真理,善,就是道德,而美则是真与善的统一体。

从哲学上讲,真像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因此真与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真。我个人认为,善更重要些,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而美呢,我想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概念,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我想,美应该是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肯能被称作美。



规律,也就是人们平时讲的知识体系。真实指务实、实在、求实的精神和态度。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话实说、实实在在,坚决反对形式主

义,反对虚假浮夸,反对追求虚名等等,就是对真实而言的。教育的一切内容、

形式和行为,都应该体现一个“真”字。

“善”就是指善良、善意、富有爱心、同情心等,它是一种人本主义关怀。

“善”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深刻的概念,包括善待自我,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善”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人格倾向。因此,“善”应该是教育的一种人性追求和理想。

“美”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判断的感受,是每一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境

界,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有了美,个体才显得丰富、优秀,有了美,我们

的人生才会充满幸福、快乐,有了美,社会才会和平、稳定,充满友谊和关爱。

狭义上看,“真、善、美”分别通过知识、道德和艺术三种不同形式来反映客观

事物的属性。换句话说,真善美是人性素质的最高境界,

真实是灵魂的内核。真实是人应有的最高品质。在生命中,真诚与实在是一种正直无私的素质,这素质来自于自己的良心。这也人格完美的具体体现。如果品格完美的话,背地里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公诸于世。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