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冬--中医传承

 小园幽径 2013-08-27

 

麦冬 --中医传承

麦冬 <wbr>--中医传承


 

麦冬 <wbr>--中医传承


中医传承
相关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2.《名医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3.《药性论》: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
4.《本草拾遗》:治寒热体劳,下痰饮。
5.《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时疾热狂,头痛,止嗽。
6.《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
7.《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脉保神。
8.《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经枯乳汁不下。
9.《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
10.《南京民间药草》:治妇女湿淋。
11.《福建民间草药》: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热,治小便淋闭,小儿肝热。
12.《安徽药材》:治咽喉肿痛。
13.《本草汇言》: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此皆心肺肾脾元虚火郁之证也。然而味甘气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体润质补,能养肾髓,专治劳损虚热之功居多。如前古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等疾,则属劳损明矣。
14.《药品化义》:麦冬,润肺,清肺,盖肺苦气上逆,润之清之,肺气得保,若咳嗽连声,若客热虚劳,若烦渴,若足痿,皆属肺热,无不悉愈。同生地,令心肺清则气顺,结气自释,治虚人元气不运,胸腹虚气痞满,及女人经水枯,乳不下,皆宜用之。同黄芩,扶金制木,治臌胀浮肿。同山栀,清金利水,治支满黄疸。又同小荷钱,清养胆腑,以佐少阳生气。入固本丸,以滋阴血,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之义。
15.《本草新编》: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为君而又可借之为臣使也。但世人未知麦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大,盖火伏于肺中,烁干内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其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息矣。更有膀胱之火,上逆于心胸,小便点滴不能出,人以为小便火闭,由于膀胱之热也,用通水之药不效,用降火之剂不效,此又何用乎?盖膀胱之气,必得上焦清肃之令行,而火乃下降,而水乃下通。夫上焦清肃之令禀于肺也,肺气热,则肺清肃之令不行,而膀胱火闭,水亦闭矣。故欲通膀胱者,必须清肺金之气,清肺之药甚多,皆有损无益,终不若麦冬清中有补,能泻膀胱之火,而又不损膀胱之气,然而少用之,亦不能成功,盖麦冬气味平寒,必多用之而始有济也。
16.《本经疏证》:麦门冬,其味甘中带苦,又合从胃至心之妙,是以胃得之而能输精上行,肺得之而能敷布四脏,洒陈五腑,结气自尔消熔,脉络自尔联续,饮食得为肌肤,谷神旺而气随之充也。香岩叶氏曰,知饥不能食,胃阴伤也。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乃安,所制益胃阴方,遂与仲景甘药调之之义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用麦门冬者五方,惟薯蓣丸药味多,无以见其功外,于炙甘草汤,可以见其阳中阴虚,脉道泣涩;于竹叶石膏汤,可以见其胃火尚盛,谷神未旺;于麦门冬汤,可以见其气因火逆;于温经汤,可以见其因下焦之实,成上焦之虚。虽然,下焦实证,非见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不可用也;上气因于风,因于痰,不因于火,咽喉利者,不可用也;虚羸气少,不气逆欲吐,反下利者,不可用也;脉非结代,微而欲绝者,不可用也。盖麦门冬之功,在提曳胃家阴精,润泽心肺,以通脉道,以下逆气,以除烦热,若非上焦之证,则与之断不相宜。
17.《本草正义》: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阴液渐枯,及热病伤阴,病后虚羸,津液未复,或炎暑燥津,短气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证,麦冬寒润,补阴解渴,皆为必用之药。但偏于阴寒,则惟热炽液枯者,最为恰当,而脾胃虚寒,清阳不振者,亦非阴柔之品所能助其发育生长。况复膏泽厚腻,苟脾运不旺,反以碍其转输而有余,而湿阻痰凝,寒饮停滞者,固无论矣。《本经》、《别录》主治,多就养胃一层立论,必当识得此旨,方能洞达此中利弊。不然者,拘执伤饱支满,身重目黄等说,一概乱投,自谓此亦古人精义所在,岂不益增其困?《别录》又以麦冬主痿蹶者,正是《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意。胃主肌肉,而阳明之经,又自足而上,阳明经热,则经脉弛缓而不收,胃液干枯,则络脉失润而不利,补胃之津,而养阳明之液,是为治痿起废之本。但亦有湿流关节,而足废不用者,则宜先理其湿,又与滋润一法,遥遥相对,不知辨别,其误尤大。《别录》又谓其定肺气,而后人遂以麦冬为补肺主药,盖以肺家有火,则滋胃之阴以生肺金,亦是正法,参麦散一方,固为养胃保肺无上妙品。然肺为贮痰之器,干燥者少,湿浊者多,设使痰气未清,而即投粘腻,其害已不可胜言,而麦冬又滋腻队中之上将,或更以沙参、玉竹、二母等柔润甘寒之物辅之,则盘踞不行,辟为窟宅,而清肃之肺金,遂为痰饮之渊薮矣。麦冬本为补益胃津之专品,乃今人多以为补肺之药,虽曰补土生金,无甚悖谬,究其之所以专主者,固在胃而不在肺,寇宗奭谓治肺热,亦就肺家有火者言之,柔润滋液,以疗肺热叶焦,亦无不可,《日华》谓主肺痿,固亦以肺火炽盛者言之也。然又继之曰吐脓,则系肺痈矣。究之肺痿、肺痈,一虚一实,虚者干痿,实者痰火。麦冬润而且腻,可以治火燥之痿,不可治痰塞之痈,且肺痈为痰浊与气火交结,咯吐臭秽,或多脓血,宜清宜降,万无投以滋腻之理。即使如法清理,火息痰清,咳吐大减,肺气已呈虚弱之象,犹必以清润为治,误与腻补,痰咳即盛,余焰复张,又临证以来之历历可据者。而肺痿为肺热叶焦之病,若但言理法,自必以补肺为先务。然气虚必咳,咳必迫火上升,而胃中水谷之液,即因而亦化为痰浊。故肺虽痿矣,亦必痰咳频仍,咯吐不已,惟所吐者,多涎沫而非秽浊之脓痰,是亦止宜清养肺气,渐理其烁金之火。使但知为虚而即与粘腻滋补,则虚者未必得其补益,而痰火即得所凭依,又致愈咳愈盛,必至碎金不鸣,而不复可救,此沙参、玉竹、麦冬、知母等味,固不独脓痰肺痈所大忌,即虚痰之肺痿,亦必有不可误与者。《日华》又谓麦冬治五劳七伤,盖亦《本经》主伤中之意,养胃滋阴,生津益血,夫孰非调和五脏之正治。然以为服食之品,调养于未病之先则可,若曰劳伤已成,而以阴柔之药治之,又非阳生阴长之旨。且劳损之病,虽曰内热,然亦是阴虚而阳无所附,补脾之气,助其健运,尚能击其中坚,而首尾皆应。徒事滋润养阴,则阴寒用事,而脾阳必败,不食、泄泻等证,必不可操券以俟,越人所谓过中不治之病,又皆阴柔之药以酿成之矣。

食疗价值
百合科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产于四川、浙江、湖北等省。夏季采挖,暴晒,堆置,近干时除去须根,干燥。生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微寒。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参考]含β-谷甾醇、氨基酸、多量葡萄糖及葡萄糖甙。
能提高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有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
[用途]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粘;热伤胃阴或胃阴虚,咽干口渴,大便干结;心阴虚或心经有热,心烦不眠,舌红少津。
[用法]一日10~15g。煎汤,泡茶,煎膏滋,入粥等。
[附方]
1、二冬膏:天冬、麦冬各等量。加水煎取浓汁,入约等量的炼蜜共煎沸。每次吃1匙。
源于《张氏医通》。本方以二冬养阴润肺,清热降火。用于阴虚肺热或肺痨咳嗽,咽干口渴,发热或潮热。
2、麦冬粟米粥:麦冬15g,鲜竹叶10g,粟米100g。麦冬、竹叶煎水取汁,粟米加水煮至半熟时加入前汁,再煮至粥熟。
源于《外台秘要》麦门冬饮(去原方鸡蛋白)。本方以麦冬养阴清心,竹叶清心除烦,粟米养胃、除烦热。用于心热烦闷,口渴,舌红少津。
3、麦冬天门冬雪梨汤
材料:天门冬、麦冬各10克,雪梨1个。
调料:冰糖末适量。
做法:
1)雪梨洗净、去核、切片。
2)将天冬、麦冬、冰糖末同放瓦罐内,加水适量。
3)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煲1小时即可。
天冬与麦冬均为甘寒滋阴之品,雪梨富含膳食纤维、果胶,三者搭配,有滋阴润肺、润肤瘦身之功效。[10]
4、
配方: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粗末,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服1剂,每日1次。
功效:本方具有疏肝、养阴、清热之功效。
主治:胃热阴虚型胃炎。
来源:《中国食疗学》。[11]
5、降血糖、治疗糖尿病
麦冬、乌梅、天花粉各15克。煎水取汁。每天两次。一次150毫升。
治疗便秘
麦冬、生地、元参各12克。煎水取汁。
6、枸杞麦冬炒蛋丁
材料
主料:瘦猪肉50克,鸡蛋300克,花生仁(生)30克,
辅料:枸杞子10克,麦门冬10克,
调料:盐2克,味精1克,豌豆淀粉3克,花生油30克
做法
1.枸杞洗净,在沸水中略氽一下;
2.麦门冬洗净,于水中煮熟,剁成碎末;
3.花生米炒脆;
4.猪瘦肉切成丁;
5.鸡蛋打在碗中,加盐打匀隔水蒸熟,冷却后切成粒状备用;
6.将锅置旺火上,加花生油,把猪肉丁炒熟;
7.再倒入蛋粒、枸杞子、麦门冬碎末,炒匀;
8.加精盐,水淀粉勾芡,加味精调味,盛入盘中,铺撒脆花生米即可。
健康提示:
1.滋补肝肾,强身明目。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
2.麦冬滋阴,枸杞壮阳,二药相配调理阴阳,不温不燥,作用较为平衡。
3.鸡蛋、瘦肉含脂肪少,富含蛋白质,适于肝病患者食用。
4.这道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且能强身,常食有益健康。
食物相克:
鸡蛋:与鹅肉同食损伤脾胃;与兔肉、柿子同食导致腹泻;同时不宜与甲鱼、鲤鱼、豆浆、茶同食。
花生仁(生):对于肠胃虚弱者,花生不宜与黄瓜、螃蟹同食,否则易导致腹泻。
枸杞子:枸杞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
麦门冬:麦门冬与款冬、苦瓠、苦参、青襄相克。
药方选录
[12]1.素体阴虚:麦冬(鲜品,去心)2500克,捣烂,煮熟,绞取汁,加人蜂蜜500克,放锅内(不用铝锅、铁锅)以重汤煮,不断搅拌,待液稠如饴,盛于瓷器中备用。每次用温酒调服1匙,每日2次。长服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麦冬、党参、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克,乌梅、知母、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慢性胃炎:麦冬9克,黄芪9克,党参10克,王竹10克,黄精10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4.糖尿病,口渴多饮:麦冬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10克,知母12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缓解燥渴的作用。
5.肠燥便秘,大便于结:麦冬15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6.暑天汗多口渴,体倦乏力: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二剂。本法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之症,用之也有良效。
7.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8.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及改善心电图均有一定作用。
9、阴虚燥咳、咯血等:麦冬、天冬、川贝各9g,沙参、生地各15g,水煎服。
10、热病心烦不安:麦冬、栀子、竹叶各9g,生地15g,莲子心6g,水煎服。
11、用于肺阴不足,温燥伤肺、干咳气逆,咽干鼻燥等证,如清燥救肺汤,即以本品配伍桑叶、杏仁、阿胶、生石膏等药;治肺阴亏损、劳热咯血及燥咳痰粘之证,如二冬膏,即麦冬,天门冬等分,加蜂蜜收膏。
12、用于胃阴不足,舌干口渴,多配伍沙参、生地、玉竹等同用。
13、用于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如清营汤;以本品配伍酸枣仁,生地等,可防治阴虚有热,心烦失眠,如天王补心丹。
14、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冬二两,过一夜,麦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15、吐血、鼻血:用麦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16、齿缝出血:用麦冬煎汤漱口。
17、喉疮:用麦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冬煎汤送下。
18、下痢口渴:用麦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19、配元参, 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儿阴伤咳嗽,不食,苔花剥者有效。
20、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于肺胃阴伤,气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
21、配五味子,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功能养阴敛汗,用治阴虚汗多,心悸,肺虚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22、配沙参,肺胃同治,具有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症。
23、配粳米,适用于热病之后,或慢性病中出现的胃中气阴两伤证,具有较缓和的清补作用。
24、配乌梅,酸甘化阴,生津止渴效力显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伤渴甚或内伤而见的胃热津伤消渴,均可选用。又乌梅能涩肠固脱而止利,合麦冬救阴以润燥,对于久泻久利,大肠津脱[13],虚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难忍,引饮无度者,尤为适合。
25、治疗百日咳:麦冬、天冬各20g,鲜竹叶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7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