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贝、浙贝、平贝之区别小议

 毛象 2013-08-27

中药中“贝母”一类种类繁多,再加上有很多别名,很容易让人混淆,现在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临床上常用的三种贝母的区别。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药性赋》中说“贝母清痰止咳而利心肺”。本无分类,直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内伤久咳以川贝为宜,而平贝广泛使用的时间更晚,到清末方全国应用。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因主产于四川,故一般称为川贝母,简称川贝,品质较优,奉为地道药材。古时有人认为川贝以底平、头尖者最良,故有尖贝母一说。其性凉,甘平,入肺经、胃经,功效润肺止咳平喘,清热化痰。

浙贝. 浙贝母是百合科植物,系浙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浙江,简称浙贝。因原产浙江象山,故又有象贝母之名,简称象贝。质量较佳,也奉为地道药材。浙贝母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大贝母,简称大贝。《本草正》中记载其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经,功用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平贝,是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山西、陕西、河北等省。本药最初用于关外,为地方用药,19世纪中期咸丰年间东北的汉、朝、满、回等民族即有"贝母梨"治疗肺热咳喘等民间验方流传。20世纪初吉林市已有平贝母等药材经营,并转销关内,于是平贝母开始进入关内药材市场,供应各地药用。其性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瘰疬、乳痈等症。

川贝和浙贝的应用时间较长,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之前统称为“贝母”。一般而言,川贝和浙贝都能清肺化痰止咳,同可用治痰热咳嗽。然川贝性凉而甘,较浙贝润,故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症。浙贝苦寒之性较强,清降开泄之力大,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郁肺之咳嗽。此外,两者都可以治疗瘰疬、痰核、瘿瘤、痈疽等症,然浙贝更优。

平贝广泛应用的时间较短,以其“辛能发散”,“辛入肺”,故在中医临床中多用于治肺病、痈疮等,可用于配制复方贝母片、小儿牛黄清肺散等多种中成药,用量较大。近年来还从平贝母的茎、叶、花、果中提取出具有镇咳、化痰作用的生物碱,用以制成治疗气管炎的新药,效果良好,展示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三者无论是从原料、产地还是功效、主治上都有区别,所以说,虽然在同一病室,由于个人体质和疾病性质的不同用的药物也不一样。医者亦然,只有对其中之区别了然于心,遣方用药方有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