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灵毓秀漫川关

 超凡子 2013-08-27

钟灵毓秀漫川关

(2012-02-02 15:15:45)
 

钟灵毓秀漫川关

钟灵毓秀漫川关

钟灵毓秀漫川关

钟灵毓秀漫川关

钟灵毓秀漫川关

钟灵毓秀漫川关

     漫川关镇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商贸重镇、文化古镇、旅游强镇。

     说他有千年历史,是因为早在春秋时期,他就为蛮子国。《郡县志》载:“上洛县南一百里即晋阴地,漫川即古蛮子国。”北依鹘岭主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竺山,南望郧西大梁的漫川关镇,在鹘岭和郧岭的怀抱中成为千古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执政者都在此设关置县。《山阳县志》载,西晋泰始二年(266)这里就置丰阳县,县治就设在丰阳川。西魏时置漫川县,明成化十二年设巡检司,清为里,民国为镇。建国后,漫川属山阳县治所属下的漫川区委、区公所驻地。1997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合并了原万福、同安两个乡,建立了新的漫川关镇人民政府,2011年又合并了莲花乡。而今,漫川关180平方公里的土地,依然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全镇6412户,24894人散居在千沟万山间。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的北国小江南漫川关,素有“南通吴楚、北连秦晋”的“水旱码头”之称。昔日的漫川关曾有“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的辉煌。宋元以后,金钱河水运开通,境内土产山货和江南手工制品均以漫川为集散地。清代以后,由于水运的发展,漫川关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陕南商贸重镇。《山阳县志》记载漫川关当日商贸盛况:“漫川关水码头舟辑如林,货物山积”。上海“国货”和外国“洋货”由汉口或老河口运抵漫川,再通过驮运销往西安、河南、山西。当地居民“十户九经商”,现在还依然沿袭着“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生活方式。漫川居民的商品意识是从1600多年前就培养起来的。

    说他是个文化古镇,是因为这里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在镇内的乔村遗址出土有以细泥红陶曲腹钵、碗,彩陶盆、小口瓶,夹砂灰陶罐、蓝纹缸等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文物,还出土了战国剑等馆藏文物。在漫川境内,还有蛮王冢、蛮王洞、蛮王寨,以及以明清时期经典古建筑骡帮会馆、北会馆、双戏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遗存,和以千佛洞为代表的石窟文化。其镇政府所在地街道村是目前陕西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是研究明清建筑文化的重要基地。这里还有近于宫廷调的地方戏漫川大调,有名噪南北的饮食文化漫川八大件等等。商贸流通使得南北文化在漫川充分融合,形成了漫川关独特的文化特征。而今的漫川关人,既有北方人的剽悍耿直,又有南方人的温婉多情,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巧言善语,孝老爱亲、重礼仪在这里一代代传承。秦风楚韵在漫川表现的尤为突出。这里人尊师重教,建国以来,先后有40余人从这里走出国门深造留学。

    漫川还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土地。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抵达漫川,被国民党5个师4万余人围困于10里长峡中,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取得了漫川关的胜利突围。同年11月25日至29日,红三方面军在贺龙和关向应的率领下,取道漫川往湖北。革命军队经过漫川,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漫川成为革命老区,红色古镇。

    漫川是一个活力无限的旅游重镇。解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漫川发生了巨大变化。银武高速穿境而过,为这里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无限生机。2007年,漫川关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山阳县三大旅游建设景点之一,被纳入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之中;2009年被列为陕西省107个重点镇建设之一。按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山阳县域副中心的建设标准,规划以旅游、商贸服务为主,计划总投资2.27亿元,建设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现已完成投资1.5亿元。2011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率领全镇人民大力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区位优势,加快重点镇及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引领,各项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综治稳定工作不断深化,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2011年全镇预计生产总值2.2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6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超过5300元,同比增长2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经济社会充满了发展活力和后劲。

                                   2011年12月

      注:此文为漫川古镇的《文化古镇》画册序言。

 

钟灵毓秀漫川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