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字文”赏趣

 陋室书屋2 2013-08-28

“无字文”赏趣

(2012-03-01 12:30:43)
标签:

杂谈

  鈥溛拮治拟澤腿

在中国文化史上,“无字文”不多,然却别有意境,读后令人感叹颇多。

 

【无字联】1949年4月1日,南京大专院校的学生在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示威中,被国民党特务打死5人,伤多人。学生震怒,在追悼会上挥笔写了不着一字的挽联:“??????”“!!!!!!”。引人注目,含义深邃。上联的三组问号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诘问和愤慨;下联的三组感叹号表示决不妥协,继续战斗的决心。

 

【无字情书】清代学者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有一个叫郭晖的年轻人从远方给娇妻寄来一封家书,书中只有一张素笺,不见一字。颇富才情的妻子一看,便知丈夫之意,取笔在素笺上写道“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郭晖满腔离愁别恨让其妻在诗中恰到好处地道了出来。

 

【无字信】1963年,山东郓城县城关医院改建时,给郭沫若去信请他题写院名,不久收到郭老的回信,该院领导欣喜地拆开一看,信封内空空如也。正当大家迷惑不解时,有人喊道:“妙哉,妙哉!瞧,信封上不是明写着吗!”一语点破,大家相对而笑,惊叹不已。

 

【无字碑】位于西安市北85公里的乾陵有块无字碑,相传是遵照武则天临终前的遗言而立。她生前群臣曾为其死后碑文的撰写发生分歧,武则天得知后留下遗言:百年人物存公论,青史他年有定评。于是在她死后便立了一座“无字碑”。此碑现置西安碑林。除乾陵外,中宗李显定陵、睿宗李旦桥陵也都有无字碑。明朱元璋之祖的“无名碑”,是朱元璋专为其祖辈而立的。他认为先辈的功德无量,难以用文字表达,故立没有铭文的墓碑,以为后人留下评说的余地。

 

【无字自传】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大家凝神苦思,展纸命笔。其中一个神情沮丧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仅3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巴尔肯不解地问他是何意思,年轻人凄然解释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也划下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随即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小站,道路漫长而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崔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