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昕燕居室主 上文记录完了潼关城墙遗址,余在考察城墙的同时,顺带又探访了城内古民居、老铁路等古迹,我在此一并记录。 潼关老铁路隧道 1941年卡尔雪莱夫妇所摄的潼关老铁路隧道图,出此隧道即进入潼关古城,潼关考察第一篇日志内有民国潼关古城地图,图中可看出老陇海铁路在那时就穿城而过,今天这个隧道还在吗?虽然今天老陇海线已改道,这部分铁路已成为华山通往山西的铁路,今陇海线移到潼关南原之上。这个老隧道已经报废,还在!余去年有所摄图片证实! 去年所摄老陇海线铁路隧道,隧道顶部文字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no。1”这是中国铁路史的宝贵财富!所以本文一并记录!我从东山下来即看到此隧道,由此路进入潼关故城,下坡在南城墙内继续探访古城水泊巷,水泊巷详实文字资料见本人去年潼关怀古系列日志,本文下日志推荐可以进入。下面参观水泊巷。 水泊巷口一现代民居门口所见一方形雕花柱础,年代明清。 柱础石是中国古建中重要的建筑材料,而今老建筑大多不存,而柱础石石质类建筑材料,因为质地原因,许多被保留了下来。柱础石的雕工可以见证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柱础石的纹饰可以透露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所以笔者在乡野考古之时,柱础石是比较关注之物品! 水泊巷民居,此民居为拱形门楼,依稀透露出黄土窑洞文化的气息。 水泊巷乾隆槐,传说乾隆手植,和去年一样,依旧苍老,左侧民居已失修,马头墙依旧倔强挺立!
水泊巷明清古民居,建筑精美!保存完好! 水泊巷明清古民居门楼 水泊巷内古井亭,询问村民,得知为龙王庙。龙王井神也!庙内最里处石质香案、条石、石质井圈依稀透出久远气息,此古井仍在沿用,村民汲取不尽!据传,乾隆曾喝过此水!图中人物为结伴连云港籍驴友。 水泊巷古民居,民居顺山势而建,基础就地取石!砖墙水磨青砖,做工精良! 水泊巷仍在沿用的石质水道!已经百余年之久! 水泊巷《凝瑞居》明清古民居!保存完好!其内仍有住户! 水泊巷上巷子的一株古槐,亦是数百年,古民居、古树,古意悠远! 水泊巷一残破垂花门楼。垂花门楼是明清民居的一种“高档次”门楼,此门楼属北方典型古民居门楼!老房子是一种无声语言,老房子的消失,是民俗文化的消失! 雕工精美的明清门柱石,荷花代表吉祥,瓶子代表平安!
残垣沧桑 上水泊巷一石碑,考证碑文,是民国墓碑! 上水泊巷明清石质水槽、柱础,下面低洼处,雨天成为水道,故曰水泊巷! 南瓜纹饰门柱石,做工精美!民间都说水泊巷是古时富人们的集中住所!因此遗存丰富、灿烂! 1941年潼关古城钟楼及街景,图中可现古城昔日繁华。今已不存! 潼关城内红楼观新修景区,内主要供奉民间火神介子推!今红楼观实际位置南移 红楼观远观旧照
![]() 潼关城因为地处三省交界,所以昔日商业繁华,居民富庶,而今老潼关城仅为小镇,较为宁静。近期潼关老城为了旅游在大搞建设,寂静的小城将被再次打破沉寂,游人们若要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古遗迹,要趁早来此!
至此节日期间潼关故城内考察日志完毕。下回系统介绍潼关《十二连城》烽火台古遗址!
癸巳孟春于中州机场外昕语间记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