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脑脊液,精液常规...

 怡吾 2013-08-28

去医院看病免不了做一些化验与检查,患者做完化验拿到化验单后,往往不知化验单上的外文符号与各种数据代表什么,是否正常,总去问医生也不太可能。因此我介绍一些有关化验检查的基本知识,供参考;其所提示可能患的病症,也仅供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


    1、红细胞(红血球)计数(RBC)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或400万~550万/mm3),成年女性:3.5~5.0×1012/L(或350万~500万/mm3)。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①各种原因造成的贫血;②造血障碍、溶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脏并煤气中毒等;②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时及高山缺氧。
       2、血红蛋白(HGB),即“血色素”
       正常值男性:120~160g(或12~16g/dl),女性:110~150g/L(或11—15g/dl)。其增多或减少所提示的疾病与红细胞相同。
       3、白细胞(白血球)计数(WBC)
       正常值成人4~10×109/L(或4000~10000/mm3)白细胞减少常见于:①骨髓造血细胞遭破坏,如长期接触放射物、应用抗癌药物化疗。②脾功能亢进等疾病。白细胞增高常见于:①各种感染及组织损伤。②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


尿常规化验单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脑脊液,精液常规,病毒性肝炎) - 中医 - 中医养生的博客

                                            肾功能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表

   项目    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尿素氮(BUN) 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血尿素 正常情况:3.2~7.0mmol/L。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血肌酐 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血尿酸    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尿肌酐(Cr) 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尿蛋白 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 定量:<150mg/d 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 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指数蛋白尿(SPI) 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正常情况:23~62μl/min 增高:肾小管损害。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尿素清除率 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临床意义见菊粉清除率。 儿童纠正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 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相差甚大,纠正公式为:最大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
    

                                                           大便常规化验单

大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 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粘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如果粪便的颜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胆道梗阻;如果粪便是柏油样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铁剂等药物;如果粪便是红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或肛门有病的人,粪便有时呈红色。 大便中验出有红、白血球在+---++”以上,就可以认为是菌痢;只查出白血球,说明是肠炎;只查出红血球,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验虫卵可以从大便中查出蛔虫卵或绦虫卵。

                                                                 肝功能检验单

1、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
咖啡因法:0.3-1.Omg/d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等病。

2、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
盐酸法:0-0.35mg/d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胆石症、胆管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3、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
0.3-0.7mg/d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等疾病。

4、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正常参考值]
0-6u。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急、慢性肝炎等病。

  肝功能是体检中常见的项目,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因为肝脏功能广泛,在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肝功能检查中涉及的项目也很多,普通人拿到化验单总是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肝功能化验单上常见的项目都是什么意思吧。
  
  血清蛋白检测
  
  血清总蛋白:60-80 g/L(克/升)
  血清白蛋白:36-50 g/L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由于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以及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等原因,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而急性或局部肝损害时这两个指标多为正常。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主要用于反映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总蛋白减低常与白蛋白减低一起出现,总蛋白增高常同时伴有球蛋白增高。
  1.血清总蛋白减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营养不良和慢性消耗性疾病、肝蛋白合成功能障碍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丢失过多。
  2.血清白蛋白减低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等);白蛋白合成不足(如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损害);蛋白质消耗增多(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结核等)。
 .血清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等)。
  4.A/G比值减低或倒转可以由白蛋白减低或球蛋白增高所致。最常见于严重肝功能损害(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常用血清酶检测
  
  谷丙转氨酶(ALT):5-40 U/L(单位/升)
  谷草转氨酶(AST):8-40 U/L
  ALT /AST≤1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增高,常可达参考值上限的20~50倍以上(甚至达100倍),但以ALT升高更明显,ALT/AST>1。通常在肝炎病毒感染后1~2周转氨酶达高峰,3~5周逐渐下降,ALT/AST比值恢复正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ALT和 AST仍不能恢复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病程初期即表现出AST升高比ALT升高更明显,说明肝细胞损伤严重(有线粒体损伤);急性重症肝炎病情恶化时,可出现黄疸加重,胆红素明显升高,但转氨酶却减低,即“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ALT/AST>1;如AST升高较ALT明显,则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转为活动期。
  3.非病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时,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并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时因酒精有线粒体毒性使线粒体破坏使AST升高明显,ALT可能正常。
  4.肝硬化此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坏死和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其终末期血清转氨酶活性可能正常或降低。
  5.胆汁淤滞肝内、外胆汁淤滞时,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碱性磷酸酶(ALP)检测
  
  ALP:40-110 U/L
  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ALP仅轻度升高。
  
  γ-转肽酶(γ-GT)检测
  
  γ-GT< 50 U/L
  1.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淤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肝癌(肝内阻塞、诱发肝细胞生成γ-GT增多,同时癌细胞也会合成γ-GT)γ-GT明显增高。
  2.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肝炎时γ-GT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非活动期γ-GT正常,活动期或病情恶化时,γ-GT持续升高。
  3.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炎γ-GT中度或明显升高,但ALT和AST仅轻度升高或正常;酗酒者戒酒后γ-GT可下降。
  4.其他胰腺癌、胰腺炎、前列腺癌、脂肪肝等,亦可有γ-GT轻度增高。
  
  血清胆红素检测
  
  总胆红素(STB):3.4-17.1 μmol/L(微摩尔/升)
  直接胆红素(CB):0.6-0.8 μmol/L
  间接胆红素(UCB):1.7-10.2 μmol/L
  CB/STB:0.2-0.4
  临床STB、CB和UCB测定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
  需要说明的是,肝功能检查与肝炎病毒检测是反映肝脏健康的两个方面,有时候虽能检测出肝炎病毒,但肝脏功能并没有发生异常;而造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也有很多,肝炎只是其中之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 (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查)
正常值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阴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阴性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抗体(HBcAg和抗-HBc) 阴性 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体(HBeAg和抗-HBe) 阴性 DNA多聚酶 <25cpm
临床意义

HBsAg阳性: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变,慢性HBsAg携带者或原发性肝癌。
抗-HBs阳性表示曾经有过HBV感染,不论临床曾否发病,但目前已恢复,且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其血液输给别人不会引起乙型肝炎。
HBcAg和抗-HBc阳性说明体内近期感染了HBV并有病毒复制,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HBeAg仅在HBsAg阳性者血清中检出,与DNAP一致,均说明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高,HBeAg阳性多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或慢性迁延型肝炎,其检出率依次为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急性肝炎。
抗-HBe阳性则表示其血液传染性很低。抗-HBe阳性的慢性肝脏病人多为非活动性病变;抗-HBe阳性的无症状性HBsAg携带者也多不发生肝脏损害。< br> DNAP活性值测定能较好地反映血液的HBV含量,在临床上用于下述目的:(1)作为血液传染性的一项指标;(2)作为观察乙型肝炎病情变化的指标,慢性肝炎活动时,DNAP急剧升高;(3)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法疗效判定的指标,如抗病毒疗法有效,则1周后DNAP活性迅速下降。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
颜色:无色水样;
透明度:透明清晰;
凝块或薄膜形成:无;
酸碱度(pH):7.35~7.40;
相对密度:1.005~1.009
临床意义

颜色:红色: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膜炎等。如为穿刺创伤出血,最初数滴为红色,以后逐渐变清。 黄色:陈旧性出血,重症黄疸或胡萝?素血症等。当CSF中蛋白含量>50mg/dl时,其外观亦呈淡黄色。 白色:化脓性脑膜炎为米汤样,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为毛玻璃样外观。 褐色或黑色: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瘤。
透明度:浑浊: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凝块或薄膜形成:结核性脑膜炎常有薄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则易出现凝块。
酸碱度(pH):增高: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 降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脑缺血,缺氧等。
相对密度:增高: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寄生虫病、脊髓肿瘤等。

                                   精液常规

  根据1992年WHO所颁订的〝正常精液标准〞如下表:

  液化时间: 室温下,60分钟以内

  颜 色: 均匀的灰白色

  精 液 量: 2.0 ml 以上

  pH 值: 7.2 ~ 8.0

  精子浓度: 20 ×106 / ml 以上

  精子活率: 75%以上是活的

  精子活动力: 50%以上属于a与b级 (按照精液质量的优劣依次为a.b,c,d)

  精子形态: 30%以上为正常

  白 血 球: 少于 1 × 106 / ml

  液化时间:刚取出的精液为凝胶状,但在室温下60分钟内即完全液化。液化不完全会影响精子活动性。

  颜 色:正常精液颜色为均匀的灰乳色,颜色太清澈,可能精子浓度太低。

  精 液 量:一次射精的量正常为1.5 ~ 5.5 ml之间。精液过多常是因为精囊发炎;精液过少可能是前列腺或精囊慢性发炎的结果。

  精子浓度:利用精子计数器计算,正常的精子浓度每ml至少二千万只以上 ( 20 x 106 ml )。

  精子活动力:一般分为四级:a级:快速前进; b级:缓慢前进;c级:原地摆动;d级:不动。正常的精子活动性至少50%为a与b级,或25%属于a级。

  精子型态:正常的精子型态,头部是卵圆形的,长4.0 ~ 5.5μm,宽1μm。顶体占整个头部的40 ~70%,且没有颈部、中段或尾部的异常。通常需经进一步的固定染色处理后才能正确分析。

  一、 常规检查:

  1、 液量的检查

  [正常参考值]2-5ml。

  [临床意义]

  1. 若数日未射精、且精液量少于1.5m1者为不正常,说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若精液量减至数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见于生殖系统的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

  2.若精液量过多(一次超过8m1),则精子被稀释而相应减少,有碍生育。

  2、 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灰白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浅黄色。

  [临床意义]

  1.黄色或棕色脓样精液:见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等。

  2.鲜红或暗红色血性精液: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结核和肿瘤等。

  3、 粘稠度和液化检查

  [正常参考值] 粘稠胶冻状,30分钟内自行液化。

  [临床意义]

  1.精液粘稠度低,似米汤样,可因精子量减少所致,见于生殖系统炎症。

  2.液化时间过长或不液化,可抑制精子活动而影响生育,常见于前列腺炎症等。

  4、精子活动率检测

  [正常参考值] 正常精子活力一般在Ⅲ级(活动较好,有中速运动,但波形运动的较多)以上,射精后1小时内有Ⅲ级以上活动能力的精于应>0.60。

  [临床意义] 如果0级(死精子,无活动能力,加温后仍不活动)和Ⅰ级(活动不良,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精子在0.40以上,常为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5、精子活动力检测

  [正常参考值]

  射精后30-60分钟活动力为Ⅲ级以上的精子>0.80;

  射精后120分钟内活动力为Ⅲ级以上的精子>0.60;

  射精120分钟后0.25-0.60的精子仍能活动。

  [临床意义] 活动不良或不活动的精子增多,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于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生殖系的非特异性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某些代谢药、抗疟药、雌激素、氧化氮芥等,也可使精子活动力下降。

  6、精子计数

  [正常参考值] (100-150)×109/L或一次排精总数为(4-6)×108。

  [临床意义]

  1.精子计数小于20×109/L或一次排精总数少于1×108为不正常,见于精索静脉曲张、铅金属等有害工业污染、大剂量放射线及某些药物影响。

  2.精液多次未查到精子为无精症,主要见于睾丸生精功能低下,先天性输精管、精囊缺陷或输精管阻塞。输精管结扎术2个月后精液中应无精子,否则说明手术失败。

  3.老年人从50岁开始精子数减少以至逐步消失。

  7、精子形态检查

  [正常参考值]

  畸形精子:<10%-15%; 凝集精子:<10%;

  未成熟精细胞:<1%。

  [临床意义]

  1.精索静脉曲张病人的畸形精子增多,提示精子在不成熟时已进入精液,或静脉回流不畅造成阴囊内温度过高和睾丸组织缺氧,或血液带有毒性代谢产物从肾或肾上腺静脉逆流至睾丸,上述原因均有损于精子形态。

  2. 精液中凝集精子增多,提示生殖道感染或免疫功能异常。

  3. 睾丸曲细精管生精功能受到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或伤害时,精液中可出现较多病理性未成熟精细胞。

  8、精液细胞检查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WBC):<5个/HP(高倍镜视野);

  红细胞(RBC):0-偶见/HP。

  [临床意义]

  1.精液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及结核等。

  2.精液中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精囊结核、前列腺癌等。

  3. 精液中若查到癌细胞,对生殖系癌有诊断意义。

  9、精液酸碱度(pH)检查

  [正常参考值] 7.2-8.0。

  [临床意义]

  1.精液pH值<7.0,多见于少精或无精症,常反映输精管道阻塞、先天性精囊缺如或附睾病变等。

  2.精液pH值>8.0,常见于急性感染,如精囊炎、前列腺炎等。

  10、男性生育力指数测定

  [计算公式]

  I=M(N×V)/(A×106)

  式中I为男性生育力指数;M为活动精子百分率;N为每毫升的精子数;V为精子运动的速度;A为畸形精子的百分率。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生育力指数>l。

  [临床意义]

  1.生育指数为0,表明完全无生育能力。

  2.生育指数为0-1之间,表明有不同程度的生育障碍。

  二、 生化及免疫学检验:

  1、精浆果糖测定

  [正常参考值] 9.11-17.67mmol/L。

  [临床意义]

  1.精液果糖为0,可见于先天性两侧输精管及精囊腺缺如、两侧输精管完全阻塞或逆行射精。

  2.精液果糖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和雄激素分泌不足,果糖不足可导致精子运动能量缺乏,甚至不易受孕。

  2、精浆酸性磷酸酶测定

  [正常参考值]

  金氏法:>255nmol·s-1/L

  [临床意义]

  1.精浆酸性磷酸酶含量增高,常见于前列腺肥大或早期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

  2.精浆酸性磷酸酶含量降低,常见于前列腺炎患者。

  3.精浆酸性磷酸酶检测是法医鉴定有无精液最敏感的方法。

  3、精浆顶体酶活性测定

  [正常参考值] 36.72±21.43U/L。

  [临床意义] 精子顶体酶活力与精子密度及精子顶体完整率呈正相关,其活力不足,可导致男性不育。

  4、精浆乳酸脱氢酶-X同功酶(LDH-X)测定

  [正常参考值]

  LDH-X绝对活性:2620±1340U/L;

  LDH-X相对活性:≥0.426。

  [临床意义] LDH-X具有睾丸及精子的组织特异性,是精于运动获能的关键酶,该酶检测可作为诊断男性不育有价值的指标。睾丸萎缩患者LDH-X降低或消失,精子发生缺陷时无LDH-X形成,少精或无精者可致LDH-X活性降低。服用棉酚也可抑制此酶活性。

  5、精浆肉碱测定

  空?

  6、抗精子抗体(AsAb)测定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AsAb检测对不育原因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存在于血清或生殖道分泌液中的AsAb,可抑制精子的活动,干扰精子的运行,阻碍精子穿透及精卵结合,使受精发生障碍。即使已经受精,也可能影响发育中的胚胎,造成免疫性流产。不育夫妇AsAb阳性者占25%-30%,当精子输出管道受阻、睾丸损伤、炎症、附睾等生殖系感染时,系精子外逸而产生的自身抗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