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明代书法文征明(1470-1559)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 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七年,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 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 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 ,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 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文征明的代表作品有: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 大行书七绝诗轴、行草七言诗轴等。行书兰亭序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生而左手六指,故 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 。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朴。晚年,临写《黄庭经》不注重点画的形似,而 结构疏密,转运遒逸,神韵益足。祝枝山轶事明代书画家祝枝山嫉恶如仇,常用笔画戏弄贪官污吏。某年除夕,他应邀为一刘姓赃官题写了 两副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赃官看后恼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问罪。祝枝山抱拳一 笑:“大人差矣!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于是,祝 枝山抑扬顿挫地重又当众念了一遍。赃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方如梦初醒,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长而去。祝枝山与唐伯 虎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 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瓷 联其代表作品有:唐寅落花诗和前、后赤壁赋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29时,乡试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称。进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狱,经吴宽保举出狱,妻子改嫁,精神 上连受打击。后游历名山大川,专事书画诗文创作,并以此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击后的忧郁之情和消极出世的思想。他以绘画最为擅长,为吴 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又称“吴门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唐寅故居唐寅故居唐寅故居? ?????唐伯虎生于1470年,恰逢寅年寅月寅日故而得名唐寅,又因为寅即虎,故又得名唐伯虎。当时他们住在苏州,父亲唐广德做酒肆 生意,母亲丘氏可谓小家碧玉,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贤良女子。唐伯虎自幼聪明伶俐,平时常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和来往切磋,四人皆为才华横溢的 饱学之士,时人称之为“明四家”。???16岁的时唐寅即考中秀才,19岁迎娶了妻子徐氏。一时间生活甚为幸福美满。然而正当唐寅意气奋 发之时,他的父亲却突然中风,不久离开人世,他的母亲因为丧夫而悲伤过度,不久也随夫而去。在他还为双亲的相继离去而悲痛不已的时候,又传 来他妹妹在夫家病逝的消息,他的妻子徐氏也因为产后热死去,而襁褓中的孩子出生不足三日便匆匆离开人世。此时的唐寅可谓经历了他这一年龄段 可能遇到的最大打击,接踵而来的丧亲之痛使他几乎没有气力去面对余下的人生。幸好有文徵明等好友的安慰和鼓励,极度消沉的唐寅渐渐从绝望 的废墟中站立起来,并重新拿起诗书发奋图强,一世才子的聪慧因而也再次得以显现。29岁的时候,他在举行的乡试中取得了第一名,一时间“ 解元唐伯虎”可谓名动南京城。次年,30岁的唐伯虎几乎扫除了丧亲带来的阴霾,满怀信心地到京城参加会试,在途中遇到了出身江阴富户人家 的徐经,二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随成莫逆,这位徐经即是后来的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经才学疏浅与唐寅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深谙“世 路难行钱做马”的行事哲学,在临考之前他重金买通的主考官的家童,拿到了考试题目,并在唐寅不知情的情前提下让他代笔预先写好了文章。然 而,事情很快败露,二人同时锒铛入狱,意气奋发想博取功名的唐寅意外地再次陷入人生的低谷。在天牢里他受尽了凌辱与折磨。案子最终不明不白 的了结。虽然唐寅没有被判以重罪,但是此时他以声名扫地,仕途上已经没有了出头之日。出狱不久,唐寅27岁时的续弦何氏离他而去,他的弟 嫂也要求分家,这使已经身心憔悴的他再次遭受打击,幸好他的青楼知己九娘时时给他以抚慰,才使得他没有就此沉沦并走出低谷,不久他和九娘结 为夫妻。从此他潜心作画,丹青技艺大有长进。屡遭打击的唐寅自此对封建科举、功名持着藐视的的态度,在晚年他精神上空虚“皈依佛乘,字号六 如”。1523年54岁的唐寅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书画多有文徵明等好友保存才得以流传。唐寅的代表作品是:行书七律诗轴王宠 (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 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王宠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送友生游茅山诗董其昌(1555 -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沈度、沈粲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 。他曾自述学书经过说:“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 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董其昌 书法视频董其昌的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行书龙神感应记行书龙神感应记 行书龙神感应记临兰亭序临兰亭序临兰亭序临兰亭序烟江叠嶂图跋:草书。以淡墨入书,浓淡兼施,加上流畅的行笔,空灵的行款,那 种淡雅幽静的书法,的确将人们带入一个超越尘世的意境中去。张瑞图(?-1644)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 07年)进士,官至大学士,善画山水,草书气魄宏大,笔势雄伟。清代秦祖永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桐阴论画》)《 评书帖》云:“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 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铎)、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张瑞图的代表作品是:后赤壁赋宋克(132 7-1387)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书史,喜欢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 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頫,他所写的《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度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当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詹氏小辨》)宋克的主要作品有:唐宋诗稿、急就章。唐伯虎轶事唐伯虎点秋香唐寅卖扇记解字谜得良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