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钢琴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想到的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8-28

大三准备GRE的时候,我因为感兴趣和不专注,也报了个钢琴班,和一群大概还没有我一半高的小孩子一块儿练钢琴,他们都弹得比我好很多,还经常用卖萌的表情惊讶我这么大的年纪还来学琴。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顶多算萌点。。。。。。

我当时每天至少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练琴,启萌老师对我的教学就是,每周5到10分钟时间跟我讲要练哪一曲,告诉我一些符号的意思,让我自己去练,说开始学琴时就是要这样,陪练也没啥用,努力是王道,我就信以为真了,还觉得这老师似乎很牛逼的样子。练了大概有几个月的时间后,我觉得练习效果很差,时间花了弹得还不好,我不觉得是自己没天分,或者年纪太大,可能是受GRE的影响,开始很学术地上网搜索关于钢琴训练的科学研究论文,方法一类的东西。看了一本书叫fundamentals of piano practice.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作者是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个科学家,他小时很刻苦地学了多年钢琴,但他觉得效果一直不理想,人到中年,发现自己的女儿学钢琴异常轻松,他并没有简单地归因为他女儿有天份,而是观察老师的教法,从中开始找规律,后来又陆续收集了很多其它的相关资料,成功钢琴老师的经验,然后开始从神经,大脑的层面开始定义钢琴训练这样一个活动,进而研究怎么样的训练方法才是科学的。他写了这本书后,自己照着书里的方法练了一段时间,也大有进步。

书里的内容非常多,从各个方面都非常有启发性,不仅仅适用于钢琴,下面是几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点(可能看起来会很不符合常规,想详细了解的可以看这个钢琴论坛关于这本书详细的中文翻译和讨论):

 There is now a growing realization that “talent”, “prodigy”, or “genius” is more created than born。人们越来越多地觉察到,所谓“天才”更多是后天培养而非天生的。所谓的钢琴天才与普通人的差别,很多情况下只是天才们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经过数年的更有效率的方法的训练后,就从外表上体现出了所谓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就是说,只有少数天才才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是继承了与别人不同的基因。对此作者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是:the best piano practice methods are surprisingly counter-intuitive.最好的方法是非常反直觉的,和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方法是不同的。比如钢琴训练中,作者提到:单手训练是快速有效提高演奏速度的唯一的方法。很多人都提到双手协调在钢琴训练中的重要性,但双手训练来学习新的曲子技能是非常不好的。必须要等到两个单手都能达到轻松地弹出来才可以开始双手训练。双手协调应该是协调两个单手都已经非常熟练的技能。

另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是,先慢练再逐渐快练的问题,循序渐进未必是一个好方法,利用单手训练的相对简单性来尽可能快地达到应有的练习速度学习,减少慢速演奏的练习时间,多练习实际演奏速度下的技巧。因为慢速演奏和常速演奏,在技术上来说,可以算是两个不同的曲子,用的技巧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来说,慢速训练的技术其实只是在重复训练错误的东西。Technique for speed is acquired by discovering new hand motions, not by speeding up a slow motion; 有速度的技巧是通过学习新的手部动作技巧,这和加快慢的动作达到熟练是两码事。

还有这个观点:先把曲子背下来再训练,比视奏(看着谱子训练)要好得多。一个是背下来就不用在演奏时分神去看谱子。另外从记忆力上来看,很多记忆不好的人,之所以不好,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记忆不好,就不用,记忆力就越来越差,记忆力好的人,一直在记东西,就越来越好,于是会出现好的记忆力的人比差的人好很多的现象。如果一开始就先背下来,那么每一次的训练都相当于是对记忆的一次演练,等练了几十遍后,其实你就已经背了几十遍了,如果一直是看着谱子练,那么往往是你永远不会记住曲子,每次都会有依赖性,now or never.关于背谱,不是背符号,而是不看谱子,在尽可能详细地在脑中想象自己弹琴时每一个动作,要放到哪一个键盘,每一次触发键盘时会发出的声音反馈,就像自己真地在演奏一样。作者在文中用了二十多页的内容来说怎么背谱,但我没法长篇介绍,有兴趣可以去看下书。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比如有意识地想象训练是演奏钢琴的核心能力,比实际去弹着练效果会更好;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弹得慢反而会比弹得快要难,先练弹得快,等等。看完这本书后,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如果没有专门看过这本书,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的日常训练的不科学的地方,只有极少数的有很有经验的名师极其细心指导的学生,而且是从刚开始学琴就得到正确的指导,加上种种运气,才能尽可能正确科学地训练,这样来说,很多天才的产生也是机遇,名师提供正确科学方法的产物。

但是,从乐器教师的情况来看,最好的教师往往非常稀缺,而且往往不会去教那些刚开始学琴的人,都是看哪些苗子已经很好了才去教。大部分启蒙的教师只是自己弹得好一些,给学生讲一下自己的经验,完全不了解从原理上为什么这些经验是对的或者错的。甚至很多老师给学生讲一下怎么训练的经验的都不多,比如我当时那个老师只是跟我说一下那些符号啥意思,激励我努力去训练。都说授之以渔才是王道,但大多教师根本不理解自己的渔。就好比,让很多成功人士去做事他们能做得很好,但真正理性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成功,和实际去做事成功,却完全是两码事。 

让我从这想到的其它事情是,对于一件需要学习各种复杂技巧,长期努力的事情,比如弹钢琴,或者掌握一门重要的复杂的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经常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而且这方法往往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很多通常认为正确的普遍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

Scott H Young用一年的时间自己把MIT四年的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学完了,从他的blog可以看出来,他是有着一整套的关于如何有效学习知识的方法的(写了几本书还开workshop教人学习),这么有市场说明他教的东西并不显而易见,但是行之有效。钢琴教学和学习方法教学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很多人都只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教授别人,很多人都是自己强,但是未必知道为啥自己强,所以教的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人水平参次不齐,很多人认为天分决定一切。弹琴好的往往被形容为有音乐天分,学习快的人被认为智商高。但Scott H Young和写那本钢琴练习研究书的作者分别在这两个领域内给出一整套的方法体系,还给出了为什么用这些方法的解释。不仅授人以渔,还告诉读者为什么选择这种“渔”更有效。

我个人比较有感触的一个例子是,在大学上课去学知识,不如去自己看教学视频去学,因为可以随意控制进度,快慢,不容易的地方慢慢听,多听,容易的可以忽略,时间可以自己安排。而看公开课视频,又不如找到一本或几本解释得很清楚的书自己学,写出来的内容在信息的展示上可以给学习者更方便的可控性,自由度,条理性。大多老师课上讲的内容,都可以写在书上,而且有时间写得更清楚更有条理。而老师和上课的真正价值,应该是解答在学生自己学了书上有的各种基本技能后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各自不同的问题,和上课时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不是老师在课上把书上有的东西再说一遍。

另外一个就是积极心理学。这个不太明显,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觉得想有效地,有理有据地让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也是需要有一整套并不显而易见但行之有效的科学体系来系统地改变自己的mind schema(我就翻译成思维定势吧)。而并不是喊着口号,说快乐就快乐的。天真的积极和有理有据的积极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很少有人能有积极心理的天分,但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很多人可以系统地让自己看上去是一个天才的积极心理者。据调查,上过这门课的人有超过25%的人认为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Follow you passion这个看似简单的口号也有很多人在研究一些系统的指导。Study hacks就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这个看起来流行的标语背后在执行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以上这几样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研究方式,像积极心理学倡导的那样,去研究做的最好的那一批人做事的方方面面的细节,并试图找到他们与其它人的方法的不同,尝试给出合理的解释,使好的科学的经验得以传播,让普通人也成为“天才”。积极心理学课上提到过,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之前,关于depression的研究,集中于研究有问题的人,去解释为什么他们不够好,收效甚微,而积极心理学不管那些,去研究好的人为什么那么好,却取得显著的效果。study hacks研究的是所有有成就的人成功的原因,而不是为什么没成就的人效率低。这个钢琴教育的方法论的书,也是作者不满足于天才的解释,花了数年时间,去研究训练得法的天才为什么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天才,并尝试去解释,给出一套相关的方法论。这样的思路是很有实用性的。他们都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成为“天才”其实更像是一项细致的科学的塑造,系统的进步,很多细节上的选择在实际结果上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PS: 关于钢琴练法的那部分,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书里面一些比较有趣的地方,但是只看这些是远远不够明白怎么弹好钢琴的,我并没有把每一点具体的解释都写过来,因为一共有二百多页。真的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仔细研读下这本书,文中给出原文链接了,另外这里还有个中文部分翻译和讨论的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