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汤

 松兆堂 2013-08-29
土枪医案38   一身烦疼

   徐女士:47岁。一身烦疼,不流汗,嘴唇紫红,舌略紫红,人很不舒服。自购芬必得服用不效,于2013.4.22.下午下班后来诊。处方如下:
   麻黄15  杏仁15  桂枝10  炙甘草5(单位:克)一剂。嘱服药后覆被取微汗,如不汗3小时后再服药覆被,直到汗出为止。
   晚饭后服药,因忙其他事情,所以未覆被,亦未得汗,晚上9:00再服药,覆被得畅汗病一下子去了十之七八,一身轻松。次日再服二煎,病若失。
   土枪按:《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历代麻黄汤的注释家中,有两个提法不妥的观点值得商榷:其一:“桂枝配伍麻黄,是本方的主药对”。肺的主要功能是主宣散,主肃降,麻黄除了有强烈的发汗作用外,还有宣散肺气,开表郁的作用,杏仁降肺气,麻黄伍杏仁,一宣一降共治肺失宣降以恢复肺之功能,同时杏仁又能监制麻黄宣散,发汗太过而伤肺。桂枝所降之气是起自少腹上冲的“冲气”,所谓平冲降逆即是,与杏仁降肺气是两回事。麻黄汤中麻黄用量三两,杏仁用量七十个,均量大应为本方的主药对。其二:“桂枝为臣,取其辛温以助麻黄发汗”。麻黄是强烈的发汗药,不需要桂枝辛温以助发汗。试想若不用桂枝,炙甘草,则发汗太过将出现《伤寒论》第64条的“汗出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的桂枝甘草汤证,这里加半剂桂枝甘草汤就是防患于未然,减少甚至消除麻黄发汗太过的副作用,而非“取其辛温以助麻黄发汗”。桂枝携甘草乃纠偏之药,而非协助之药。这里张仲景治未病的思想充分展现在严谨的组方中,所以病愈而不留遗患。
   麻黄汤证,由于表郁,表闭,无汗,人体新陈代谢的废物,有毒物,体液无法通过以排汗的方式排出体外,郁积于体表出现麻黄汤证的种种表现,用麻黄汤汗出即解。本例患者没有出现麻黄汤证的所有症状,但从临床症状不难看出是表郁,表闭的表实证,用麻黄汤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1.杨金萍 《伤寒类方临证发挥》
             2.冯世纶 《经方传真》
   2013.5.6.写  2013.5.11.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