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光开阔,题材文雅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8-29
眼光开阔,题材文雅
——序何况《文园读书记》
谢泳

    2007年夏天,我南来教书,在厦门最早认识的朋友即有何兄。他早年有行伍经历,在京师多年,见多识广。先以报告文学名世,后以掌故笔记为写作重心。本书有材料,有识见,有文笔。在当代掌故笔记写作中,何况兄算把好手。

    我没有问过何况兄写作转向的具体原因,也许只是出于好读书的天性,才把自己读书的感想付诸笔墨。不过我私心以为,何况兄的掌故笔记,就传承久远而论,可能还要远胜于他早年的报告文学,这个判断,不是我轻易而言,是积多年观察文坛的一点体会。

    人在青年时代的写作,多发于爱好而没有明确目的,如果在写作路上遇不到高人指点,常常不知自己的写作最终会向何处发展。我曾在山西作家协会工作20多年,所见文学青年可谓多矣。事后观察,凡在青年时代即能留意文史的,后来多有所成;而在青年时代执着于小说诗歌者,人过中年后创作衰歇,写作热情大减,一时多不知所措。我个人判断,小说诗歌极难有成,凡入门容易的事,最后结果都极难。山西作协当年享有“晋军崛起”的美誉,全部是小说家,有近二十人,今天还能以小说受人关注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倒是后来转身致力文史的几位,近年著作都非常热销。我的感受是传记可写,掌故笔记可作,地方文献当整理,其他小说诗歌的写作,则要非常谨慎,不然虚掷一世才华,殊为可惜。

    我没有与何况兄交流这个看法,但我由此书看出他是自觉选择掌故笔记一路的,而且已达成熟地步,材料和趣味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眼光开阔,题材文雅,走的是传统掌故笔记的路子,如果坚持下去,将来必有大成。

    曾和朋友闲谈,说在旧书店经常看见的是高头讲章,而掌故笔记一类书,极难见到。其实此类书印数并不在少数,只是因为文史的原因,人们舍不得随手丢弃,足见此类书有生命力。掌故笔记在写作上有天然的优点,因为真材实料,所以一般不受时间约束。著述留传过程中,掌故笔记的生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近年“书话”写作颇盛,其实这也是掌故笔记的一种。何况兄此书部分属于这个类型,但更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掌故笔记,这使本书更具吸引力,拥有更广泛读者。

    何况兄要我作序,我不敢推辞,所以有此感想。是为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