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弦居士竺可冯 - 臂搁

 老阿更 2013-08-29

 

在纸笔尚未问世时,先人们刻竹为书。历代宫廷皆有专修阁院,贮藏这些上古竹简,以及书籍真本、古画墨迹。这样的阁院谓之秘阁,一千余年前,宋太宗还曾亲笔御题秘阁二字,制匾额高悬。

       清代,嘉定人士金元珏撰《竹人录》一籍,汇编前朝嘉定派竹刻技艺与传承渊源。卷中写及今流行人物花鸟笔筒,及行草秘阁,秀媚遒劲,为识者所珍。此处之秘阁,自然非指楼阁建筑,其既与笔筒并提,应亦是一件文房用具。何者?臂搁矣。

       臂搁,旧时人们将其搁在臂下、承力书写的用具。前朝,秘阁中所藏的竹简被一并代称为竹秘阁,臂搁也由竹制,形状与竹简颇有相似,故而至少在明代,人们亦以秘阁称之,同时也有一个功能角度的名称,谓之臂搁。明末《长物志》中说得分明:“临书枕臂之具,曰秘阁,亦曰臂搁。”

       前人凭借一杆毛笔书写,除却丹青写意的缘故,多为实用之需。日常琐记、抄写、乃至账册备忘,皆蝇头小楷居多,书写量颇大,久之,难免臂腕受累。笔搁枕于腕下,借力不少。再则,斯时行书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宽大衣袖掠过时,极易污损了将干未干的字迹,臂搁既枕之、亦覆于纸上,写几行、挪几寸,则此忧全消。一如《遵生八笺》中对臂搁的描述:肚稍虚起,恐惹字墨。若逢盛夏,性凉的竹臂搁枕于腕下,可得一时清爽,无声无息地吸收潮热,免叫汗渍洇湿墨迹。

       以竹为主材制臂搁,固然与历来尚竹的群体心理脱不开干系。中国士人与竹之间的精神联系,上可溯诗经时代。两汉之前,中国文化与经济的主流区域集于黄河两岸,虽亦有竹生长,但零星散布,观感稀松平常。魏晋以降,历史格局的变化带来人口迁徙之浪潮,大量如刀俎之肉、狂放迷茫的文人士子投奔南方,蓦然撞见凌霜挺立的遍山翠竹,此种视觉震撼前所未有。竹,这一玄远清虚的自然灵物,与士子风流之趣奇妙地契合,人与竹的精神对话由此开始。

       中古历史变局,无意中开启了自然资源与文化人群之间的勾连。在其后儒家思想的推动下,竹文化意象不断被丰满。竹虚心而直,因有筠、贯四时而不改,皆高度契合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意识,竹子开始进入社会精英阶层的精神领域。苏轼叹曰无竹使人俗,白居易则说竹之节操有四: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人们将士君子的全部品德赋之于竹,又教自身比德于竹。修竹与君子,两者如影随形、彼此映照,物我无间的颂仰,成为士人阶层长久的主流文化意识。

       竹性已全然赋予人格化,且山野易得,故而,人们将其作为臂搁制作的首选良材。臂搁一掌之宽,长不过一尺,似瓦面的微拱形状,取竹段纵向裁成三片,即可得。竹刻匠人们穷工殚巧,雕琢以宫室花鸟、人物山水、诗文联句...... 并不金贵的竹爿,在竹刻匠人的手中新生,巧而不媚、灵气毕现。竹为臂搁主材,亦有用官瓷、玉石、象牙这些奢材所制,凸面光滑莹润,繁华的雕刻则藏在凹面。这些,多是清玩雅赏之器,并无人计较其实用功能。

       早期,亦曾有匠人略施塑造,将身形修长的臂搁制成古琴的模样。这般尚古之举,惹出宋代词人的雅兴,为竹秘阁(臂搁的旧称)取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字号”“竺秘阁,字可冯,号无弦居士。冯,在古语中念做(píng),是“凭”字的古字,意为依靠。此竹可凭,如琴无弦。风雅之气教人啧叹。

       臂搁,常置案头。书写时枕之,闲时入掌把玩,或置于膝上抚手静心,偶尔打盹、亦可拿来搁于臂下以取清凉。日夕摩挲,泛红烁紫,愈久愈润...... 翰墨书香的旧时,文房一隅便是士子之天下,对于文人雅士而言,一应的文房器物,如同菱花镜之于美人一样,须臾不能离身。实用也好、玩赏也罢,个中寄予的人文情怀与精神意识,隽永流长。

 

清乾隆 /  竹留青山水楼阁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明晚期 /  张希黄制 /  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乾隆 /  周芷岩制 /  竹刻山水长题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明晚期 /  张希黄制 /  双面刻(携琴访友)(梅花傲雪)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竹雕山水纹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道光 /  竹刻郭伟绩习书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早期 /  罗汉竹臂搁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晚期 /  象牙雕岁寒三友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乾隆 /  象牙雕竹林七贤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乾隆 /  象牙雕人物山水香山九老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乾隆 /  象牙雕十八罗汉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康熙 /  紫檀错金银 /  万福来朝纹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乾隆 /  象牙雕五福山水人物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竹制臂搁两件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象牙雕罗汉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明代 /  迦南香雕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中期 杨谦刻仕女诗文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中期 /  竹刻节节高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邓孚嘉竹雕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明嘉靖 /  张一奇款 /  竹雕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紫檀木雕人物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铜胎掐丝珐琅 /  玉堂富贵纹琴形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中期 /  黄杨木雕 /  达摩渡江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光绪 /  紫檀雕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黄杨木刻诗文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 /  紫檀雕老桐款兰石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中期 /  剔红婴戏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杨褒制 /  竹雕五老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黄花梨灵芝虫草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竹雕梅花纹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秋山烟霭竹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竹嵌象骨配白玉双欢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中期 /  白玉夔龙纹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中期 /  紫檀罗汉仙阁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楠木琴式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清代 /  竹雕梅竹图臂搁

臂搁 - 三味小筑 -

  

自制【宫墙边框】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自制【宫墙边框】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自制【宫墙边框】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