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专业知识(六)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8-30
本文转载自林元鹤《中药学专业知识(六)》

理气药
学习目标:
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2、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熟悉:化橘红、青皮、佛手、乌药、荔枝核、甘松。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4、了解:橘红、枳壳、柿蒂、青木香。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5、掌握下列各组药物的配伍意义:橘皮配半夏,枳实配白术,川楝子配延胡索,薤白配瓜萎。
6、熟悉橘皮与青皮功效相似药物的相同和不同点。
概  述
【含义】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味多辛苦芳香,性多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调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适应范围】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肝气郁滞: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肺气壅滞: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证。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等。
【配伍方法】  肺气壅滞:因外邪袭肺者,配宣肺化痰止咳药;
因痰热郁肺者,配清热化痰药。
脾胃气滞:兼湿热者,配清热利湿药;
兼寒湿困脾者,配温中燥湿药;
食积不化者,配消食药;]
兼脾胃虚弱者,配益气健脾药。
肝气郁滞:视病情酌加柔肝、养肝、活血止痛、健脾药。
【使用注意】  本类药性多辛温燥散,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
橘  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降,温和不峻,芳香醒脾,入脾肺经。既理气运脾而调中,又燥湿理气而化除痰浊,凡气滞、湿阻、痰壅之证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
【功效】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病证】
    ①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②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③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配伍】橘皮配半夏:燥湿化痰力强,用于痰湿滞中客肺等证。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枳  实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泄辛散降下,微寒而不温燥,入脾、胃、大肠经,药力较猛。
既善于破气消积以除胀满,又长于行气消痰以通痞塞,故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此外,还可治脏器脱垂。
【功效】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病证】
    ①食积腹痛便秘。
    ②泻痢里急后重。
    ③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④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配伍】  枳实配白术:枳实苦辛微寒,善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白术苦甘而温,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两药相合,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用量用法】  3—9g,大剂量可用15g。
    【使用注意】  本品破气,故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木  香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兼入三焦、胆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温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大肠经,兼入三焦与胆经。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气滞,为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脾胃气滞兼寒者用之最宜。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力缓并止泻。
【功效】  行气,调中,止痛。
【主治病证】
    ①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
    ②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③脾运失常、肝失疏泄之泄泻证。
    ④脾胃气虚之食少吐泻。
【用量用法】  3—9g。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以止泻。
 香  附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偏,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入肝经而善疏肝解郁,入三焦而善理气,故为疏肝理气之佳品。肝气舒畅,气血和顺,则月经自调,疼痛可除,又为调经止痛之要药。此外,生用又兼发表,治表证兼气滞每用。
【功效】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病证】
    ①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②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用量用法】  6~12g。醋制止痛力增强。
【使用注意】  本品虽平和,但终属辛香之品,故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慎用。
沉  香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芳香辛散,温通祛寒,味苦质重沉降。入脾胃善行气止痛、降逆调中,入肾经善温肾纳气。既集理气、降逆、纳气于一身,又温而不操、行而不泄,无破气之害,故为理气良药。
【功效】  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
【主治病证】
    ①寒凝气滞之胸腹胀闷作痛。   
    ②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痰饮咳喘,咳喘属上盛下虚者。   
【用量用法】  2一5g。宜后下。研末冲服或磨汁服,1-1.5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川楝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苦能泄,性寒清热,主归肝经而善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故治肝郁气滞有热诸痛用之最宜。又有小毒,内服能杀虫,外用能疗癣。
  【功效】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主治病证】
  ①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②虫积腹痛。
  ③头癣。
  【配伍】  川楝子配延胡索:川楝子性寒,能理气止痛;延胡索性温,能活血行气止痛。两药相合,行气活血止痛力强,善治血瘀气滞诸痛。
    【用量用法】  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凡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薤   白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温通,苦泄滑利,善条达凝郁。上能散阴寒之凝结而温通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下能行大肠之滞气,可治胃肠气滞、泻痢后重。
    【功效】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主治病证】
    ①痰浊痹阻胸阳之胸痹证(症见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唾等)。
    ②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配伍】  薤白配瓜蒌:薤白辛苦而温,善通阳散结、下气导滞;瓜蒌甘微苦寒,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兼润肠通便。两药相合,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故治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用量】  5—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并有蒜味,故气虚无滞、阴虚发热及不耐蒜味者
不宜用。
化橘红
    【性味】  辛、苦,温。 【功效】  理气散寒,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病证】 ①咳嗽痰多。 ②食积伤酒。【用量】  3—9g。
青    皮
    【性味】  苦、辛,温。【功效】  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主治病证】①肝气郁滞之胸胁、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痛。
    ②食积脘腹胀痛。 ③症瘕积聚,久疟癖块。
    【用量】  3—9g。【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泄,性烈耗气,故气虚者慎用。
佛  手
    【性味】  辛、苦,温。 【功效】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主治病证】①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②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③咳嗽痰多。
    【用量】  3—9g。
 乌  药
    【性味】  辛,温。【功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病证】
    ①寒郁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
    ②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燥,能耗气伤血,故血虚或有内热者慎用。
荔枝核
【性味】  甘、涩,温。【功效】  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主治病证】①寒疝腹痛,睾丸肿痛。②肝胃气痛。
【用量】  9~15g。
甘  松
【性味】  辛、甘,温。【功效】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主治病证】①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②湿脚气。
【用量】  3~9g。
  小    结
橘皮、青皮:同出一物,均性温而能行气消积化滞.橘皮为成熟果实之果皮,质轻力缓,温和不峻,作用偏于中上二焦,主理脾肺气滞,又燥湿化痰,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及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和肝气乘脾之腹痛泄泻。青皮为未成熟果皮或幼果,质重沉降下行而力猛,作用偏于中下二焦,主疏肝破气,又善散结止痛,治肝郁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肿痛、症瘕积聚及久疟癖块。若治肝病及脾,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两药又常相须为用。
橘红、化橘红,均性温而功似橘皮,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治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橘红为橘皮外层红色部分,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化橘红为化州柚等之果皮,又兼消食,咳嗽痰多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用之为宜。
  
    枳实、枳壳:同出一物而性微寒,虽功效相似但强弱不一。枳实为幼果,气锐力猛,沉降下行,善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治食积脘胀、热结便秘、湿热泻痢、痰滞胸痹及痰热结胸等。枳壳则为接近成熟果实,力缓而长于理气宽中除胀,多用于胸胁或脘腹胀满及食积、便秘之轻证。此外,二者与补气升阳药同用,又可治气陷脏器脱垂等证。
消食药学习目标:
1、 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其性能特点。
2、 掌握: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熟悉:神曲。了解:谷芽。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概  述:
【含义】  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性能功效】本类药味多甘,性多平,少数偏温,主归脾胃经。功能消化食积、增进食欲。
【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证。
【配伍方法】  食积每见气滞,故常与行气药配伍同用;
食积兼寒者,配温中散寒药;
宿食久积郁而化热者,配苦寒轻下药;
食积兼湿阻中焦者,配芳香化湿药;
食积兼脾胃虚弱者,配补脾健胃药。
山  楂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酸甘,微温不热,药力颇强。入脾胃经,善消食化积,为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入肝经,善活血散瘀,为治血瘀痛经、经闭等证所常用。
【功效】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主治病证】
    ①食滞不化,肉积不消,泻痢腹痛。
    ②瘀血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
    ③疝气偏坠胀痛。
    ④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
【配伍】  神曲配麦芽、山楂:神曲性温,能消米面食积,又和胃;麦芽性平,能消米面食积,又健胃;山楂性微温,善消油腻肉积。三药相合,既消各种食积,又健胃和中,但见食积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投用。三药常炒焦用,习称焦三仙。
    【用量用法】  9~15g,大剂量30g。消食导滞宜用焦山楂。
麦  芽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甘性平,主入脾胃经,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而善消食健胃,主治食积不化,尤宜米、面、薯、芋等积滞者。兼入肝经,大量用能回乳消胀,用于断乳、乳房胀痛等。
【功效】  消食和中,回乳。
【主治病证】  
①食积不化,消化不良。
②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之乳房胀痛。
【用量用法】  9~15g,大剂量30—120g。   
莱菔子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甘性平,药力较强。既善于消食除胀,治食积胀满最宜;又长于降气消痰,治痰壅咳喘亦佳。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病证】
    ①食积气滞之脘腹胀满。
    ②痰涎壅盛之气喘咳嗽。
    【配伍】  莱菔子配苏子、白芥子: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喘咳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佳。
【用量】  6-lOg。
鸡  内  金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平,入脾胃经,功善运脾健胃、消食化积,药力较强,为消食运脾之要药。入小肠膀胱经,又能固精止遗、化坚消石,可治遗尿、遗精及结石。
    【功效】  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主治病证】   
    ①食积不化,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②遗尿,遗精。
    ③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
【用量用法】  3~10g。研末服,每次1.5~3g,效果比煎汤好。

     消食药(续) 神 曲 【性味】 甘、辛,温。 【功效】 消食和胃。 【主治病证】 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及肠鸣泄泻。 此外,丸剂中有金石、介类药时,常以本品糊丸,以赋形、助消化。 【用量用法】 6~15g。消食宜炒焦用。小 结 神曲、麦芽、谷芽,均能消食化积、开胃和中,治饮食积滞或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等。其中,神曲性温而偏燥,消食力最强,凡食积较重或兼寒者宜用;麦芽性平,消食力次之,能促进淀粉类食物消化,尤宜高淀粉之食积证;谷芽性平,消食力最缓,略兼和中,食积轻证或兼脾虚胃阴不足者用之为佳,病后体虚胃弱食少宜投。此外,神曲又常与金石类药同入丸剂,一则赋形,二则助消化;麦芽大量用又能回乳,用于断乳及治乳房胀痛;谷芽则专事消食健胃,不具它功。 山楂、莱菔子,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积作用,善治饮食积滞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等证。其中,山楂酸甘微温,尤善消化油腻肉积,肉食积滞者宜用;莱菔子辛甘而平,又善行气消胀,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较重者宜之。此外,山楂又善活血散瘀,治泻痢腹痛、疝气痛、瘀血经闭、痛经及产后瘀阻腹痛;莱菔子则能降气化痰,治咳喘痰多或兼胸闷食少者。驱虫药学习目标: 1、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2、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摈榔、贯众。了解:雷丸、南瓜子、鹤草芽。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 熟悉使君子与苦楝皮的药性与功效的异同。概 述【含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性能功效】 本类药味多苦,多入脾胃或大肠经,对人体肠道寄生虫有毒杀作用,功善驱虫或杀虫。【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配伍方法】 虫病兼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便秘者,配泻下药;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者,配健运脾胃药;体虚者,宜补虚、驱虫兼施,或先补虚后驱虫。【使用注意】 本类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以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部分药有毒,应用时应注意剂量,以免中毒;在发热或腹痛较剧时,宜先清热或止痛,待缓解后再使用驱虫药;孕妇及老弱患者应慎用。???使君子【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性能特点】 本品甘香性温,服用便宜,功善杀虫、消积,既为治蛔虫病之佳品, 又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功效】 杀虫消积。【主治病证】 ①蛔虫病。 ②小儿疳积。 【用量用法】 6~10g;小儿每岁每天1~1.5粒,每日总量不超过20粒。炒香嚼服。【使用注意】 本品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故不宜超量服。若与热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故服药时忌饮茶。???苦楝皮【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脾、胃、肝经。【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有毒,内服对蛔虫、蛲虫、钩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故善治蛔、蛲、钩虫病。外用能除湿热、杀灭皮肤寄生虫及抑制致病真菌,故可治头癣、疥疮。【功效】 杀虫,疗癣。【主治病证】 ①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 ②头癣,疥疮。 【用量用法】 6-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故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其苦寒伤胃损肝,故脾胃虚寒及肝病患者忌服。??? 槟 榔【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胃、大肠经。【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降温通,入胃与大肠经。善杀虫而力强,兼缓泻而促排虫体,主治多种寄生虫病,绦虫、姜片虫为患者尤宜。又能消积、行气、利水、截疟,治腹张便秘、泻痢后重、水肿、脚气及疟疾等。【功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主治病证】 ①绦虫病,姜片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 ②食积气滞之腹胀便秘,泻痢里急后重。 ③水肿,脚气浮肿。 ④疟疾。 【配伍】 槟榔配常山:槟榔性温,常山性寒,两药相合,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故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用量用法】 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须用60~120g。 【使用注意】 本品行气、缓通大便,故脾虚便溏及气虚下陷者不宜服。???贯 众 【性味归经】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微苦,性微寒,并有小毒。生用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治多种肠道寄生虫病、风热感冒及温毒发斑等疾。炒炭则清泄兼收敛,能凉血而止血,治血热出血。【功效】 杀虫,清热解毒,止血。【主治病证】 ①钩虫病,绦虫病,蛲虫病。 ②风热感冒,温毒斑疹,痄腮。 ③预防麻疹、流感、流脑。 ④血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用量用法】 9~15g。驱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源于绵马贯众者有毒,故此种贯众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服。 雷 丸 【功效】 杀虫。 【用量用法】 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或入丸剂服。每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每日3次,连服3天。 【使用注意】 本品入煎剂,无驱绦虫作用。因其性苦寒,故无虫积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服。 南瓜子【性味】 甘,平。【功效】 杀虫。【用量用法】 60~120g。生用,连壳或去壳后研细粉,用冷开水调服。小 结 使君子、苦楝皮,均能驱杀蛔、蛲虫,治蛔、蛲虫病每用。其中,使君子味甘气香性温,能健脾消积,为儿科驱虫消疳之良药;兼治小儿疳积、乳食停滞;惟服时不能过量或与热茶同服,反之则引起呃逆不止等副作用。苦楝皮苦寒有毒,驱虫效力大而可靠,又驱钩虫,治钩虫病;还能清湿热,治疥癣;惟有毒性寒,不能过量服,脾胃虚寒及肝病患者忌服同,且新鲜者并效佳,久贮无效。止血药学习目标: 1.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 掌握: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熟悉:槐花、侧柏叶、芒麻根、仙鹤草、炮姜。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 掌握地榆与槐花,三七与蒲黄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与功效的异同。 4. 掌握蒲黄配五灵脂的意义。概述【含义】 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性能功效】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分类】 按本类药的性能又可分为四小类。 ①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②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③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④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配伍方法】 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阴虚阳亢者,配滋阴潜阳药;瘀血阻滞而出血不止者,配活血行气药;虚寒性出血者,应根据证情配合温阳、益气、健脾等药同用。【使用注意】 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时,必须注意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大 蓟 【性能特点】 本品甘苦性凉,归肝心经。既善清泄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①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及尿血。 ⑦疮痈肿毒。 【配伍】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量用法】 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小 蓟 [性能特点】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又兼能利尿,尤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主治病证】 ①血热尿血、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②热毒疮痈,血淋。 【用量用法】 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地 榆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又能泻火解毒、收敛,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 ①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⑦烫伤,湿疹,皮肤溃烂。 【配伍】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两药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肿出血及便血。 【用量用法】 9~1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白茅根【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清利。入血分,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入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人膀胱,能清利湿热而利尿,治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虽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惟力缓用量宜大。【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①血热衄血、咯血、咳血、吐血及尿血等证。 ②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③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 15~30g,鲜品可用30—60g。以鲜品为佳。???白 及 【性能特点】 本品甘涩质黏,善收敛止血,并兼益肺,虽可治体内外诸出血证,但以治肺胃损伤之咯血、吐血最宜。又味苦微寒,人血泄热,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成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外用可生肌收口。此外,还治肺痈咳吐脓血、烫伤、皮肤皲裂、肛裂等。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②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③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配伍】 白及配三七:两药相合,寒热相平,行止并施,止血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乌贼骨: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效佳。 【用量用法】 3~9g。研末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三 七 【性能特点】 本品味甘微苦性温,主归肝经,兼人肺经。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且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诚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惟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 ①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②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③胸痹绞痛。 【用量用法】 3~9g。研粉吞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治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茜 草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泄降,专人肝经血分,既善凉血止血,又善活血祛瘀,且炒炭与生用功异。炒炭既善化瘀止血,又兼凉血,治血瘀夹热诸出血证每投;生用既凉血,又活血通经,治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及跌打瘀肿多用。 【功效】 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②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 【用量用法】 9—15g。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蒲 黄 【性能特点】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故治出血病证,无论属寒属热或有无瘀血,皆可随证选用。炒炭收涩止血,略兼化瘀,出血无瘀或瘀轻者宜用。生用既止血,又化瘀,且利尿,出血兼瘀者宜用,最善治尿血,并治血瘀诸证。 【功效】 收敛止血,活血祛瘀,利尿。【主治病证】 ①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②血瘀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 ③血淋涩痛。 【配伍】 蒲黄配五灵脂: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用量用法】 3~9g,包煎。外用适量。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 【使用注意】 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服。???艾 叶 【性能特点】 本品性温,味苦辛,主归肝经,兼归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主治虚寒性出血,尤宜妇女崩漏、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主治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此外,外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止痒之功;并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①虚寒性崩漏下血等。 ②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③脘腹冷痛。 此外,外用治湿疹瘙痒,并用于温灸。 【配伍】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功能养血止血。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经多属血虚有寒之证。 【用量用法】 3-9g。外用适量,供温灸或熏洗用。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槐 花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 ①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②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用量用法】 9~15g。止血宜炒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主治病证】 ①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外伤出血。。 ②咳喘痰多。 ③外用治烫伤及脱发。【用量用法】 9~15g。外用适量。 苎麻根【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①血热咯血 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 ②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③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用量用法】 9~15g。外用适量。 仙鹤草【性味】 苦、涩,平。 【功效】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杀虫。【主治病证】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②疟疾,血痢,痈肿疮毒。 ③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痒带下。【用量用法】 9 -15g,大剂量可用30~60g。外用适量。 炮 姜 【性味】 辛,热。 【功效】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 【主治病证】 ①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②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 【用量用法】 9~15g。外用适量。 小 结 【凉血止血药】 ---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侧柏叶、芦根、黄芩 【化瘀止血药】--- 三七、蒲黄、茜草【收敛止血药】---- 白及、紫珠、仙鹤草、棕榈炭、藕节【温经止血药】---- 炮姜、艾叶地榆与槐花 均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出血证,常同用。但地榆善清下焦血分之热,善治妇女血热崩漏、经多;还能解毒敛疮。槐花善清肝,且兼润肠,最适于痔疮肿痛出血,兼热结便秘及肝热目赤。三七与蒲黄 均化瘀止血。但三七化瘀止血力强,化瘀不伤正。蒲黄性平,生用炒用均止血,淤血出血无论寒热均宜,尤善治尿血,又治血淋;炒炭则收敛止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