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六大恋爱趣味心理:知道為什麼初恋最难忘吗?

 baileej 2013-08-30
有时候心理学真的很有意思,比如这个「留面子效应」,应用在生活中,用来追女生相当不错,因為这种因素会导致人出现负疚心理,会想去做件事来补偿!

「留面子效应」追女生更易成功!

有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向一组大学生提出陪同一些不良少年到动物园游玩的请求,只有32%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后来研究小组改变方法,对另外一组大学生提出这个请求前,先问他们能否替不良少年免费做两年的辅导和咨询,被拒绝后,马上改变请求:「好吧,如果你不愿意,那麼能否只在今天下午陪他们去动物园玩呢?」结果有58%的人表示同意。

心理学家分析,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留面子效应」,又叫「门面效应」。当你想让对方接受一个小的、但对方不容易答应的条件,那麼不妨先向他提出一个大的、更高的要求。对方如果拒绝你那个大的、高的要求,一般会接受你再次提出的那个小的要求。因為人们往往都希望扮演慷慨大方的角色,所以拒绝会让人们对自己產生负疚心理,于是希望再做一件小的、容易的事来平衡。

另外据分析,女人更容易產生负疚心理,「留面子效应」对她们来说更有效。因此男人们应该学会追女人的方法。

吊桥效应——心动不一定是真爱!

197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Dutton和Aron做了有趣的「吊桥效应」实验: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性助理假扮成访员,分别在70公尺高的吊桥和矮小石桥上访问男性,并留给他们电话号码。结果发现,在吊桥上的男子有半数回电给女助理,在小桥上的男性回电率只有1成多。

研究者认為,男性把吊桥带来的心跳感觉误认為对女子的心动才回电话给女助理。研究推测,在略带恐惧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培养感情。也许,下次把男女朋友带到吊桥上去告白,会有比较高的成功率喔。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的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產生感情的情形,因為吊桥上的提心吊胆而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產生的反应,非常神奇。

蔡格尼克效应——為什麼初恋最难忘?

西方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為「蔡格尼克效应」。

例如,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100题,其中99题都完成得很好,就是剩下的那一道题把你难住了,没完成,未得出答案。下课铃响了,你交卷后走出考场,与同学们对答案,那99题都有正确的结果,而那未完成的一题,同学告诉了你答案。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题被你深刻而长久地记住了,而那99题却被你拋到九霄云外。

青年男女到了青春期,一般都会為自己虚构一个「梦中情人」,创造一个抽像的理想对象,都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择偶的「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是很具体的,有时是以一个真实的人為模特,有时是把几个人凑在一起。并且,都会按照这个「完美的异性模型」,在生活中去寻觅、在人群中去探索。不知不觉,终于有那麼一天,那个朝思暮想的时刻到来了,从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你会情不自禁地惊嘆:「好面熟啊!」眼前的她(他)同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发生了奇妙的吻合。初恋便是异性爱由抽象的意识转变為现实的开始。

但初恋往往又是无疾而终的多,记忆中的那个人,便成為一个他人永远也无法取代的人了,甚至变成了与他人比较的一个标准。而这个人早已不是最初的那个真实的人,只是被我们自己偶像化的一个标准罢了。

未获成果的初恋是一种「未能完成的」事件。因而未果性是我们对初恋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伊底帕斯情结——為什麼会爱上大龄的他/她?

恋母和弒父都是伊底帕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后承受不住内心的痛苦而自杀。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因此「伊底帕斯情结」也称「恋母情结」。

该情结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黑暗效应——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產生恋情?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產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產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為「黑暗效应」。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不太熟悉的人彼此根据对方的反应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的言语和行為,特别是对还不十分瞭解但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既有一种戒备感,又会儘量把自己好的方面展示出来,把弱点和缺点隐藏。「黑暗效应」也解释了為什麼在灯光昏暗的酒吧、舞厅,陌生人之间比在普通场合更容易相互认识,甚至更容易產生恋情,因為太明亮的光线会令人不放鬆,从而提高警惕性和戒备心。 

优先效应——初次见面為什麼重要?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 Asch)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找来了一群人,并且给他们看一份有六个形容词的表,
这六个形容词都是在描述一位假想的人。

其中一半的人所看到的形容词,按照下面这个顺序:聪明的、勤奋的、衝动的、爱批评的、顽固的、嫉妒的。
而另一半的人所看到的顺序则恰恰相反:嫉妒的、顽固的、爱批评的、衝动的、勤奋的、聪明的。

这两个顺序,一个是从正向特质开始排列,另一个则是由负向特质开始排列,有什麼不同吗?

最后结果表明,这两种顺序将会造成受试者对这位假想的人有截然不同的观感。阅读排列顺序从「正向特质」开始的那一半人,对这位假想的人有较佳的评价;反之,阅读排列顺序从「负向特质」开始的那一群人,则对这位假想的人有较不好的猜想。

因此「优先效应」指的就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佔据著主导地位的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