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的容颜

 武当书苑 2013-08-31




文字的容颜

 

图片
 



有时候,我会端详一下镜中的自己。似乎在看一篇文字。
这种感觉有些奇怪。我仿佛看到了一些变化,但不明显。
近距离地看自己,偶尔会涌起一些陌生感。可能,我是一个害怕太多变化的人。
我意识里的模样似乎还定义在很多年前。那个充满朝气且年轻的脸到哪里去了呢?
有那么片刻,我甚至有些难过。我轻呵一口气,镜子里的我于是立刻蒙胧了起来。
纵是如此,我依然在我的脸上看到了生活痕迹。


 

图片
 




这诚然是无法逃脱的,不管是文字,或者是容颜。
我还记得多年前一位朋友的话。她说你的文字为什么常常暗含忧伤,总让她想起一张沉默的脸。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她的话。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文字是否已经有了些改变。
或许,改变总是有的,但并没有朝着她喜欢的方向改变。
我不知道如今的她还会不会看我的文字,或许,看过后,她会失望。
但是,正如生活,未必会朝着你设想的轨迹运行。文字也是如此。

 

图片
 


我不知道文字会不会因此老去
或许,这个世界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会渐渐老去,包括容颜,青春,或者爱情
在我所看过的文字中,很多总是充满着时间的印痕
譬如李清照的词,从“争渡争渡”,到“知否知否”,
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到“
满地黄花堆积。”
时光点点滴滴地,在她的文字里一一显现。缠绵的文字背后,我看到的是一张冷酷的脸-----时间的脸。

当然,或许也并不全然如此。事实上,我偶尔会在阅读中产生一些深遂感。仿佛是陷入时间的旋涡。
那些文字里的目光,忽而苍凉,忽而清纯,忽而轻快,忽而深沉。它们有时会让我生出些许迷离。
我甚至无法判定里头显现的写作者的容颜究竟有几许是真实的,有几许是缘于我对时间的错觉。


 

图片
 



是的。错觉。文字倘若浸泡在时间里,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鲁迅肯定也年轻过。可是我看他的文字,总感觉站在眼前的永远是一个精短头发的老头。
他的眼神锐利而深刻,那是一个已然凝固的形象,无法动摇。
看张爱玲,印象中总也逃不了她精致而不失风情的三十岁女子的形象。
而这个女子多少年过去了,却一直以一种冷冷地目光从文字背后注视着你。
在我看来,三十岁的鲁迅大概已经有了五十岁才有的深刻。
而五十岁的张爱玲却依然有着三十岁的精致。这或许正是文字给予我的错觉。


 

 

 

图片
 



所有的文字里都隐约有着时间的刻度罢,那其实是一个心理的刻度。
写者,或者读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些人的文字,永远让你觉得睿智隽永,宛如长者。
而有些人的文字则永远让你觉得青春可人,宛如少年。
假如这真是一种错觉。我觉得这种错觉也可以算是一种美。

每一个在文字里徜徉或者历险的人,都喜欢从文字里去揣测文字背后里那个执笔者的容颜。
这可能是一种习惯。那也许不过是我们用文字拼凑出来的容颜。
我们都愿意相信文字所构建的容颜是真实可信的,用以印证我们内心的某些美好。
事实上,文字本身也许是不会老去的,它只不过是时间的某种载体。
它可以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热闹,也可以勾勒出“朝如青丝暮成雪”寂寞。
它更多地是显现文字背后读者或写者内心所期待的形象。。。

图片
 

文 闻小语 图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