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万事由来----常用词类
2013-08-31 | 阅:  转:  |  分享 
  




万事由来----常用词类

六、常用语类

120、“东西”的由来

“东西”一词是我们通常对一切物体的总称。因为古代通常把东西南北

中与金木水火土相配,称为“五行”。有一次宋朝朱熹去会他的朋友盛温

和,正巧盛提篮上街买东西了,于是朱熹便问他:“难道不买南北﹖”盛

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

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类、水类我这个篮子就装不得。所以只能买东

西,不能买南北。”

原来,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等;西方属金,代表一

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等;南北中则是属水、火、土。水、火、土是

人们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或物质,容易被古人忽视。而属木的植物和属

金的金属矿物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可以用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所以

人们便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联在一起,“东西”一词由此而

来。

121、“磨洋工”的由来

人们习惯于将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磨洋工”。其实,最

初“磨洋工”并不是指磨蹭、怠工的意思,而是指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

中国旧式的房屋建筑,官宦人家一向讲究“磨砖对缝”。磨工,就是指对

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现在的勾缝和打磨石类

的装修。

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院和





协和医学院。工程耗资500万美元,占地222公顷,而且建筑质量要求

甚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由

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工人就称它为“洋工”。协和医院共有主楼14

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

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至于后来的意思,也许是出于对西方

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的一种不满的发泄,最终改变了原来的

意思。历史上这种讹传的例子还有很多。

122、“混帐”的由来

“混帐”与蒙古包有关。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

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经常带着帐篷式的蒙古包,赶着牛羊和马群,到处

游荡;碰上有水草的地方便支起蒙古包,定居下来。

白天,男人们去放牧,留下老人或妇女看守帐篷。这时,在家的一些年

轻小伙子为了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就乱窜帐篷,混进姑娘帐篷里去。

如果帐蓬里没有其他人,他们就尽情地又说又笑,眉来眼去。如果碰上

老头也在那儿,年轻小伙就会笑嘻嘻地说一声:“啊!对不起,我走错帐

篷了!”急忙红着脸退了出来。碰上严厉的老头,待小伙子刚跨进帐篷时,

老头就会愤怒地骂一句:“你又混帐了!”“混帐东西,又来了!”“滚开!”

年轻小伙子自讨没趣,急忙退出帐篷。

后来,“混帐!”、“混帐东西!”这句话就渐渐地变成了一句令人气愤至极

的骂人的话了。如果看到谁做了不道德、不合情理的事,或马虎、鬼混、

不负责任的人,我们就会骂上一句“混帐!”

123、“眼中钉”的由来





“眼中钉”人们常用其来形容极为仇视的人。提起这个词的来历,还有

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传说,北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老宰

相寇准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准为官公正,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

坏事被他拿住把柄,引发后患,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

后来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

丁谓所为,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出现了一首民谣。歌中唱道:

“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中的“丁”,

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

又演变成“钉”。

124、“OK”的由来

“OK”是舶来语。“OK”的意思尽人皆知,但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则有种

种不同的说法。

早在1565年,在英国人的遗嘱中就出现了这个词。有人说,它起源于美

国内战时期,讲德语的美国人说“OK”表示“Oberoomma”(最高统帅),

当时美国有过这一军衔。有人说,某个德国新闻记者在文章末尾写上

“OK”,意思是“Ohnekovretur”(没有错误)。还有人说可能起源于一个

名叫奥托?凯撒(Ottokaiser)的商人,他在检验产品后,在合格产品上

都贴上写有自己姓名缩写字母的标签。美国辞典的说法是:1840年美国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马丁?范布伦在竞选时,用“OK”作为竞选口号。原来

他出生于纽约的老金德胡克(Oldkinderhoek),用这个地名的头两个字

母作为竞选口号,意思是“竞选成功”。语言学家则认为,这是由





“Allcorrect”(完全正确)一词的奇怪拼法(Ollkorrect)而来。

但是通常认为,“OK”来自美国的一位记者。1839年3月23日《波士顿

晨邮报》一位记者在文章付印前写上了“OK”。研究古希腊语言的学者认

为,这位记者曾受过古典的希腊教育,千百年前,希腊教师在批阅优秀

学生的文章时,往往在末尾写上“Oiakala”或“OK”,意思是一切都好,

与英语中“OK”表示的意思(对,好,可以,行)差不多。

125、“解手”的由来

“解手”是人们对上厕所的一种文明说法。

历代战争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移民,那时候的移民是强制性的,因

此,有些人留恋家乡,不肯离开故土,便想方设法逃避,但最终还是逃

不过。在迁移的路上,负责护送移民的官吏担心迁移者中途跑掉,就用

一根长绳拴住他们每个人的一只手,这样连成一串后,迁移者便不易逃

掉。

但是,人多事也多。有人要大小便时,就央求护送的官吏把绳子解开。

一开始,央求的话语比较罗嗦:“长官,我要小便,请解开绳子”,由于

央求的次数多了,慢慢的,人们央求的话语也就简单了,只说我要“解

手”,负责护送移民的官吏便知其意了,而后给他把手解开,让其小便。

这就是人们把上厕所称为“解手”的由来。

126、“五花八门”的由来

“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种类繁多,变化莫测,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在古

时候,“五花八门”各有所指。

“五花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都是古代兵法中的阵法名称,





后来一般比喻各行各业暗语。“五花”为:金菊花——卖茶的女人;木棉

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

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八门”为:一门巾——算命占卦;二门皮——卖草药的;三门彩——

变戏法的;四门卦——江湖卖艺的;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围—

—街头卖唱的;七门调——搭篷扎纸的;八门聊——高台唱戏的。

后来人们用“五花八门”泛指各行各业的繁杂和众多,随着时代发展,

词义重心发生变化,即由行业之称扩展到其他各种事物。

127、“临时抱佛脚”的由来

临时抱佛脚是一句俗语,意思是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或仓惶求

救。

这句俗语是东汉时由外族人传入中国的。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民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

都是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

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

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

古庙。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

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号啕大哭起来,并不断用磕头表

示忏悔。这个罪犯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

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

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





正在这时,追兵赶到。兵丁差役见此情景,竟被罪犯的虔诚信佛、真心

悔过的态度感动了,便派人去禀告官府,请求给予宽恕。官府听后,不

敢作主,马上禀告了国王。国王笃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

寺剃发当了和尚。

后来,当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将这个故事和所产生

的惯用语“临时抱佛脚”带入中国,成了我们的俗语。

128、“放风筝”的由来

据史载: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

用木、竹做风筝,相传其代表人物是木匠鲁班,以“削木为鹞,成而飞

之,三日不下。”《韩非子?外储说左匕》上也有记载:“墨子为木鸢三手

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墨子》则记载了“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

飞之,三日不下。”这些文字记载,都看不出用绳子牵引,加之当时还没

有发明纸,因此可以想见,“木鸢”是用木料制作的,用现代语说是靠滑

翔的鸟形飞行器,到了汉朝,才出现了用竹制框架、以纸糊之、以绳牵

之、放之空中的“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

嗡嗡有声,很像“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129、“拔河”的由来

拔河始于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

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舟师,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

拒”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拒将敌船钩

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后来钩拒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

拔河比赛。





到了唐代,拔河活动已广泛展开。“大麻全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

百条”,可见古代参加拔河的人数比现在的多得多。大绳正中插一根大旗,

旗的两边划两条竖线,称为河界线。比赛时,以河界线为胜负标志,所

以改称“钩拒之戏”为“拔河”。一声令下,河界两边选手紧挽绳索,“使

相牵引”,围观者“震鼓叫噪,为之鼓劲”。

130、“借光”的由来

“借光”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人们普遍使用的礼貌用语。人们把凡是

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和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称作“借光”。

“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

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

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

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

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

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

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

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131、“青春”的由来

“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它始于汉代,为文史学家刘向首先使

用。据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降临,万

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相当时期内,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

是这个意思。如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后来,文人们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人的青年时期。如王维在





《洛阳女儿行》一诗中:“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于是,“青

春”一词逐渐失去春季的词义,成为青年的代称。

132、“文学”的由来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

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每年举荐人才上京

考试,被举考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

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

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133、“吹牛皮”的由来

“吹牛”、“吹牛皮”,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口头禅。

在交通不太发达的时候,相传在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

为此当地的人们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它是由几个形状像袋子的

牛皮口袋连结而成,使用时用嘴将皮筏吹起来,于是那时就有了“吹牛

皮”一语。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谈空话,皮筏是吹不起来的。人们常对

光说着空话的人说:你有本事就到河边吹牛皮看。其后,人们就把那些

既无知识,又无工作能力,爱说空话大话,夸大其词的叫做“吹牛皮”

了。

134、“三脚猫”的由来

“三脚猫”是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三脚猫”一

词,语出于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





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

龙;三脚猫,渭水非熊(非熊即飞熊)。”文中的“三脚猫”是一种动物。

后来,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载:“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

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捕鼠是猫的专职,“三脚猫”的本职技能

很不错,却“走不成步”,难怪郎瑛接着解释道:“俗以事不尽善者,谓

之三脚猫。”就这样,“三脚猫”一词成了做事技艺不精的意思了,并一

直沿用到今。

135、“拍马屁”的由来

“拍马屁”一词自然是从产马区流传起来的。内蒙古、宁夏、青海、新

疆等地,草原辽阔,盛产马匹,而且经常出现宝马良驹。一般百姓人家

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

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

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

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竟不管别人的马好与坏、强和弱,

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于是“拍马屁”一词便

用来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讨好别人的行为了。

136、“无厘头”的由来

“无厘头”原来是广州的方言俚语,含有“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意

思。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在日常生活平淡无奇的细节、语言和动作

中,猎取观众意料之外的、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所以,也有人干脆就

把它叫做“反智戏谑”。它是受美国影视影响,并由香港电视台带动起来

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港台影视的大量引进,使我国大陆地区也

很受“无厘头”文化的影响。

137、“穿小鞋”一词的由来

现在,一般把上级对下级或人与人之间进行打击报复,称之为“穿小鞋”,

这是为什么呢?

在封建时代,我国汉族妇女一直沿袭着缠足陋习,脚缠得越小就认为越

美,而美其名曰“三寸金莲”。过去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男女双方根本互不相见,所以,只能依照脚的大小,而衡量女人的俊丑。

因此,在媒婆说媒时,必先请男方看女方的鞋样儿,以示女方脚的大小,

一但男方同意了亲事,就留下此鞋样儿了,按此样尺寸作一双绣鞋连同

订婚礼物一起送到女方家,成亲那天,新娘必须穿上这双绣鞋,以防脚

大而受骗。

如果当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着不舒服,甚至穿不上,从而女方

出丑。后来,人们把这一风俗引伸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

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小鞋”。

138、“走后门”的由来

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叫“走后门”。

此典故据说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宋哲宗死后,徽宗继位,以蔡京为相。

蔡京拼命贬谪和排斥旧吏,并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连其诗

文也不准流传,因此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一次朝廷设宴,艺人们在

宴间演出了这样一幕: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

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哲宗年间的,即被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





补发,因是哲宗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复为百姓。这时,一个属

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的俸钱一千贯,皆为旧时钱文,如何处置﹖”

这个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这便

是“走后门”的由来。

139、“破天荒”的由来

科举制度是逐级选拔,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选送本地区成绩最好

的人入京赴试。唐朝年间,荆南地区派人参加京城会试(中央一级的科

举考试),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举人。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

荒”,把那里遣送的考生称做“天荒解”。

天荒,本指浑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比如盘古开天地。这里的天荒是指荒

而落后的地区。把荆南地区称做“天荒”,是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有一个

人上榜提名。

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终于有个叫刘锐的考中了,总算破

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弦镇守荆南一代,得知刘锐考中进士,便写

信表示祝贺,并赠他70万“破天荒”钱。刘锐不肯接受崔弦所赠之钱,

在给崔弦的回信中,他写道:“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

荒。”

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

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140、黑名单的由来

黑名单一词来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这些

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





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终生臭名昭著,也会使人在相当时

间内名誉扫地。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严

防越轨行为的发生。

这个方法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借用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

不讲信用的顾客.

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和即

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单上。事情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

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不少工厂老板

把参加工会的人的名字列在“不予雇佣”栏下。于是,黑名单便在工厂

主和商店老板之间秘密地传来传去。

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法案》,同年12月,总统杜鲁门发

布命令,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正式实行《麦卡伦法案》,他

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按名逮捕和迫害大批进步人士。黑名单的

做法由此而固定下来了。

141、“露马脚”的由来

宋代以后,妇女逐渐形成缠小脚的陋俗。“三寸金莲”——脚缠得越小越

美。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年轻时与一位也是平民出身的马姑

娘结了婚。这位马姑娘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大足”,这在当时是一大忌

讳。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仍念马氏辅佐有功,将她封为明朝的第一位

皇后。但是“龙恩”虽重,而深居后宫的马氏却为脚大而深感不安,在

人前从来不敢将脚伸出裙外。一天,马氏忽然游兴大发,乘坐大轿走上





街头。

有些大胆者悄悄瞧上两眼,正巧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

板上的两只大脚赫然入目。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轰动了整个京

城。从此,“马脚”一词也随之流传于后世。

142、“敲竹杠”的由来

用别人的弱点或寻找借口向别人敲诈钱财的行为叫“敲竹杠”。

“敲竹杠”这个词的来源是这样的: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商船纷纷向中

国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的健康,牟取暴利。爱国官吏林则徐向清政府

提出禁烟,并在广州海面派出官船巡逻,查禁鸦片。

有一次,官船截住一艘走私船。一个官员抽着旱烟上了商船,监督手下

人搜查,他无意之中在船篙上磕烟袋锅,这个动作可吓坏了走私商人。

原来他们正是打通船篙,隐藏鸦片的。这会儿,走私商人以为官员发现

了秘密。他强作笑脸,趁别人不注意把钱塞进官员的手中。这个贪官心

领神会,放走了走私船。以后,“敲竹杠”的说法就传开了。

“敲竹杠”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四川山区,有钱人进山烧香时乘坐

着一种用竹杆做的滑杆,滑杆由人抬着。走到半山腰抬滑杆的人就敲着

滑杠,要求加工钱,否则就不抬人,乘坐滑杆的只好加钱。

还有一说:清朝末年,市场上小额的买卖,以铜钱作为单位,店家接钱

后便丢在用竹杠做的钱筒里,晚上结账时再倒出来,谓之“盘钱”,又称

之为“盘点”。当时上海城里有家店铺,老板很不老实,陌生顾客进门,

往往随意提价。每当伙计在接待顾客时,店主就敲竹杠一下,示意提价。

献花(0)
+1
(本文系大道至简64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