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万事由来------日用品类
2013-08-31 | 阅:  转:  |  分享 
  




万事由来------日用品类

五、日用品类

100、锁与钥匙的由来

原始人过着穴居的生活时,为了安全,有时要推动巨石来挡住洞口,它

所防备的也并不是小偷而是野兽。私有制出现后,小偷出现了,于是锁

也就诞生了。

远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锁。不过,最早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

老虎等凶恶动物的形状,想借以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

据说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从出土文物及文字记载所反映的

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现在,这种弹簧

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现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

在肩上,很难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

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首先是由18世纪英

国人发明了“焊钓锁”。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

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而钥匙的发明比锁要晚些?古代的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钥匙的。他们

的锁是把一条木制门栓插人一个槽中,槽沟#有一个木制栓。门栓插入槽

沟后,木制栓便会插入门栓的孔。这样一来,门栓便很牢固,必须用钥

匙才能打开。

由于埃及人的锁只能用在有门栓的那一面,不利于灵活地开与关,于是,

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一种可以从另一面打开的锁。希腊人所制





的钥匙,是一根弯曲的木棒,形状和大小很像农夫用的小镰刀。但是也

有一些钥匙长达3尺,必须扛在肩上才能搬动,相当沉重。

罗马人可以说是古代最精巧的锁匠,他们对制造钥匙的标准相当有研究,

已经懂得把钥匙末端的钉子切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101、伞的由来

伞是我国首创,据传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孔子家语》中说:“孔

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就是指“伞”。《史记?

五帝纪》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可见伞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了。最

早称伞为“华盖”,唐朝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

古时的伞,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帝王将相出巡

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上张着伞,表示“荫庇百

姓”。官位、职务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都严格区分,这一惯例一

直传到明朝。纸伞是汉朝以后出现的,唐朝时传入日本,16世纪才传入

欧洲。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受伞的启发,设计了第一个降落伞。18世

纪发明的伞齿轮,也是仿照伞的截面形状设计的。

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若教授从人体肘关节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

到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

人们携带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

并亲手制定出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加工厂——中

孚工厂达成协仪,由该厂承制并销售。折叠伞因其携带方便而深受广大

群众欢迎,没过多久,便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102、剃须刀的由来





吉列剃须刀是现在著名的品牌?实际上?剃须刀就是由美国的吉列发明

的。

1895年的一天,吉列走进了一家理发店。谈起现在大家只要一提起刮胡

须就害怕,他自己前一次刮胡须,也被刮出了血。

“要是有一种安全剃须刀就好了。”理发师耸耸肩说。

吉列以从商者特有的敏感意识到,全世界有2/5的人用剃须刀,如果发

明一种新式的安全剃须刀,肯定有销路。他决心自己干。

回到家后,吉利便一头钻进了试验室。

吉列磨好刀片后,先在自己脸上试,而后在兄弟、朋友的脸上试,大家

的脸上都留下了布满刀口的光秃秃的下巴。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吉利仍没有制作出一把理想的剃须刀。

正当吉列犹豫不决时,遇到了著名发明家尼卡松。尼卡松给了吉列热情

的鼓励:“你的设想很好,将来成功之后可以申请专利,开一家专门经营

安全剃须刀的公司。搞发明嘛,哪有一蹴而就的?”

在尼卡松帮助下,吉列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终于制成了一种“T”字

形的剃须刀。这种剃须刀的刀刃很薄,很锋利,但在刮胡须时,它能随

着接触面变换角度,因而不会伤人。

1901年,吉列为自己发明的安全剃须刀申请了专利,同时开了世界上第

一家经营这种剃须刀的公司。

103、砚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

呢?





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

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

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

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

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

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

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

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

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

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104、毛笔的由来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前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

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

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

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

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

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

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

的宝贵资料。

105、枕头的由来





原始时代,人们用石头或草捆等将头部垫高去睡觉,大概是“因丘陵掘

穴而处”时比较原始的枕头。到战国时,枕头就已经相当讲究。1957年,

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张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

上就有竹枕。我国前人对枕头颇有研究。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一

个小圆木作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动一下,头从枕上滑落,便立即惊醒,

醒之后发奋继续读书,他把这个枕头取名为“警枕”。为了强身健体,在

睡眠时达到治病的目的,古人还在枕内放药以治病,叫做“药枕”。李时

珍《本草纲目》说:“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作枕头,至

老明目。”民间有多种多样的枕头,大都以“清火”、“去热”为目的。现

代,枕头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医疗保健,如“磁疗枕”对治疗神经衰弱、

失眠、头痛及耳鸣有一定的疗效。美国和香港流行一种“颈椎枕”,睡这

种枕头能使颈、肩和颅底的肌肉完全放松,消除一天的疲劳。目前,日

本还研制出一种“健身枕”,像振荡器那样不断释放能量,可促进人体血

液循环、新陈代谢,又可以催眠,更好地发挥它作为睡眠工具的作用。

106、肥皂的由来

据说在五千多年前,古代埃及一个给国王做饭的厨师,不慎把一盆油打

翻在炭灰里,当他赶忙扔掉后回来洗手时,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他觉

得很惊奇?抓来一些叫其他厨师试用,效果也一样。国王知道后便叫人仿

制,这就是肥皂的雏形。到了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

用羊油和草木灰制取块状肥皂获得成功。后来传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一世下令建厂,用煮化的羊脂、烧碱等原料生产肥皂。

直到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首先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烧碱后,才使肥皂成





本大大降低,从此,肥皂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107、拉链的由来

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大发明之一。

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一位叫贾德森的工程师,把一个个很小的颗粒状

元件作为连接件,分别交错地镶嵌在两条布带子的边缘上,然后通过一

个滑动件达到啮合或分开的目的。这就是现在拉链的雏形,当时称为“滑

动系牢物”,又名“可移动的扣子”。

遗憾的是,这种“可移动的扣子”很不好用。滑动件常常咬住带边,安

在服装、靴子等制品上,穿着走动经常会自动爆开,产品虽冠以“扣必

妥”商标,使用者却日渐减少。风行一时的“可移动的扣子”后来被一

个聪明的美国人加以修改,他将颗粒状元件的顶端加大,并使之有一定

的弧度,这样元件就不容易自动爆开而令人笑话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

展及能工巧匠的独特设计,如今的拉链也变得多种多样,美观耐用。

108、筷子的由来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

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

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

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

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

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





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

名称的由来。

109、牛仔裤的由来

如今牛仔裤已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然而追溯起来,牛仔裤是19世纪才

出现的。

185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19世纪50年代末,有个普鲁士裔美

国人名叫利维?斯特劳斯的淘金者来到旧金山。他原先是个布商,随身带

着几匹可做帐篷、车篷的帆布。他看到淘金工穿着的棉布裤极易磨破,

便用所带厚实的帆布裁做低腰、直腿统、臀围紧小的裤子出售,大受淘

金工的欢迎,自此转而成为牛仔们的特色服装。利维进而把裤料改为靛

蓝斜纹粗布,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于1871年申请专利,正式成立“利维?

斯特劳斯公司”,后发展成为国际性公司,产品遍及世界各地。

110、牙刷的由来

大约在1770年,威廉?阿迪斯因煽动骚乱被关押在英国监狱里。一天早

晨他洗过脸后,用一小块布擦牙,根据传说,这种洗牙的方法是由亚里

士多德建议,并由亚历山大大帝最先使用的。可是勤于思考的阿迪斯觉

得这个方法不管用,便想出一个新主意:先在一块骨头上钻了一些小孔,

然后向监狱看守要了硬猪鬃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到骨头上的

小孔中去。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牙刷就诞生了。

111、眼镜的由来

眼镜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然而迄今尚未有人考证出眼镜究竟是何人发

明、又是何人首先配戴的。





最早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尼尼书遗址发现的。它是用水晶石制作的,直

径1.5英寸,焦距4.5英寸。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伦人和吉亚洲人已经

发现某些透明宝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们和古希伯来人以

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镜。

眼镜可能是在13世纪末期在中国和欧洲同时出现的。马可?波罗大约在

1260年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14世纪曾有记载说中

国的一个绅士用一匹马换了一副眼镜。

中国古老的眼镜镜片很大,呈椭圆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

晶制成,镜片镶嵌在乌龟壳做的镜框里。有的眼镜带有铜质的眼镜脚,

卡在鬓角上,有的用细绳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

由于眼镜框是用象征神圣的动物——乌龟的壳做的,镜片是宝石做的,

所以眼镜被视作贵重物品。最初人们配戴眼镜是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

身份高贵,而不是为了改善视力。

眼镜在13世纪由两位意大利医生传入欧洲,直到14世纪中叶才被广泛

使用。当初欧洲人也把眼镜看做区分人们身份高低的装饰品.

欧洲早期的眼镜是由各种宝石做的单一的放大镜,使用时拿在手里,就

像现在人们读书时用的放大镜。16世纪初,供近视眼镜用的凹透镜才问

世。

最初,眼镜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难。后来发明了眼镜

架,或用皮条把眼镜系在头上,这才解决了呼吸困难问题。到1784年美

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出双光眼镜,眼镜才算完善起来。

112、床的由来





床最早源于我国的商代。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

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

有像床形的字“淋”,说明商代已有床。但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

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

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

案几。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

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

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

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

113、香水的由来

香水的英文“Perfume”源自拉丁文中的“Parfumare”,即经过烟熏的意

思。公元前2000年,是西亚的亚述人最先掌握了用草药制造香脂的原始

技术;在中东和远东,尤其是古老的埃及和中国,人们也早已学会运用

香料的芬芳来实现对美的追求。公元前1500年,香水的使用已日趋普遍,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奥(Cleopatra)就经常使用15种不同气味的香水

和香油来洗澡,甚至还用香水来浸泡她的船帆。古罗马人喜欢把香水涂

在任何地方,马的身上,甚至造墙的砂浆中。古埃及时期,在公共场所

中不涂香水是违法的。古希腊妇女在宗教仪式上也要撒泼香水。其后,





随着罗马帝国没落,香水的发展也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方面,德

国教士发明了蒸馏技术;另一方面,香水王国——法国从东方进口的独

特香料中,发掘其中的芳香特质。于是,欧洲香水工艺开始进入了繁盛

时期。15世纪至19世纪末,意大利人广泛使用了香水。16世纪还出现

了浓烈的动物脂香味,随后很快流行到法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114、麻将的由来

传说,麻将一百零八张牌隐喻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元末明初一个崇拜水

浒英雄的人发明的。麻将被胡适称为“国戏”,今又普及成健康娱乐活动。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竹城之战、方城之战。现代麻将牌产生于明末清初,

起初在我国江、浙一代流行,19世纪20年代初被作为“巨额商品”向外

输出,流入西方和日本。麻将牌是由明代的一种娱乐品——马吊牌名称

变化而来的,麻将牌最早的文字记载写为马将牌,可见麻将牌名称的来

源与马吊牌的名称有联系。《清稗类钞》中记载:“麻雀牌是马吊牌一音

之转。”麻、马二字同音,江浙一带的乡音称鸟为刁,刁读去音就是吊。

于是,马吊就读了麻将,麻将牌由此得名。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

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

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

取牌、打牌。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

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后来人们发现在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

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





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图的麻将牌。

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

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正宗的麻

将牌从此开始。

115、扑克牌的由来

扑克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谁发明的?这两个问题在国外曾引起争

议。意大利人说: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扑克牌的,是威尼斯人。古代威尼

斯商人出外经商,发明了用扑克牌来计算日期和消遣娱乐。法国人说:

扑克牌是在1392年时,一个学者专门为有精神病的法国皇帝却尔斯六世

娱乐而设计的。比利时人说:早在1379年时,扑克牌就在比利时出现了。

可英国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个瑞士僧侣的文件,里面记载扑克牌在

1377年,就已经流传到瑞士了。

国外还有人认为,扑克牌应是中国人发明的。因为在我国宋代时,民间

就流行一种“叶子戏”的纸牌(叫“叶子牌”,有两个手指大小。长8公

分,阔2.5公分的“叶子牌”,用丝绸及纸裱成,图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

他们认为这种纸牌是在明朝或宋、元时期,由商人、传教士传到国外去

的,西方受此启发,才改制成现在流行的扑克牌。

扑克牌的设计十分奇妙,它是根据历法而设计的。一副扑克牌为什么是

52张(大、小王除外)呢?原来这是因为一年中有52个星期。扑克牌为

什么有红桃、方块、草花、黑桃四种花色之分?它象征着一年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因此,我们也不难想到,每种花色为什么都有13张牌,这表

示一个季节里有13个星期。





如果我们把54张牌的点数全部加起来,就可以进一步证明扑克牌与历法

的关系。如果把“J”当十一点,“Q”当十二点,“K”当十三点,大、小

王各当作半点,把54张牌的点数加起来,恰巧是全年365的总天数。

大、小王牌的设计也有其道理,大王(正司令)代表着太阳,小王代表

着月亮。一副牌为什么有红(红桃、方块)、黑(草花、黑桃)之分呢?

现在也可懂得其中道理了:红表示白天,黑表示夜晚。

116、旗袍的由来

旗袍原是我国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并随清朝建立引入中原。起初式样

宽大、平直、衣长至足。在绣花红缎的旗袍上,领、襟、袖口的边缘都

镶有宽边。20世纪20年代末期,式样有了改变,衣长缩短到膝下。到了

20世纪30年代,旗袍盛行,成为女子最时髦的服装。式样也各异,领有

高有低,袖子也时长时短,衣长有下摆至曳地的,也有短过膝的。20世

纪40年代的旗袍大都不要袖子,衣长缩短,领子减低,穿起来轻便合体。

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旗袍

又回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现在的旗袍,式样色料愈加丰富多彩。有的也

与裙子、马甲等其他服装样式组配或融合,更富有现代气息。

117、高跟鞋的由来

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

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

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

大陆。





还有一种传说是,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

为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

看到这双奇特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着她走街串巷,出尽了

风头。人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效。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

118、耳环的由来

关于耳环的由来,民间有个传说。说是古代有一位俊俏的姑娘患了眼病,

不久双目失明。一天,有位名医路遇,见美貌的姑娘受着失明之苦,不

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在她两侧耳垂上各刺入一根银针。说也怪,这神

奇的银针竟使姑娘重见了光明。为铭记名医之恩,姑娘专请银匠打制了

一对耳环戴在耳上。此后姑娘越发眉清目秀,令人羡慕。此事传开后,

女人们纷纷仿效一直流传至今。原来穿耳明目正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种

“耳针疗法”。现代医学已证明:刺激耳垂正中的穴位,对保护视力防治

各种眼疾,尤其是近视眼有良好的疗效。

119、胭脂的由来

胭脂在我国妇女中的使用,很早就已经普及了。胭脂是由商纣王时代的

北京人发明的,又称“月燕脂”、“燕支”。据《二仪录》记载:“燕支起

自纣,以红兰花汁凝脂,以为桃花妆,燕国所出,故曰‘燕胭’。”胭脂

的发明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今,它作为一种化妆品,不仅深受

国人喜爱,而且畅行于全世界。

献花(0)
+1
(本文系大道至简64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