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归”还值不值钱?

 数字人生6688 2013-08-31
编者按:

越来越多的孩子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漂洋过海,其中甚至不乏幼童的身影,大众化、低龄化成为“呈井喷增长”的新一波留学热的显著特点。随之而来的是,短短几十年,“海归”这个词,也正发生着从精英标签向单纯的身份标示转变、从好工作高收入的象征向“不能和未来挂钩”转变。似乎,出国寻找出路的前景正在渐渐黯淡。而留学这笔昂贵的投资还能否换来超值的、甚至是等值的回报也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报告显示,成都地区2010年后回国的海归平均年薪为6.6万元,2008年回国的海归平均年薪也仅为9万元。大部分海归都是平均年收入为8.3万的普通白领。人力资源专家告诉记者,许多海归无论从工作能力、积极性,还是职业稳定性,都不如国内毕业生,这导致海归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海归不再是找工作的金字招牌。说起回国找工作的遭遇,许多海归也一把鼻涕一把泪——花 30万元到英国留学归来,找了份月薪 1700 元的工作;一位海归研究生,两个月投了100份简历,一个都没聘上。【详细

本想着留学能镀金,回国后也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如今海归的就业形势却发生了变化,起薪低、竞争激烈、难以适应国内环境……随着留学队伍的不断壮大,感叹国内就业难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名校毕业的王晓,留学四年,家里花去几十万元,原本打算回国一展拳脚,可走了好几家企业,最高的只愿意给他一个月3000元的底薪,与他最低6000元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我花了那么多钱去国外深造,回国之后拿的薪水好像跟国内的专科、本科生没什么区别,甚至有些公司宁愿录用他们而不愿意录用我们,真是想不明白。”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在抱怨海归。“以前招过留学生,但他们几乎没给公司做过任何贡献,你让他接个国外的单子,但他的英文水平却连件事情都讲不清楚。”一家涉外业务的民企负责人抱怨,大部分本土企业都比较现实,在选择人才时也不会只盯着你是不是海归。【详细

 

今年刚从法国一所大学毕业回国的李正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海带”。学金融专业的他拿着国外“镀金”的大学毕业文凭意气风发地回了国,希望能轻松地在银行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然而他回国后却发现,现实远远不是想象的那个样子,“今年据说国内就业形势不太好,但总想着自己有一份国外还算不错的大学的文凭,应该不会受影响,但实在没想到找一份工作这么难,看来现在没多少人在乎‘海归’了吧”?

与李正面对“海带”的尴尬局面截然相反的是,另一批“海归”却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金龟”。“回国时校领导还专门腾出办公室,给我搭建实验室。”回国十载,已经成为天津科技大学校长的食品安全专家王硕,至今还念念不忘当初回国时的经历——校领导在他海外的实验室整整待了两个星期,跟他讲天津、学校的发展,最终打动了他,“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信任和事业更重要。”【详细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各国为争夺国际生源,不断出台留学政策利好,客观上降低了海外留学的门槛,留学已经走下“精英化教育”的神坛,越来越趋大众化,导致海归人才数量激增。2012年国内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达到37.45万人。同时,由于国内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可替代海归的本土人才逐渐增多,客观上改变了人才供需现状。

其次,海外留学群体中,不乏家庭经济条件优渥,到国外却不专心于学业,只为寻求镀金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客观存在。盲目迷信海归人才的企业,不少都因此付出过代价。所以,在能力决定命运的当下,一纸洋文凭显然已经不足以让用人单位心动。

再其次,不少海归在学成后即行归国,很多不具备海外工作经历。国内企业择用海归人才,除了看重其教育背景,更为注重海外工作经历。有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明确要求海归在国外同行业企业中真正从事过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不是一些几乎无“技术含量”的辅助性岗位。这恰恰是许多海归的软肋,也是他们在国内遭冷遇的主要原因。【详细

据报道,我国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为39.96万,持续稳居全球留学生输出国前列,预计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将突破45万。而另一组数字却多少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世界HR实验室的统计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职业方向出错。当就业优势不再,“海归”惨变“海待”时,不妨主动卸下身上的留洋光环,以壁虎“断尾求生”的方式融入到市场大潮中。对国内教育体制的不信任和过于强调自我价值,是很多家庭选择倾家荡产斥重金培养“海归”的重要原因。虽然不能随便给他们冠上“崇洋媚外”的名号,但这种脱离本国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给留学生们在国内的就业留下了天然的致命伤。因此,要改变“海归”高投入低就业的怪圈,首先需要改变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的就业预期。

国内高等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有长足进步,不留学也能通过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将自己充满电,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因此,留学不再是提升个人价值的唯一法宝,把留洋文凭当成是升职加薪的“加速器”无疑是另一种投机主义。【详细

结论

海归尽管有国外留学的背景,但比较优势并不明显,所以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对于企业来说,它需要的是人才,是有真才实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不管你是不是海归,看重的永远是你的学识、能力、经验,是你为企业创造效益和贡献的预期,而不是你的学历你的背景你的光环。当你拥有真才实学时,海归,值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